APP下载

基于行政生态学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内卷化”发展

2021-01-16徐法岩济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环球市场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内卷化管理体制开发区

徐法岩 济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开发区承担多方面职责,其管理体制随时代发展不断改革,为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我国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国家新城镇规划(2014-2020)》、国办发〔2017〕7号等,均为开发区创新改革做支撑。“内卷化”主要指发展至一定阶段系统,受内外环境作用下,不断削弱其实际发展活力,内部不断复杂化、精细化。开发区是一类特殊的行政系统,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向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处于复杂的动态化管理环境中,其管理体制运行易受行政环境干扰。基于行政生态学下,开发区管理体制需不断从多领域改革,通过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的完善,吻合其良好转型发展需求。

一、基于行政生态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内卷化”的多元特征

立足现阶段层面分析,开发区管理体制“内卷化”实际特征,主要从三个方面呈现:一是体制结构层面,逐步复归现象。二是体制功能层面,其创新力度不足。三是从体制绩效层面,开发区管理体制治理绩效呈递减趋势。新常态下,部分开发区面临新旧动能更换、产业转型升级等困境,加之城镇化脚步加快,开发区从传统管理功能转化为现代管理服务,此种条件下仅依附于开发区管委会略显无力,整体治理绩效趋于递减[1]。

二、基于行政生态学开发区管理体制“内卷化”困境

(一)市场经济发展过于依附行政力量支持

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不尽相同,即便属于最佳行政干预方式,可能在前一环节获取良好的成效,但在后以环节成为发展阻碍。我国积极开设开发区,核心目的在于以政府为引导实施经济治理,依托行政权力集中化输出,促进区域内经济高速发展。

(二)公共事务激增促使开发区管理功能超载

为突破原有体制束缚,初期开发区多位于偏远市郊区,功能单一化,主要强化经济发展,基本未承担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入驻,促使开发区公共服务需求大幅度增加。立足公共需求层面分析,开发区内部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服务功能缺位,而精简的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其需求。面对其困境开发管委会,需增设相应的机构配置人员,以此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作为体制复归核心因素。

(三)管理体系封闭性致使沟通渠道梗阻

沟通及交流作为公共行政中重要因素,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初期设计,拥有封闭性特征,虽提高行政效率,但影响信息高效共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与民众沟通不佳。另一方面,与周边区域沟通梗阻。

(四)改革与规制发展不平衡约束体制创新

现阶段,我国未出台相关完整的法律条件,以此明确开发区域管理机构法律地位、职权范畴等,为其未来发展作为导向,影响开发区管理体制稳定性及规范性。深究其成因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一是开发区初期处于发展阶段,为促进其获取良好的发展成效,我国给予多个优惠扶持政策,而相关法律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所以未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二是开发区作为试验改革的典范,其承担行政体制改革任务目标,长期相关保护法律缺位,开发区管委会并非是一级行政执法主体,未拥有相应的执法权力,影响最终执法成效[2]。

三、基于行政生态学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内卷化”困境路径

(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价值,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我国开发区是以政府为主导下的产物,核心目标为依托行政力量,促进区域内经济活力,保证其市场经济良好发展,并随市场发育完善成熟。由于政府主导开发模式,易造成开发区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政府,影响市场自身价值发挥。因此,新常态下,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良好梳理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价值。

(二)创设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满足社会管理服务需求

新时期背景下,开发区从原有单一性功能逐步趋于复合功能,是工业化高速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发展成果,吻合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规律。公共服务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开发区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其实际需求,一定程度弱化开发区管委会行政价值。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应采取多方面举措,致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为开发区转向复合型功能体制改革提供支撑。首先,应积极向社会分权,充分发挥多元化主体协同机制,在保证开发区自身优势基础上,满足内部公共服务需求增长的需求。其次,加强开发区与行政区协调统筹。开发区应积极依托当地政府,全面贯彻自身职能,布设相应开发区镇,应由行政区承担管理服务职能,联合行政区与开发区共同管控及治理,消除开发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瓶颈[3]。

(三)突破管理体制封闭性,满足系统间沟通需求

现代信息时代背景下,沟通及信息共享是各项工作良好发展基础的保证,在开发区创新转型中,应积极突破管理封闭性,加强系统沟通,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扩展与广大民众沟通路径,增强开发区管委会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区域间沟通。

(四)平衡改革与规制间张力,满足国家治理需求

随国家治理体系逐渐成熟及完善,如何在创新改革及发展间寻求均衡,是开发区克服“内卷化”困境的关键。一是应用法制化思维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时期,改革面临的任务形式处于动态化变更中,若一味追求改革进度,忽视法制需求,与我国法治精神及理念相悖,不利于开发区改革创新。二是要建立容错机制。开发区作为改革创新引领者“桥头堡”,需承担自身职责,基于法律授权层面,建立完善的容错机制,允许在创新改革中有合理偏差,以此增强改革者自信心和创造力。

四、结束语

作为创新改革试验的开发区,在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其发展逐渐趋于“内卷化”,不利于区域内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为突破其经济发展困境,需深究其发展“内卷化”核心因素,从多层次、多维度做好应对措施,需要各方面协同助力,促进开发区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内卷化管理体制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社会服务内卷化及其发生逻辑:一项经验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