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

2021-01-16王晓旭朱晓奇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卫生思政

杨 伊,王晓旭,朱晓奇

(1.温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通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0;3.温州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提出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这对于坚定全球团结合作的信心、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1]3。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是新时代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多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大格局。医学院校作为主要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医务行业人才的院校,在当今国际国内疾病防控、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应结合自身责任与发展,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不断进行有益探索。

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理论阐发和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

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充分阐释和理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丰富内涵。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中国承担起大国责任、呼吁全球团结合作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党中央综合研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做出的对世界发展大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论断,指引我们继续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也提出了公共卫生领域全球治理的中国价值理念与实践方案。面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福祉的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责任,也是人类追求幸福健康的共同价值追求与美好愿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针对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又放眼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既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又有助于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任务;既秉持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等理念,又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在中国当代意蕴的阐发与实践。

高校必须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成果、新理念,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理解并传播给新时代青年学生,承担起高校为党和人民培养可靠接班人的责任。弘扬和传播包括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2]1,面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诸多新案例、新现象、新理论、新思考,思政工作者必须及时主动地将其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回应时代关切。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的竞争、掌握国际活动规则的国际化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和较强的跨国经济文化交流能力。与此同时,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要求这些人才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实干精神。人才培养,德育先行。能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切实贯穿和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结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成果,融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深入做好、做实,特别是关系到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高校应当利用自身教育平台优势,抓住时代契机,迎接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

当代大学生成才渴求全面素质培养。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迎接时代更迭带来的新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仅有过去课本和校园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医学院校大学生,通过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看到了各国医务工作者勇敢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也从全局的视野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国际情怀。他们愈来愈强烈地意识到,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塑造,医务工作者还需要生命教育、爱国主义等人文精神的滋养。他们呼唤“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3]1。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课程思政”,这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途径。结合三全育人等理念,充分利用课程思政资源,发挥相关课程所蕴含的提升课程教育教学的功能,高校应积极落实“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

医学院校在结合科研院所、附属医院等社会资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公共事件和构建强大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把科研和防控经验转化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必须把握学科专业建设规律,同时紧扣时代脉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中关于人民健康、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教育责任,也是医学院校引领教师传道信道、促进医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立德树人、保障国家后继有人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时逢全球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艰难时刻。对它的深刻理解和内涵阐释,还需要中央相关部门、学界和思政工作者的进一步挖掘和阐发。在建设“课程思政”大格局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视野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课程与思政两张皮的情况依旧存在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偏离了教育的本心,也影响了时代新人的培养。近年来,各高校主管部门和二级院系在推进课程思政方面积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突出问题依旧存在。在一份样本为45 位医学院校一线教师的有效问卷调查中,仅有11.11%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到过”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6.67%的教师“展开阐述过”该理论,但68.88%的教师声称课堂上提到过“爱国”“制度优势”“众志成城”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内容。可见有不少教师已经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内容引入专业课教学,但需要进一步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尤其少数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师对人文学科和思政教育存在偏见,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党性不强,阻碍了其自身思政理论素养的提高,也影响了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不利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其次,医学专业教师苦于找不到有效途径和方法落实课程思政。例如,在调查访谈中,有护理专业的教师认为自身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并不能透彻理解,所以很难将其融入其专业教学。有系统解剖课老师将相关思政内容设计进了教案,但实际讲课过程中又忘了实施。有的老师认为教学比赛可以就某一堂课做精心设计和展示,但并不是整学期每一堂课都有合适的契合点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目前也尚未摸索到好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操作。此外,二级院系对课程思政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尚待建立持续有效的机制从教分、资金、荣誉等各方面鼓励、保障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上述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在校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

首先,由于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和重商文化等因素影响,有的医学生抱有偏见,认为文科虚无、思政“无用”。其中有种观点认为良医之本在于医术精湛,医德并不重要,也不需要了解宏大的世界格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离普通中国百姓生活太过遥远,相比仰望星空,脚下的路更重要些。一份样本为489 位医学院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含来华留学生)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17%的学生认为医德教育很重要,但仅有81.80%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ideological education)很重要,上述比较充分说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留学生“在专业课教学中”愿意了解当代中国在卫生健康领域大政方针和治国理念的比例甚至高于中国学生,比例分别是71.42%和68.33%。

其次,医科学业繁重,某些学生易于找到客观借口。83.66%的中国学生认为如果时间允许,会考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并系统学习,其中只有11.95%选择“即使课业紧张,仍愿意花少许时间学习了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学生眼中,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排名由高到低分别是“自身意识>课业繁忙>教育方式>其他”。

再次,学生在专业课上吸收思政内容的成效欠佳。以上调查报告的中国学生中,16%听说过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是在课堂上),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48.33%听说过该理念(不是在课堂上),也大致了解其意思;有17.66%不记得老师课堂上是否讲过,但课后自己查资料自学了;10.66%隐约记得某位老师课堂上提过,但自己没有印象也不记得内容了;7.33%记得老师讲过,自己听得很认真,课后还查阅了资料进行自学。可见,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巧妙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并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思政教育内容,是学生期待教师解决的问题。

三、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既是解决全球突发公共卫生难题的良方,也是对人类未来卫生健康事业的宏伟勾勒,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放眼全球长远发展的中国发展新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产生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与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融合,有以下实施路径。

(一)加强相关理论学术研究

高校思政工作者身兼科研与教学双重角色,必须自觉主动加强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阐发,让思政宣讲言之有物。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植于马克思经典作家世界历史理论与共同体思想,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要求,蕴含着中国外交思想和策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思政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学习党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形成的新方法、凝结的新成果、总结的新理论,并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结合各自学科特长,进行理论学习、思考和阐发。例如学校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理论工作者,率先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学习培训和讨论,深刻理解习近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内涵。结合当地实践,思想上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准确把握,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进行解读,提高教师自身理论素养,继而帮助各学科教师理解掌握理论,并运用到各门课程教学之中。

(二)顶层设计优化课程思政体系

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优势资源。从学校层面明确“课程思政”改革方向、思路、要求和步骤。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为了有效落实党中央和《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学校党委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对课程思政进行全面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中共温州医科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细则》强化课程育人导向,重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并连续三年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思政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按照“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工作要求,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医学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培养“有自信、有情怀,能做事、能创新”的时代新人。再如,为加快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改革,加强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构建大健康视域下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温州医科大学在处置突发卫生公共卫生事件中召开多场新时代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专题研讨会,积极谋划和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将改革的时代性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体系优化中,提升医学教育格局,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发展契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和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促进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三)提高教师思政能力和水平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渗透能力尤其重要。为了全专业覆盖实施课程思政,增强所有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必须加强师资培训。第一,发挥党组织在思政战线的组织引领示范作用。例如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率先垂范,与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教育局和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合作,在“求是论坛”向全网全社会开讲,通过主题授课,带领各学科教师积极思考、自觉投入课程思政工作。第二,学校通过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联动,组织培训,帮助教师将每门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重新编写教学大纲,编制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录制课程思政微课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第三,指导和帮助教师通过申报校级课程思政专项项目、教学团队及示范课程,开展院级专业课程思政的专项教学改革,实施院内立项资助,开展中期工作检查。第四,增强教师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运用能力。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拓展,各高校普遍推行了线上课程。医学课程既注重知识传授,还注重实践培养和人文浸润。温州医科大学从2018年开始就依托浙江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立了《医学免疫学》《危急重症护理学》等多门完备的线上课程。不少教师都有过参与一线或后勤战疫的经历,他们通过在线网络课程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也很好地通过新媒体运用、教学管理和情境在线等方式,传播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新理念、新思想。第五,通过比赛展示,提升示范效应。温州医科大学充分结合国内外局势的实效性与医学专业队伍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务处联合举办“疫期课程思政我来说”说课比赛并进行数字直播,以赛促教,将《同“呼吸”,共命运———肺通气》等22 堂优秀生动的医学思政课传上云端,既展示了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榜样和教学案例,同时又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润物细无声地传抵每位师生。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高校思政教育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由浅入深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应着眼于配套实践课程。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践出真知。在生活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地将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成绵延长久、持续稳定的情感和价值观。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通过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综合改革试点,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医科专业教育。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联合学校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检生学院于2014年以“临床医学5+3”学制医学生作为改革试点,通过“连贯递进式”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由校级领导、校级职能部门领导、学院所有领导干部、学院专业教师、辅导员带领全院学生共同开展以“卓越医生计划”为主题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项目。此外,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进行“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建立覆盖全校学生的思政课社会实践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建立大一到大五分阶段、分项目的医学人文课外教育与实践,例如开设“名医故事会”“名医讲坛”“医路点睛”等讲座和选修课,帮助学生利用暑期深入所在地医院、社区等场所,感受医疗氛围,体察医生辛劳,体验患者病苦,加快角色的转变。大部分学生均有过参与医院志愿者服务的经历,通过与病患结队工作,参与大体老师遗体告别仪式等活动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患,参与简单的临床项目,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引导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及时将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重要新理念融入以上较成熟的机制之中。不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响应学校号召,自愿有序地参与了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作为后备力量在危难面前时刻准备着冲上一线。

(五)构建高校特色创新教学模式

1.打造独特品牌

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多年来结合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各二级学院已经成功打造了诸如“生命之光器官捐献”“星海公益”“健康巴士”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医学生与公益创业教育”等浙江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如“生命之光器官捐献”开展“生命礼赞”“行走的人体科普馆”“雷锋月—器官捐献签署仪式”活动;“星海公益”开展“家长课程培训+医学专项服务”;“健康巴士”开展下乡义诊、健康培训等活动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习杯”党团知识竞赛、国旗党旗下的“微党课”、革命老区里的“红医益行”等活动,注重思想引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围绕职业素质教育,完善“三维体验式”就业教育模式,开展“寻找职业榜样”“医术人生”“名医故事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帮助学生体验职业角色,开展“简历制作大赛”“一对一面试训练”“面试求职体验”等帮助学生体验求职过程,进一步加强以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学融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元素,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更深切地体会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携手战斗、守护亲人的人生真谛。

2.课程思政融入留学生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有资质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校越来越多。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坚持“四个自信”,同时又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在面对留学生教育时无法回避的问题。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为他们提供中国视角洞察世界、呈现新时代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又是传播中华文化、夯实友谊的有效路径。温州医科大学自2006年起,已招收三千余名来自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除了汉语言学习,目前学位教学中医学人文必修课均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由具备资质的优秀思政教师团队负责授课。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联合汉语教师、医学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已进行两年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为引领,逐渐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上微课平台,改变过去教材、大纲、案例、习题全效仿西方的模式,逐年增加适宜的中国元素、中国案例,特别是线上教学,巧妙讲述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成果,无形之中渗透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和新时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在课外实践环节,建立机制促进中外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共同参与、平等互助,帮助中外学生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学习榜样,运用互联网扩大影响力。通过中国与外界的对比,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中国智慧的理解与认同;在与中国学生交流中,也增强了中国学生对祖国的认同与热爱。

四、反思与展望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全人类人人享有健康、平等互助的共同愿景。在全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时间节点,这一愿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中国思路,为未来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医学院校为全社会培养医务人才,对于患者救治、疫苗研发、国际医疗合作、全球卫生治理等起着储备后备人才作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理应作为当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大格局之中,落实三全育人、承担高校立德树人的重任。这个教化育人的过程春风化雨,却又刻不容缓。广大思政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提高这一理念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温州医科大学结合自身特色,在前期积累之上进行了多渠道探索,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二级学院工作落实、奖励机制建立、学生实践教学融合等方面,仍有较大探索和改进的空间。

猜你喜欢

共同体卫生思政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