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2021-01-16齐井山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艺术

齐井山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阜新 123000 )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晚年与温家宝总理有过一段著名的谈话,其中他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父亲让他认真学习数理化课程,同时又让他兼修音乐、美术等内容。钱先生说:“光靠逻辑思维、实验手段是不能使科学向前发展的,文艺上叫灵感,科学上是创造,科学和文艺有共同点,科学发展到最高级阶段,这种相通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这种趋势,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将看得越来越清晰了。”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对科学工作者说过:“常常看见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索无聊的状态。无聊不过,于生存上强迫的职务以外,俗的是借低劣的娱乐作消遣;高的是渐渐地成了厌世的神经病。因为专治科学,太偏于概念,太偏于分析,太偏于机械的作用了……抱了这种机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但对于自己竟无生趣,对于社会毫无爱意,就是对于所治的科学,绝没有创造的精神。”[1]并向全社会疾呼“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术作为高职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当下整个社会已普遍意识到了,它对人的影响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通过课堂理论内容和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美术教材及其他各种相关资料的学习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学生可以从格调高雅的作品中感受到美术的质朴情趣和崇高境界,可以对审美低俗、层次低下的作品有所鉴别。以高职美术教材中的作品为例:

1.素描,是以单色的铅笔、炭笔、钢笔等文具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它既是绘画的最基础的训练内容和学习科目,还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且由于时代、国度、民族、作者的不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也是风格、特色、趣味各异。如有的造型浑厚、扎实,整体感强;有的刻画细致、严谨,结实厚重;有的线条流畅,概括、生动;有的造型因素全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体积感、空间感等。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特别注重人体的结构和解剖关系的研究,他们的画作深入研究与刻画人物肌肉和骨骼关系的理解及运动关系。形体生动而结实,以线为主,辅以明暗关系,使所刻画的人物充满生命的活力,比如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的素描作品。

2.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它是以线条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手段,强调用笔用墨;注重神韵的刻画;强调以书法融入绘画;讲求意境;讲求散点透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讲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等。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批风格独具的画家和各具特色的经典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会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博大与精深,领悟到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和形式美感。如:盛唐时期的画家张萱所画的重彩工笔画《捣练图》,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画面人物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这副长卷式画面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为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烫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形象和姿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表情与性格,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年龄、身份、分工的不同,动作也各不相同,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画面人物神态与发髻、头饰的细致描绘,线条的流畅自然勾勒,颜色艳而不俗的设置,画面人物疏与密恰到好处的布局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和水平。[2]反映出了当时所崇尚的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等。以上这些,学生只有通过直观的作品欣赏和教师的详细讲解才能切实地感受到其深层内涵。

(二)通过艺术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形象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审美格调及审美趣味

毋庸讳言,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和学科,它始终贯穿着实践的问题。在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国画、工艺制作等诸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中,教师的讲授、分析、指导、讲评、修改作业及现场示范绘画过程、师生间互动提问等形式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基本技能,并切实地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学习、理解、掌握绘画艺术的法则和其中蕴含着的形式美的规律,从而逐步地提高着自己的绘画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如初级素描的学习是:通过一定数量的基础素描静物的临摹与写生训练,学生对构图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物体的对比与谐调,不同形体、物品之间的搭配与组合,画面物体不同质感的刻画及色调强与弱的对比,对物体的深入刻画与归纳概括等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理解与把握。再如,在中国画课程内容的学习中,通过一定数量传统经典绘画和当代名家作品的临摹和教师的课堂现场直观演示,学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懂得了墨与色的相互交融及水在写意画中的如何运用,画面的题款盖章等。

另外,要多带领学生参观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如中国画展、油画展、版画展等。这些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体会到中国画用笔用墨技法的中国式独特美感,或中锋用笔、或侧锋与逆锋并用、或泼墨、或积墨、或色墨交融;油画技法的丰富多彩,或颜料厚重、或用笔苍茫、或刻画细腻及版画刀法与画面拓印效果的丰富多彩等。要多举办校园师生美术作品的展览与学生绘画比赛评奖活动,举办各种专题的美术讲座。此外教师课堂作画过程的演示等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训练所理解和掌握到的审美经验以及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是刻骨铭心的。它与艺术欣赏所获得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种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并对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素质

创造是一切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本,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能使人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结构得到提升,还具有开发人的心智和能力的特殊功效。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大脑左半部具有抽象思维之功能,如对数学、逻辑、推理等比较敏感,而人的右半脑则具有形象思维之功能,对造型、色彩等较为擅长。如果两者能得到均衡而协调的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潜在的智慧能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激活与发展。而美术教学活动恰恰可以发展人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人类的感觉和直觉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努力培养出的一种能力叫观察能力。人们通过对大自然和周围生活的感知、理解、认识、感悟,才能逐步学习到各种知识和生存本领,从而增强热爱大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情感,才有可能产生创造的欲望和想法。而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和变化万千的大自然是一切创造的根本和源泉。因此,要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正确而科学的观察方法,强调观察的目的性,启发学生的直接感受、想象和灵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须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与钻研的一种内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如,在简笔画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对教材中的简笔画作品的大量临摹,逐步学会了类比、归纳、触类旁通,从而对造型中同类的、相关的植物、花卉、动物、人物等都能进行较为生动的得心应手的表现与刻画。

(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惟和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首先应使学生先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之后才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表达,而联想和想象力是启迪学生心灵,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教师应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启发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引导和启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素描、速写、默写、色彩、记忆画等内容都是培养学生形象储存、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的极好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带学生到野外写生时,引导学生选择各自认为最佳的角度,确定构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与启发,让他们运用学习到的绘画知识和技法处理画面,并使学生在现场的写生中,学会对物象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进行反复比较。如杨树:笔直、高大,树枝一律向上,树皮是白的,树的纹理是横的,树叶呈圆形等;其次,美术教学活动还是一个让学生开动脑筋,不断联想、想象与创造的过程。如,校园内的铅笔画写生课,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树木,松树粗壮、苍劲,树杈向上,赭褐色的树皮上有块状隆起的斑纹,树叶冬季一般呈墨绿色,如一簇簇的钢针……学生观察的时间久了,头脑里储存的事物多了,慢慢地对这些实物的印象就会变成形象储存、形象思维,[3]进而发展成创造性思维,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观察、归纳、提炼、概括、联想、想象、创造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惟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人,个性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绘画作品中也应该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与异想天开,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和“求异”“求新”的思维探索,并且要善于发现和保护每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与闪光点,努力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所谓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和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彼此的个性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并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例如:在具体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教师应允许每个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审美感受。指导学生作画时,不可过分用所谓的规矩、步骤、方法等条条框框去约束他们,而要充分地调动学生作画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肯定并鼓励学生的想法和发挥其各自的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素质

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既会欣赏,又有较高的审美水准,更能动手进行实践的重要途径。多动手,勤思考,通过由浅入深反复的大量的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技能性、实践性、操作性是美术作为艺术学科的显著特点。对高职学生来说,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反复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如具体的素描、速写、国画、水彩、水粉、工艺设计、简笔画等内容的学习,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会逐步地得到锻炼和提高。美术学科的动手制作性,可对人的手臂肌肉群的协调,人的眼睛、大脑和手三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促进人的小脑的逐渐发达,视觉分析与动觉分析的完善与协调,提高人的表现精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4]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学习到的绘画中的构图、比例、透视、明暗、笔墨、色彩等造型因素去描绘、塑造形象,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情感和态度,而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在训练学生自己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手去自如表现的过程。可以说一幅美术作品或一件手工制作的产生过程就是人的眼、脑、手协调一致的产物。如在色彩风景的写生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确定构图,引导学生反复地观察、比较形体关系,也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取舍等艺术处理手法,指导学生坚持自己的艺术感受,确定画面的色调,并且用大刀阔斧、删繁就简的笔法把客观景物先表现出来,之后再进行一番深入刻画与调整,最后统一协调画面,从而完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写生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会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审美素质、艺术鉴赏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头脑愈加聪慧,双手愈加灵巧;还能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取舍、想象、抽象等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方法和绘画造型的规律及简单的工艺制作技能,更对学生其它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艺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