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棚户区改造的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2021-01-16王虹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财务科

环球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棚户区资金建设

王虹 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财务科

棚户区改造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拆迁补偿、拆迁户安置等内容,政府导向性强,资金扶持力度大,项目投资大,可推动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步伐。有效的资金管理,有助于企业整合和优化各项资源,有助于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升棚户区改造之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在实际棚户区改造资金管理工作开展当中时常会出现项目规划、征迁、建设等难题,同时棚户区改造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而实际运转时往往出现资金筹集、资金使用等问题,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所以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应当加强资金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御,缩减棚户区改造建设成本。

一、棚户区改造的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筹措方面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筹措方式较为单一,目前有三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中央和省市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为其提供税费减免,以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城镇基础建设;第二个渠道是国家开发银行相关机构提供的专项资金和贷款;第三个渠道是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机构出台的相关贷款优惠政策。其中,第一个渠道是棚户区改造项目主要的资金筹措渠道,仅仅靠政府财政拨款难以满足项目建设资金方面的需要,容易出现现金流不足或者资金下拨审批程序复杂、资金下拨不及时等情况。而金融管理机构往往青睐于投资一些收益高和建设周期短的项目,而不太愿意投资一些收益低和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因此影响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资金使用方面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受限,由于多数资金是政府拨款,专款专用,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层层审核,资金使用需要进行提前申请,资金审批程序复杂烦琐,往往影响资金的支付进度,从而影响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进度,甚至由于影响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最佳时期,使得该项目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导致资金难以顺利回流,资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出现拖欠工程款项的现象,工程建设停滞,影响其他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正常进行。

同时,由于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合作时相关棚户区改造实施信息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使得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难以实现高效使用和实时管理,资金使用也不够公开透明,有些棚户区改造施工单位未能将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流量和其他资金分开记录,出现资金混用的现象,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资金管理风险方面

棚户区改造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存在相应的资金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监管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有可能使得棚户区改造项目遭受较大的收益损失和本金损失。但是有些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缺乏全面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机制,未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也未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机制。

二、优化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资金是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基本保障,棚户区改造后期安置需耗费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和政策性贷款是难以长期维持和发展的,因此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可按照不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规模和用途,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扩大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虽然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民生工程项目,但是可适当开发其商业价值,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参与,以及促使金融管理机构提供相关信贷配置服务。同时可加大对行政区域内国有资产的管控力度,盘活闲置的国有资产;发掘非税收入财政贡献的潜能,确保各个部门参与其中,明确其工作职责;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的政策动向,充分结合相关融资政策和条例,加强对当前政策的研究判断,全面享受相关融资优惠政策红利,挖掘信托融资方式和证券化融资方式的可能性,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采取政府采购的筹资方式等,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强社会资本的参与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比如可把棚户区改造建设当作融资的主体,以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为担保,向国开银行申请相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贷款优惠,这样一来,可获得较低的借款利率,以及较长的还款期限。

(二)加强资金全面预算管理,采用先进的资金管理技术和系统

第一,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应做好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划分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量化资金使用计划,显著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益。同时,应做好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管理,使项目实际资金使用和预算计划相符,倘若资金预算和实际使用相差过大,应及时做好预警和适当调整,保证资金链的通畅,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应全面分析不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特征、类型、建设要求等要素,融入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和技术,加强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力度。比如可借助先进的资金管理方式,根据当前GDP的年增长率,科学预测未来土地市场价格,加入房地产周期理论的元素。在确定土地规划指标之后,可全面评估棚户区土地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政区域内充分调研土地的规划指标、规划用途等内容。在具体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当中,可根据土地开发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对资金进行管理,挖掘土地开发的价值,确保棚户区整体开发的收支平衡。

第三,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应开发或引进先进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优化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软件和硬件配置开发,采用先进的数据算法和数据语言,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计算、分析和总结相关资金数据,加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预算管理、财务决策和风险预警力度,挖掘提示财务风险等功能模块,扩展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丰富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同时,为了保证棚户区改造建设信息的畅通无阻,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跟进落实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支付状况,向整个单位汇总已经支付的资金款项、未通过审批的资金款项以及已经审批但是尚未支付的资金款项,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

第四,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应在符合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项目资金审核批准程序,集中管控项目的审核权、批准权和监管权,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监测权限和处罚权限,删除某些烦琐的流程操作,最大限度地规范资金的使用。

(三)健全资金监督体系,制定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首先,可健全资金监督体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包括前期的资金计划、中期的项目实施进度监管和后期的项目评审和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并且可通过统贷平台,统借统还,提升资金的管理效益,降低资金管理风险。

其次,可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机制,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可从体系建设、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入手,根据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的需求,提升各个部门的风险管控意识,明确相应人员的权责范围和权限,清晰划分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任务,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风险监测队伍,设置资金风险预警指标,以及各个实施环节风险的预警阈值、偏好和权重等,按照不同的项目开展阶段风险特征,进行动态化的监督控制,并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可健全资金管理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可从融资和借贷两个维度,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单位的投资决策评估分析水平,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意外紧急状况,及时制定相应有效的补救举措和风险预案,通过完善的资金风险管理机制,优化财政资金的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商业收益率。

三、结束语

棚户区改造作为我国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和发展工程项目,可改造城镇危旧房,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相关金融管理机构的风险收益,保证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因此,棚户区改造建设单位应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加强资金全面预算管理,采用先进的资金管理技术和系统,制定自身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资金监督体系,制定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实现资金的系统和统筹管控,确保资金的科学合理化使用,保证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促进我国城镇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

猜你喜欢

棚户区资金建设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