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1-01-16杨潜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杨潜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不断的对金融服务进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基础之上,还要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提升”。除此之外,中央一号文件也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重点的强调和部署,由此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国家的重要决策,而金融服务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核心。
一、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
(一)培育乡村产业
依据国家和党的政策指引,各个地方在进行乡村战略发展的过程当中,要从工作的重点内容着手,做到有的放矢。对乡村产业的培育可以使得乡村经济新动能被激活[1]。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乡村产业进行快速的升级和转型,打造健康绿色的乡村产品,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对乡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次,加快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立现代乡村经济生产体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施以及管理制度来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最后,要对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对其价值链、供应链以及产业链进行高效整合,使其生产过程达到一体化。
(二)打造乡村生态居住新面貌
乡村的经济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进而建立一个绿色生态美丽的乡村环境。对乡村的水、林、田进行统筹规划,把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落到实处。生产和发展绿色产品,打造出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发展道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得村民可以切身感受到一种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归属感,使得民生工程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塑造生活富裕的新乡村
乡村的生活水平可以达到富裕程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要求。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得乡村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得到提高。利用乡村经济体的发展来拓宽农民收入的途径,可以使得脱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提高脱贫力度,通过对乡村经济体产业链模式的发展,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最终对脱贫攻坚的成果进行巩固。
(四)让乡村文明新气象得到焕发
乡村振兴当中的灵魂就是乡村文明,其中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不仅对乡村振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农民的幸福感以及归属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乡村经济体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因此,要把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文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机融合,使其相互作用,这才能促进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为乡村发展营造一个新局面。
(五)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只有对乡村进行有效的治理,百姓才能安定生活,国家才可以稳固。在对国家进行治理当中,乡村是其最薄弱也是最基本的环节,其治理效果的好坏对于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长治久安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想实现乡村振兴,有效治理是基础。同时,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要对乡村的道德体制和法制等治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也需要乡村经济作为基础,所以,二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经济主体经营中存在的担保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规范性等问题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之下,国内的金融行业一定要对其服务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提高审批流程,优化布局等,从而为乡村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2]。然而,在实际的发展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是对乡村经济主体进行扶持,尤其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予以支持。但是,金融行业对这类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服务时还有着较多的约束条件。首先,经济主体缺乏规范性。大多数的经营主体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关的经营证件和手续还没有齐全,而且家族型的经营模式普遍存在,这使得经营主体在管理方面就存在了先天不足。例如,税务处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员设置上等问题,使得相关的金融机构在对经营主体的经营实力进行审核与判断上失去准确性。其次,经营主体不能为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做担保。乡村的经济主体在发展起步阶段,不具有较大的规模,而且作为抵押的物质较少,达不到金融机构的审批标准。最后,大多数的乡村经济主体经营行业是农业,它的生产经营很容易受到季节和气候等不确定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且缺乏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系数较高,导致相关的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常常因为经济主体缺少风险分担制度和存在着较高的信用风险系数,使其不能为其提供全力支持。
(二)“两权”的担保进程受到限制
对于乡村经济体担保能力的欠缺,可以通过农村住房财产权和承包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担保,这也是对担保问题进行解决的有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乡村经济体的力度,但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金融机构开展服务有着制约性。首先,是“两权”的抵押登记手续较难,“两权”的工作程序较为复杂,耗时较长,一部分的地区要对“两权”确立的整体推进速度做出进一步的提高,这也导致提高“两权”的某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其次,在“两权”的价值评估上,还没有一个相对独立、公正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或体制,而且在土地流转程度和地上物的问题上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这使得土地抵押价值公允性较低。最后,对于“两权”问题的处理难度较大。由于“两权”的抵押物变现的空间有限,再加上农民的固守物业意识较深,最终导致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变换的市场空间与商铺、商品房有着较大的差距。
(三)乡村经济主体的不良贷款处置渠道不畅
乡村经济体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很容易在金融机构当中发生不良贷款,并且发生这种的情况的概率较高。而金融机构对于不良贷款处置这个环节也会受到各个方面政策制度的约束。首先,在对乡村经营主体贷款次数较多、金额较小的处理方式,通常都会运用批量处理方式的来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政策又对金融机构对于零售类不良资产转让手段和路径具有限制性,导致这类不良资产包在交易流转市场上的活跃度收到打击,价格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其次,如果是运用物品来对债务进行抵消的方式处理,则会受到监管与征税的双重约束。最后,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没有处理完成的不良贷款和抵押物归属权缺乏明确的规定,并且进行了多重的查封,同时还要对社会的稳定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这就对大部分的乡村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增大了难度,致使相关流程不能顺利展开,还使得金融机构对乡村经济服务的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
(一)顶层制度的搭建
依据相关资料对国外发展模式的分析,发达国家在对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从制度建设、政府支持等方面做文章,这为我国乡村经济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建议[3]。顶层制度包括意见指引、特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等,换句话说,也就是国家方面制定出金融服务振兴乡村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尤其要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如证券、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责和作用进行明确划分,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乡村金融支持体制,不断的对“两权”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并进行普及和推广。同时,对执行标准进行统一化,建立一个公允性较强的价值评估体制,使得乡村经济体在进行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金融需求得到满足。
(二)乡村经济体的自我提升与发展
乡村经济作为乡村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若想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运作方式,就一定要不断的提高乡村经济体的自身能力和水平。把乡村经营主体作为核心内容,使得金融、乡村以及政府三者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产生一种良性互动[4]。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制定明确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对税务、法人以及财务等方面的职责和功能进行明确划分,并向着公司化经营管理方式迈进。其次,要自主的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对核心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把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成果,形成一种经济生产力。最后,对产品的导向进行选择。要形成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并以国际化的农业体系为目标,把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降低,提高农产品的产值和质量,降低乡村经济体在市场中的风险系数,进而使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资产安全性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计民生当中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也是全党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高效落实,使得乡村振兴发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