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促进意识形态安全的多维度考察

2021-01-16郭晓倩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领导权中心主义国家

郭晓倩

(北京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蕴含着深层次的精神力量,涵养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家园,对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是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为文化自信的提升提供关键指引;文化为意识形态提供思想来源和精神根基,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推动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根基、文化底蕴与文化资源,把握好文化自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意义,以文化自信的提升推动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文化自信涵养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根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经久不衰、绵延不绝,离不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聚和留存下来的历史传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思想的承继与精神的长盛。正是这些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形成了国家社会的认同根基与共识基础,由此也构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基础,共同的历史传统与思想文化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不容小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文化自信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所发展的文化在态度上能够认可、理解和肯定,在认知上能够清楚、正确地认识到自身文化所具有的优势和优越性,在行动上能够维护、践行和弘扬。文化自信理所当然地包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信,涵养着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价值源泉,使全社会能够凝结成一个整体。在当下,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内弥散发酵,丑化、侵袭、谩骂中国的思想文化、革命英雄,歪曲、诋毁、攻击中国的历史事件、历史传统,其在网络空间内的传播变得日益具有隐蔽性和针对性,严重误导了网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形成了干扰与威胁。有学者指出,无论是民族虚无、历史虚无和文化虚无,都与西方中心主义构成了一体两面的结构:正因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才滋生了自轻、自贱、自卑的虚无主义价值观。[3]可见,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问题、态度问题、认知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文化自信的提升是必然、必要且迫在眉睫。在国家层面,文化自信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能够得到落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社会层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全社会对本国历史文化的认可和肯定蔚然成风;在个人层面,网民提高文化自信意识,充分了解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和历史脉络,清楚判断和厘清外来文化存在的糟粕和错误导向。如此一来,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内将失去其“野蛮生长”的土壤,无所遁形。一言以蔽之,文化自信的提升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完善和发展,从而厚植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根基,巩固网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基础。

二、文化自信助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发展提升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与合作改变了过去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国际力量对比整体上仍然呈现出西强东弱。这种格局不仅昭示着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更描绘着国际话语权的分割图景。一方面,凭借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的优势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制定、掌控、主导着诸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与发展标准;另一方面,凭借着受经济实力显著影响的文化实力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又制定、掌控、主导着诸多审美标准、时尚标准乃至价值标准。如美国向其他国家大量输出带有美国意识形态属性的电影、书籍、电视、游戏、音乐等文化产品,彰显和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政治理念、政治价值等,意识形态的渗透隐蔽而不易察觉。此外,西方国家还通过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方式输出其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互联网自身的迅捷性、开放性、跨越时空性的传播特点,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及其文化产品的传播在网络空间内进一步扩展,覆盖面更广、范围更大、影响力更深,得到了更多网民的认可与拥簇。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在凭借经济实力获得国际话语权优势地位的同时,成熟发达的文化产业及其文化输出力、辐射力、影响力更是助推了西方国家的话语强势地位。不可否认,西方国家的文化与学术固然存在着诸多璀璨的智慧和成果,有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但一定的文化必然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事实,防范和剔除外来文化中与本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坚决抵制和消除外来文化中危害和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纳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格局中来认识和把握,指出:“提高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4]若要提升本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影响力,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发展本国综合实力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文化自信的实践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拥有着传承5000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战火和鲜血洗礼的革命文化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资源丰富卓著,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文化脉络源远流长。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能够将我们丰厚的文化资源“变现”,提高本国文化及其蕴含的意识形态的辐射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借助互联网这个跨越时空限制的平台,对内彰显和弘扬中国的文化底蕴、文化神韵、文化精髓,得到网民的认同、肯定与践行,对外传播和扩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文化自信晕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文化底色,涵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文化土壤,在践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以文化形态、思想理论等形式在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认同,网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得以实现。

三、文化自信保障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巩固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拥有着兼容并包、绚丽丰富的文化的文明大国,其文化资源与文化品格曾傲立于世界,辐射周边国家,引起诸多艳羡的目光与效仿的浪潮。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古中国曾处于主动输出、引领风尚的优势地位。例如,古代日本的文字、茶文化深受古代中国的影响,在隋唐时期,日本更是以唐朝为模板,在政治制度、生活习俗、文学艺术、思想伦理等方面进行学习、模仿。17、18世纪,波兰王室青睐于中国风的墙纸、陶器、纺织品等,瓦津基公园还存在着以北京的恭亲王府为模型设计的中国园林。进入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压榨剥削,文化也失去了发展的独立自主性。外部遭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打压与破坏,内部面临全盘西化思潮的解构与消解,中国文化的根一度浮游消散无所聚,中国文化的尊严如大厦将倾般摇摇欲坠。经济、政治上的混乱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雪崩”,各种理论思潮在中国社会里充斥弥漫,中国文化亟需一个“主心骨”来引领各类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身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并在革命过程中日益彰显其科学性与包容性,逐步赢得普通民众的认可与支持。有学者提出,由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文化和政治两个维度,从而表现为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两种不同的形式。文化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文化形态、思想理论等形式在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认同,是话语权自下而上构建的方式;政治领导权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舆论宣传等形式,自上而下地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统一的政治导向与政治共识。”[5]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其传播中获得实践和认可,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扩大其传播力与辐射力,最终获得了文化领导权,成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心骨”,助力政治话语权的实现。文化领导权与政治领导权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体两面”,二者相互促进、紧密互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与提升是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因而政治领导权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文化领导权则助推政治领导权的实现。一种文化、一种理论只有实现自下而上的广泛的认同与肯定,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领导地位,才能保障其所代表并维护的阶级和集团的利益和目标,巩固其政治统治,助推政治领导权的实现。而政治领导权的实现会反过来推动文化领导权的发展,在实行政治统治和发挥政治权威的过程中,统治阶级所推崇的思想文化与理论思潮会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形式自上而下地浸润与延伸,进一步巩固文化领导权。提升文化自信,能够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挥革命文化的批判激励作用,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凝聚,从而促进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巩固和发展,为夯实党的政治领导权“打底奠基”与“披荆斩棘”,确保网络空间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扩大和提升。

四、文化自信塑造意识形态的文化安全环境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迭起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成立,美国意识到只靠“显性”的战争来实现其野心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隐性”的手段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基于此,1945年,时任美国中情局局长的艾伦·杜勒斯在国际关系委员会进行演讲,指出“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改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不知不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偷换的价值观念。”妄图以非战争的方式分裂、瓦解苏联。1947年,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其著名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要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此后美国务卿艾奇逊提出应当对社会主义中国也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同时杜勒斯也对“和平演变”进行大力鼓吹,美国利用经济手段、舆论手段、思想文化渗透手段等将“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付诸实践,在这其中,思想文化渗透手段被广泛运用,文化安全对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意识形态领域同时也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主战场。”[6]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一系列宣传手段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干扰、威胁、侵袭他国的意识形态,以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进入互联网时代,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变得更加具有隐蔽性和针对性,除了直接攻击、指责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体制和政策以外,还使用一些间接、隐晦的手段消解他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例如,境外敌对势力往往会通过寻找、策反国内在网络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或知识分子,培植代理人,将其作为西方国家不良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为诸如“普世价值论”、消费主义思潮、新民主主义在网络空间内的大肆横行“铺路架桥”;或者,境外敌对势力与境内非法势力里应外合,利用国内的社会焦点事件“煽风点火”,有人负责蓄意造谣生事,有人负责带偏公共舆论,从而有意忽略事件本身,转而攻击党的领导、党的政策及政府体制;又或者,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传播体量以及各种自媒体平台,发散一些与中国历史不符、与中国现实不符的文章、帖子,歪曲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造谣诋毁中国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攻击抹黑中国现有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政策,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在网络空间内弥散,动摇中国网民的精神信仰,瓦解我们的历史文化根基,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极大干扰。“没有文化安全,就会丧失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7]作为现实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内的延伸和扩展,自然而然,文化安全能够提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文化安全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提升,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对自身文化的积极认同、肯定和践行时,社会共同体此时也是文化共同体,这意味着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和繁荣壮大,文化所承载的意识形态也能够实现稳定和传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自信能够有力塑造意识形态的文化安全环境。

五、文化自信抗衡西方中心主义在互联网中蔓延

马克思指出,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西方中心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意识,也有其产生的实践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遥遥领先。与经济实力相适应,欧美国家的制度体系、思想文化、价值理念等也日臻完善成熟。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和贸易范围的增大,越来越多相对落后的、未开化的国家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不仅在经济上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产生联系,在思想文化上也日益受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辐射与同化。西方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碰撞、交流、冲突、融合甚至是兼并时,认识到自身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优势地位并将其对其他国家进行输出与辐射,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中心主义逐渐形成。因此,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成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底气所在,世界市场的扩展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则是西方中心主义向其他国家辐射与延伸的动力。不可否认,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确实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其社会运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等资源丰富,蕴含着众多优秀文明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西方中心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映射,其本质是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利益和意志辩护的意识形态,推崇西方文明成果并认为其具有普适性。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历程中会逐渐形成符合、适应本国特点的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反映其利益与意志。因此,完全普适于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是不存在的,所谓西方文明的产物应当应用于所有国家和社会的说法也是根本不成立的谬误。一直以来,西方中心主义都甚嚣尘上,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激增,此种思潮的传播空间更为广阔,使得一些不了解事情全貌、缺乏辩证批判思维的人对西方的文化、制度、价值与理念心生向往、大加赞扬,而忽略了西方文明的产物无法成为通用标准的事实。西方中心主义作为反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益与意志的意识形态,若放任其在网络空间内的肆意传播,必然会动摇我们的精神信仰,削弱民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和希冀,危害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成干扰与侵袭。在一定程度上,西方中心主义会打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自身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自信,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网络空间内的创新传播和更新完善,增强网民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肯定与实践,消除西方中心主义思潮对民众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文化自信抗衡西方中心主义在互联网中蔓延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领导权中心主义国家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把国家“租”出去
论列宁、葛兰西领导权思想的比较研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