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社区的特点、功能及结构规则分析

2021-01-16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成员规则

唐 巧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16)

现实生活中的“社区”是以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为载体的,然而随着信息通讯(ICT)技术的兴起,人际互动在地域上的限制逐渐弱化,“社区”的概念也有了更广的外延,随着“网络社会学”的出现,“虚拟社区”也被人们逐渐关注。

“虚拟社区”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霍华德·莱英古德提出[1]。本文认为虚拟社区是指一群有着共同爱好或追求的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借助于网络空间,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规则所组成的一个虚拟共同体。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虚拟社区的含义:第一,虚拟社区没有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它是以网络为载体的;第二,虚拟社区是一种群体关系,但是群体的变动性较大,成员之间的关系呈现网络化、虚拟化;第三,虚拟社区的成员一般因为兴趣、爱好、类似经验、共同利益或者权利的追诉而通过网络组成一个社区,因而,虚拟社区也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第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通过人际互动来维系群体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和谐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因而,虚拟社区也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以规范成员的言行。

一、虚拟社区的特点

(一)虚拟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将现实社会中很多事物逐步数字化、符号化,这实际上就为虚拟社区的构建奠定了基础[2]。因此,虚拟社区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虚拟性[1]。事实上,虚拟社区的虚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区成员身份的虚拟化。虚拟社区是由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或经验的人组成的,在虚拟社区中,成员之间并不能真实触摸到对方,成员的用户名也只是一个代号,社区成员的身份其实就是被虚拟化了的几个符号,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对方。其次,人际关系的虚拟化。人际互动是虚拟社区的一个基本要素,但是这种人际互动也是虚拟化的,它是通过数字化表现出来的,它没有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互动过程中根本无法揣摩对方的心理,互动的环境也是虚拟的网络环境,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意见的交流,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沟通,无法定格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或许持续的时间很长,或许时间很短,变化性特别大。

(二)跨地域性

虚拟社区的“跨地域性”也可以表述为“非地域性”或者“相对地域性”。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是以界限明确的地域为表征的,我们一提及某某社区,就能清楚它包括的地域范围有多大。然而,由于虚拟社区依靠互联网而存在,它的空间范围不是地理空间,而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空间,因而并没有确定的地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社区成员的来源没有地域限制。虚拟社区的成员可以来自全球各地,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会有不同虚拟社区的成员,甚至不少成员在不同的虚拟社区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其次,社区讨论的话题没有地域限制。社区成员讨论的话题一般是没有规定的,可以是国内外时事政治,也可以是娱乐新闻或社会万象,主题不会局限于某个地域,成员可以在社区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发起讨论,当然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虚拟社区的话题是比较固定;再次,虚拟社区的管理没有地域限制。一般说来,虚拟社区都会有自己的管理员,一般是网站的创建者,同时,社区的运行还有可能会受到公共部门的监管,不论管理主体是谁,他们在地域上都没有太多的联系,由于社区成员的来源没有地域限制,这也就决定了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的非地域性。

(三)非线性

虚拟社区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并且这个系统是非线性。首先,虚拟社区有自己的层次结构,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广泛有紧密,不论是技术层次还是组织层次,每个层次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社区的整体性;其次,虚拟社区中的出现的文字是一种非线性文本。这些文本是可以被随意添加或删除的,其本身没有客观的意义,文本的意义是被阅读者解读出来的,每个社区成员既可以是文本编辑者,也可以是文本的阅读者,成员之间不是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者的关系;再次,虚拟社区的层次结构与功能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结构与功能也会不断重组与完善,社区的影响力会逐渐扩大,整个系统会更加复杂,更加非线性化。

(四)自组织性

与现实社区相比较,虚拟社区的一个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自组织性。在现实中,会有专门的行政机构对社区进行管理,各级行政机构拥有不同的管理职能,承担不同的职责,社区的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都出自专门的行政机构。然而,虚拟社区的有序运行不是依赖于行政机构的管理,其依靠的是一种心理契约以及社区归属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区,在一个社区中,成员可以自行决定是继续留下,还是退出,他们所要做的只是简单的网络操作,程序既定而又简单。虽然每个虚拟社区也有自己的管理者或者版主,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网络维护或者进行一些文字编辑工作,尽管他们也有一些相应的权力,比如删除某些成员的不雅图片或者不合适的帖子,强制某些严重违反社区规范的成员退出社区等等,然而这种权力并没有法律效力,他们的行为也不属于行政行为,大多是约定俗成的,强制性并不明显,更多的是社区成员自觉遵守,一般情况下,虚拟社区管理者也不会行使这些权力。

(五)动态性

事实上,虚拟社区的存在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新的环境的出现会促使新的虚拟社区的产生,一方面虚拟社区要不断更新发展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就说明虚拟社区其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的功能结构也会不断更新完善。社区中的成员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不断有新成员的加入,也有老成员退出,社区之间的流动性也很大,因此,没有一个虚拟社区是固定不变的。

二、虚拟社区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人们在生活或工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会倾向于通过网络去寻求解决的途径,于是乎就会流连于各种论坛、贴吧、网站等虚拟社区。当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情绪受到压抑,那么,虚拟社区就可以充当人们情绪发泄的“出气筒”[3],同一虚拟社区成员可能有着相同的情绪或者类似的经历,某一种情绪的宣泄会引起很多成员的共鸣,那他的这种发泄会得到更多人的响应,使得发泄更具有心理效应。事实上,虚拟社区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室,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安慰,也可以得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建议,很多消极的情绪可以在这里消除,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因情绪不稳而引发的不良社会行为,有利于共建文明社会。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在现实中,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很难得到保障,而虚拟社区是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信息平台,弱势群体可以借助虚拟社区发布自己的信息,引起其他社区成员的关注,寻求社会人士的帮助,形成网络舆论,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样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经济功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各类电商平台的涌现,以往人们为了购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商品,为人们提供了便捷,更为商家带来了商机,也催生了“商业虚拟社区”的形成,消费者和商家在这个虚拟社区中完成了交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依靠开网店谋生或者从事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工作,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当然,在网上购物也会承担很多风险,网上交易活动的完成,更多的是依靠诚信,买卖双方在虚拟的世界里达成交易协议后,流通环节却无法在虚拟社区中完成,这就要借助于现实中的各种流通手段,这样就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联系起来,有利于形成虚实相结合的产业链,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物流业。

(三)教育功能

在虚拟社区中,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多地体现在信息的交流上,这些信息的汇集其实就是一种宝贵的知识财富[4],比如有些虚拟社区中的成员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或心得通过帖子或微博等形式发布,这样可以给其他成员提供借鉴,成员在寻找和吸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过程中就获得了进步,这就体现了虚拟社区的教育功能。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共享,不少人成立了专门教育虚拟社区,我国教育虚拟社区实践的典型就是K—12 网站和少年网上作文社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依托网络技术,建立了局部范围的虚拟社区,构建虚拟学习型组织,在这个教育虚拟社区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是相对的,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地方,社区里除了有网络课堂以外,还有在线答疑、知识资源库等,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三、虚拟社区的结构与规则

依据虚拟社区成员在社区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以及承担的不同职责,我们可以认为虚拟社区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社区管理者、分社区管理员、版主、普通成员、游客,这些成员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在权限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别,管理员实际上是起着服务的作用,普通成员可以通过申诉的渠道反馈意见,从而促使社区的发展。

事实上,除了组织结构以外,虚拟社区可能还会有自己的部门结构、管理结构等,比如我国典型的虚拟社区天涯社区[5]就设有总部、编辑部、市场部和广告部四个部门,其中,总部设在海南省海口市,编辑部设在广州市,市场部和广告部设在北京市。天涯社区的管理结构则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职责。在虚拟社区中,除了结构以外,还有社区规则值得我们重视,结构与规则几乎相伴而生,结构的稳定需要有一定的规则作支撑,社区规则其实就是社区的制度规范,是虚拟社区成员行为的准则。由于虚拟社区的虚拟性,规则也逐渐被虚化,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感觉规则的存在,这些规则有的是明确规定了的,有的是社区成员间约定俗成的。不管是显性规则还是隐性规则,对虚拟社区成员的行为都会有一定的约束力,这些规则是维护社区良好秩序的基础。一般来讲,虚拟社区的规则通常有三种生成模式:一是心理契约式,社区中那些不成文规则多是这种生成模式,虚拟社区成员之所以会聚集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很强,成员和社区之间会有一种心理契约,成员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心理契约,从而无形地约束成员的言行,提高成员对社区的忠诚度;二是矛盾化解式,一般情况下,人们总倾向于在解决矛盾后,针对这些矛盾制定一些规范来减少后续矛盾的产生。在虚拟社区中,成员之间有时候也会因为意见不统一,不认可对方的观点,激化时就会产生话语冲突,因此,要维持社区秩序,就有必要制定一些规则来规范成员的行为;三是预先制定式,这是指在社区成立之时,便制定了一套社区规则,比如天涯社区就制定了《社区基本法》,主要包括总则、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言论规则、社区管理规则等等,这些规则对所有成员都适用,是典型的显性规则,约束力较强,并且执行比较到位。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成员规则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虚拟社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让规则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