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监测数据回归分析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2021-01-16忽国奇

山西交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拱顶监测数据断面

忽国奇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运城南高速公路分公司,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隧道开挖和支护过程中,会对围岩产生扰动导致围岩变形。采用监控量测的方法调查隧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保证隧道围岩的稳定。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有数值模拟方法、力学解析方法,分别通过计算机建模和力学方法分析围岩的变形趋势,进而通过支护手段提高稳定性[1]。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理论计算分析预测隧道围岩的变形情况,与现场变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现阶段,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监控量测的方法收集隧道围岩的变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围岩的变形趋势[2]。基于运宝高速中条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实践,收集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作为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参数合理性的判断依据。

1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隧道开挖前,岩体之间处于一个天然的应力平衡状态。隧道开挖后,在临空面位置围岩失去了部分支撑作用,破坏了原有的天然平衡。隧道开挖后,开挖断面围岩质点的径向应力减小,导致隧道围岩向洞内挤压移动。围岩内部的回弹应力向隧道临空面移动,切向应力升高,开挖后隧道内部产生拉应力,这3种应力都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产生威胁[3]。当围岩内部应力综合作用超过了围岩强度时,就会造成围岩变形和破坏,导致围岩变形失稳。

最初,围岩变形破坏发生在临空面位置,然后逐步向隧道内部发展,围岩内部不稳定块体和应力集中部位是最先出现变形破坏的部位。当围岩节理裂隙发育,且与开挖临空面切向方向形成了不利组合,在局部形成不稳定块体。当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时,不稳定块体在围岩内部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容易产生塌方。应力集中部位主要表现为压应力和拉应力集中,通常出现在隧道拱顶及其两侧壁位置[4]。且隧道围岩为软岩时,变形量较硬岩变形量大。

2 依托项目概况

中条山隧道位于运宝高速公路,隧道左洞起讫桩号为ZK5+676.108—ZK15+347.050,长9 670.942 m;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YK5+679—YK15+350,长9 671 m。隧道底部设计高程为985.46~1 021.48 m,隧道设计纵坡为2%。隧道最大埋深为681 m,最小埋深仅为18 m。隧道内部地质情况复杂,经设计勘测确定围岩等级主要为Ⅲ级、Ⅳ级,局部地段围岩稳定性较差,为Ⅴ级围岩。隧道Ⅳ级围岩地段主要为亚黏土、碎石土、强风化砂岩,局部滴水,裂隙纹理发育,岩层产状110°∠40°。隧道Ⅲ级围岩地段主要为灰岩,岩层厚度大,硬度高,局部较破碎,溶蚀较严重,渗漏水主要为裂隙水,岩层产状110°∠60°。

3 隧道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3.1 监测断面选取

中条山隧道围岩等级主要为Ⅲ级和Ⅳ级,围岩自稳能力较强,稳定性相对较好,施工中监控量测项目主要为必测项目。分别选取Ⅲ级和Ⅳ级围岩区域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两个项目的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在Ⅲ级围岩区域选取K6+450监测断面,该断面位于Ⅲ级和Ⅳ级围岩的分界位置。Ⅳ级围岩区域选取K7+210监测断面,该断面上部存在软弱夹层,有可能产生变形失稳。可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该断面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动态施工管理。

3.2 Ⅲ级围岩区域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按照监测频率,对K6+450断面开展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收集23 d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监测结果详见表1。分别绘制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各函数回归曲线如图1和图2所示。

表1 K6+450断面监测数据统计表

图1 K6+450断面周边位移监测值不同函数回归曲线

图2 K6+450断面拱顶下沉监测值不同函数回归曲线

分析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变形量与时间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形关系,而是某种曲线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剔除个别异常数据,根据数据分布规律选取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双曲函数对现场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借助Origin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相关系数R等进行回归曲线拟合,确定最合理的回归函数方程[5]。本项目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回归函数方程如下。

3.2.1 拱顶下沉回归函数

3.2.2 周边位移回归函数

分析以上回归函数,计算求得相关系数R2,其中两个对数函数u=0.19+7.64lg(1+t)与 u=0.08+5.43lg(1+t)计算值为0.961和0.976,对应指数函数和双曲函数相关系数计算值分别为8.849、0.892、0.835、0.921,对比分析可知对数函数相关系数值最接近于1。因此,选择对数函数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从图1和图2曲线变化情况可知,在隧道拱部初期支护完成初期,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观测值呈线性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隧道围岩内部应力处于调整期,应加强监测,监测频率控制在2次/d或1次/d。监测12 d拱顶下沉累积沉降量达到9.045 mm,之后进行边墙开挖施工,隧道开挖产生的扰动造成变形量增大,但增加值不大。边墙施工完成后监测变形量明显降低,最大的日沉降量为0.147 mm,且逐步趋于稳定,拱顶下沉量和周边位移变形量最终观测值分别为7.413 mm和9.626 mm。由于K6+450断面位于Ⅲ级和Ⅳ级围岩交界处,虽然监测值已基本趋于稳定,还需要进行持续观测。

3.3 Ⅳ级围岩区域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表2 K7+210断面监测数据统计表

K7+210监测断面围岩主要为灰岩,岩石硬度高,裂隙纹理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对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监测数据如表2所示。收集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绘制拱顶下沉、周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K7+210断面拱顶下沉监测值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 K7+210断面周边位移监测值随时间变化曲线

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数据回归分析,确定K7+210断面拱顶下沉与周边位移回归函数为对数函数,表达式分别为u=0.25+5.76lg(1+t)和u=0.26+8.17lg(1+t)。

对图3和图4进行分析,隧道围岩开挖支护后10 d内,拱顶下沉量和周边位移变形值较大,变化速率较大,大于l mm/d,说明围岩并不稳定。在初期支护的基础上,对该断面周边增设了一次锚杆支护,加强了支护。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加大监测频率,得到1个月内的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累积位移量分别为9.131 mm和12.651 mm。1个月以后进行边墙开挖支护施作,施工期间变形量有增大的趋势。后期监测变形速度逐步下降,7 d内拱顶下沉量为0.038 mm,周边位移变形量为0.24 mm,说明围岩变形已趋于稳定。

4 结论

本文选取K6+450断面和K7+210断面两个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与边墙支护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a)通过回归分析,确定采用对数函数的相关系数更接近1,且变形曲线走向更接近对数函数曲线的走向,因此采用对数函数作为分析函数。

b)K6+450断面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监测初期拱顶下沉量和周边位移值较大,变形速度较快,但在边墙施工后变形逐步趋于稳定,说明隧道支护结构可以保证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c)K7+210断面由于围岩内部存在软弱结构层,监测过程中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变形和变形速度均较大,采取锚杆支护对该断面周边区域进行加强后监测数据逐步趋于稳定,说明修正后的支护结构能够保证隧道围岩稳定。

猜你喜欢

拱顶监测数据断面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Effect of virgin olive oil nanoemulsion combined with ajowan (Carum copticum)essential oil on the quality of lamb loins stored under chilled condition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浅谈辊道窑拱顶开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浅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