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诗歌

2021-01-1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1年37期
关键词:黄鹤楼韵律思念

技法指津

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的韵律、意象,以及表达的情感,是中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

1.感受诗歌的韵律。

诗歌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特别是格律诗,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得好,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呈现韵律美。

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押韵来说,其韵脚字是“楼”“悠”“洲”“愁”。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相粘,环环相扣,表现出诗歌在音韵上的整体性。诗歌从黄鹤楼辐射开去,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乡关的思念。诗歌所表现的是“云水悠悠,情思悠悠”,因而押的是“尤”韵。“尤”韵吟诵起来表现出舒缓而又悠长的特色,恰恰与诗人对过去漫长历史的回顾,对家乡和亲人的不尽思念之情相融合。因此,读者从音韵上就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特色。

2.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具有象征性,能够将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一首诗的意象,可以从哪些是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在首联运用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既点明了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暗示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遥远,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寓情于景,以杨花漂泊不定、子规悲哀啼鸣,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要重点关注意象的特点、含义及作用。此外,在中考命题中很少单独考查一首古诗词,而是将具有关联性意象的古诗词或现代诗进行比较阅读(包括古今关联、文体关联、情感关联)。如2021年北京卷中考题,就把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和鲁迅《藤野先生》中的“日暮里”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

《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黄鹤楼》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这道题就考查同一意象的情感关联。《黄鹤楼》中“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而鲁迅远赴日本求学,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有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出对家国的思念,因此,“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3.理解诗歌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情感,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不渗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准确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

(1)抓住诗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诗人直接对有关人、事、物发表看法,表明态度的抒情手法。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在全诗的结尾直抒胸臆: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相信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2)抓住重要意象,分析诗歌的情感。

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要理解诗歌情感,就要分析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如洪源的现代诗《瀑布》:“要下山!要出谷!一声呐喊,从云崖上扑下,哪怕它粉身碎骨!向往着滔滔江河、茫茫大海,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呵,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诗中“瀑布”这一意象,象征了那些有追求,有理想,用“燃烧的信念”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的勇士,看似写景,实则写人,表达了诗人对像瀑布一样的勇士的赞美之情。

(3)由用典的句子理解诗歌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用典”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因此,诗文中的典故通常能够婉转表达诗人的心声,传递诗人的情感。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引用了姜太公在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最后得到重用的典故和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绕日月而过,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表明自己虽遭权贵的排挤,但仍对从政有所期待,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重用,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技巧延伸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新 月

◎沙 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训练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月”,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将月亮拟人化,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诗人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而“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则把新月比作小船,这是诗人想象自己驾着小船回到故乡,亲人相迎的场景,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1~3题。

【甲】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漁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两首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甲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颈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E.乙词的上片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甲诗和乙词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

答:

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

【王桂云/供稿】

猜你喜欢

黄鹤楼韵律思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思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