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体育自主学练能力培养策略
2021-01-15孙妍
孙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一名教师,要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机地融合于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及自主管理等能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学习、科学锻炼及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代新人。文章采用资料查询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提出了教师要树立课标理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构建满足小学生运动兴趣与需要的练习内容和活动氛围,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表现,增强小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小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最为重要且最为基本的素养,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自主健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水平等现状,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及体育品质等培养,在强化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学生健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自己科学、自主地锻炼,最终实现发展体能、掌握本领及终身自主锻炼等目的。
1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体育自主学练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出的重要核心理念,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科学地研究教材与学情,从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出发,始终把学生当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地制定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在丰富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精选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并充分挖掘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最終达到健身强体及育人之目的。
1.1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及时学习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不适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断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促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同时,树立自我锻炼意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为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出发,结合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等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及运动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和锻炼,激发学生主动投入练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发展学生的“一技之长”,满足不同学生的锻炼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树立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信心,较快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与技术,进而提高自主锻炼意识与能力。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挖掘学生对特长项目的运动潜能,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在进行球类练习时,为学生提供篮球、排球及足球等不同项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运动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能促进自身运动技能及运动水平提高的练习项目,教师再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在巩固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纠错及自我评价等能力,形成科学正确的锻炼方式;又如:在面对场地小、器材少及气候不佳等情况下,教师可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趣味田径、花样跳绳、健美操及乒乓球等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等实际,自主选择适合体能与技能发展的练习内容,这种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发掘运动人才,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为学校输送具有运动潜能的优秀后备人才做好铺垫,促进了学习效果及人才挖掘等目标的实现。
1.2 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自主运动需求
体育课堂是最具生动活力的课堂,是充满快乐欢笑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善待每个学生的表现与进步,构建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有效交流,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等目的,搭建出让学生自主选择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平台。
例如:学生在“山羊分腿腾跃”练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动作,如:助跑踏跳不连贯、腾空动作不高、落地不稳定,甚至出现不敢跳等现象……面对这种差异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动作、掌握技术,如:针对助跑踏跳技术动作不连贯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的手段练习;针对学生出现“推手后身体过于前倾”现象,教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墙壁进行“推手”的推墙体验练习;结合学生因心理原因而不敢练习等现状,则以“山羊人”代替“山羊”,让学生进行连续跳“山羊人”练习,同时让“羊”保持“低头、平辈、站稳”姿势,克服学生对“羊”的恐惧心理,进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及敢于挑战等体育品质,这种根据差异性学生实际而选择的练习内容,满足了每个学生的练习需求,丰富了学生的练习内容,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及学习素养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儿童是身体发育重要时期的特点,注重小学生身体姿态的发展,在重视传授学生技能动作掌握的同时,遵循体育锻炼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科学锻炼对自身身体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并进行适宜自身年龄阶段运动负荷的锻炼内容,促进学生良好体型和身体姿态的健康发展。
1.3 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探索求知欲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及意识,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知识水平等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善于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明辨是非,并主动提出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及探究学习的欲望,形成学生间和谐的交流与互助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锻炼的精神。
例如:为了提高小学生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及投篮命中率,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体验练习,如:怎样才能投得准?如何掌握好投篮的出手角度?怎样解决“食、中指”用力拨球等技术动作?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技术及体验练习后的感受,相互分析、交流、争辩……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在讨论与辩论中大胆发言,直抒己见,并且在相互交流、碰撞与合作探究中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措施,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快乐有趣的改进动作练习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素养。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相互探究,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技术动作时,面对学生存在着的“头顶垫子”“臀部过高”“未能及时屈臂”“团身不及时”“滚翻不正”等错误动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以上问题,谈谈自己及同伴间在练习中的表现,提出优点,指出不足等等,同时通过互相观察、互相讨论及互相纠错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等目的。教师则不失时机地通过降低难度练习、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及各种有趣的辅助练习等手段,让学生随时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进一步学好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信心与勇气。
1.4 选择新型教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来实现的。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者与引领者,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使学生接受,增加学生练习的好奇心和兴奋感,而且能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学本领,掌握终身体育锻炼需求的运动技能。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一改以往那种教师主讲、学生认真倾听并按部就班进行机械练习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克服学生体育学习与训练的厌倦心理。取而代之的是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信息技术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录像、投影、录音等现代媒体,有机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尤其针对技术关键及教学重、难点,教师更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声、光、形、色等多种视听媒体,在促进学生掌握技能等方面的独特功效,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跃”教学中,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那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难点的画面资料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感知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教学难点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课前播放“山羊分腿腾跃”完整技术动作视频,让学生对“山羊分腿腾跃”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后,教师再将动作进行细化播放:助跑动作——踏跳动作——提臀动作——腾空落地等技术,同时,结合画面中呈现的每个技术动作进行一一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技术结构与及其原理,如:为了让学生掌握踏跳快速有力技术动作,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在“慢放”“定格”等方面的功能,并结合自身示范,对动作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让学生知道解决踏跳快速有力技术要点所要运用的练习手段,学生通过直观、形象且生动的画面,进一步感知和模拟技术动作练习,逐步提高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 结语
总之,体育教师要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思想,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树立小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良好意识,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及学习能力出发,不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选择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使学生愉快、积极地体驗体育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更加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并熟练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科学地进行自我锻炼,在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厦门五缘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