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021-01-15郑洋
郑洋
摘要:在市政道路内部架构中,给排水工程设计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模块,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产生了影响。因此,市政单位需要积极践行全新的给排水设计理念,在开展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遵循海绵城市设计原则,为市政工程给排水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实施全面的优化,推进城市整体的发展进程,实现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价值
1.1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传统的城市开发设计对雨水的利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利用率极低。在海绵城市理念中,强调要对雨水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合理科学规划排水系统,提高城市自然蓄水的功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同时,对城市给排水进行多层面更新,不再依賴传统市政管道排水,而是构建一套全新的给排水系统,使城市给排水系统完成新时代的升级蜕变。
1.2缓解城市的内涝与内旱
很多城市的内涝和旱涝问题可以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我国一些城市,往往会在雨季出现严重内涝,特别是在南方降雨较为集中的地区,更为严重,若城市市政排水系统排水峰值设计无法满足需求,就会导致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海绵城市理念把雨季过剩的雨水合理储存并在旱季使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城市功能提升,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1.3优化城市环境降低水污染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浪费愈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优化城市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人居环境。
2目前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排水设施不完善
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由于受原有市政及排水工程遗留问题和技术欠缺以及城市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排水设施并不完善。城市中原有的给排水管道逐渐出现老化和覆盖范围小等多种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现阶段城市排水运转的负荷要求。
2.2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
现阶段,城市水资源相对有限,不能满足城市扩展建设的需要。当前,大部分城市土地硬化程度都在逐步增大。城市道路为人们居住和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自身所具备的渗水能力,导致城市地面水不能及时渗透地下,而是需要以积水蒸发的形式进入大气,或者随城市给排水管道循环,最终变成无法循环的死水,导致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
3.1路基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作为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路基作为道路核心构成,与道路结构稳定性密切相关。路基正式设计过程中,充分引入海绵城市至关重要,依托科学、合理的给排水设计,可进一步提高道路应用年限,减少雨水积压带来坍塌风险,正是市政给排水需关注重点。路基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需积极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结合当地环境做好系统性调研,积极掌握本地降水量、气候条件等,检测路基核心质量,为后续合理设计提供保证;需遵循提高路基排水能力和透水性基准,科学制定路基建设方案,严控施工材料质量关口,加强对新型材料及技术使用,保证路基结构稳定性。
3.2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与市政给排水设计密切相关,特别会干扰给排水系统功能发挥,需保证人行道设计合理性,按照施工基本要求及准则,持续性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功能。人行道作为市政给排水设计核心构成,其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成效,设计过程中需结合施工实际状况重点优化,增强市政给排水功能,创新原有人行道设计理念。将海绵城市理念为核心设计导向,增强人行道自身渗水性、透水性,以免雨季人行道出现严重积水,影响人们出行质量。
3.3车行道设计
车行道作为城市道路重要构成之一,需对其加以重视,现下多数城市车行道自身排水功能较弱,应充分借鉴人行道设计,按照实际状况进行优化增强整体给排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应深层次掌握车行道自身特殊性,其车辆行驶速度快,需按照施工状况保证其排水系统自身适应密度,确保路面自身结构平稳性,减少行车风险。车行道设计过程中,应选取透水性较佳的材料进行铺设,减少大量积水积累现象,增强地下水回补功能。设计过程中还应考量车行道路面防滑功能,最大限度选取性能优良的防滑材料,保证车行道基础功能实现的同时,提高其排水功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3.4绿化带设计
1 雨水收集。为尽可能收集雨水,可在绿化带两侧布设固定存储雨水沟,不会影响交通畅通性。针对透水地面雨水大量汇集于雨水口,通常将绿化带布设于距离路面下方15~20cm部位即可。应确保其与雨水管道优良连接,绿化带中增设溢流系统,有助于雨水超出绿化带实际承载限制,可及时排入排水管道内。(2)水体过滤。雨水过滤可提高水洁净度,进一步促使收集雨水进一步广泛应用,避免污染地下水。雨水过滤可提高水自身洁净度,为保证收集水体自身洁净度,需将地面上水体进行过滤,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分层考量,首层应铺设种植土,之后铺设相应的砾石层,并完成渗透管道铺设工作,保证雨水过滤基础上可实时向地下渗透,完成自然水体自行补充。(3)缓排滞蓄。设计人员需系统性考量绿化带结构,合理化布设导流系统,如此可保证雨水顺利流入地下。应结合绿化带自身形式及特征,科学布设导流系统,促使雨水入驻更深层次地下,为将雨水进行沉淀布设明沟,为促进雨水及时流入明沟,应在其两侧设置沟渠,从本质层面发挥配水功能,促使雨水最终流至明沟内部。(4)排放设计。结合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建设溢流系统,作为保证雨水有效排放核心路径之一,为增强雨水排放成效,需布设合理化溢流系统,初期设计目标为保证雨水与排水管道相互衔接,降雨量较大时雨水口无法及时进行排水处理,地势较低区域内绿化带可存储相应的雨水,并通过溢流系统排放至市政排水网中,完成多余雨水有效排放。
4结语
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至市政给排水设计中,针对市政道路工程中的人行道、车行道、路基以及绿化道等设施进行全方位优化设计,从而有效保证市政给排水设计能够变得更加规范、合理,以此为基础实现城市整体生态作用及其功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樊彦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2)
[2]吴文.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