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园篮球”开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1-01-15萧浩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中小学

萧浩祺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篮球”教学也成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中小学“校园篮球”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校园篮球”活动中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本文借助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行动研究、观察总结等方法,就中小学“校园篮球”开展的困境和路径进行了探索,并从张弛有度、重视竞赛和优化评价三个角度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篮球;开展困境;路径

在五育并举背景下,“校园篮球”活动在中小学积极展开。然而,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校园篮球”活动质量始终难以获得有效提高。为了促进中小学“校园篮球”活动的有效开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相关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中小学“校园篮球”开展的困境

(一)模式相對简单,缺乏篮球精神

中小学的“校园篮球”开展中一个重要的困境就是练习模式相对简单,教师很少组织整场的篮球比赛,即便组织篮球比赛,也是相对简单的比赛内容。学生无法在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缺乏篮球精神,导致当前中小学“校园篮球”教学质量相对较差。

(二)内容相对片面,局限技能练习

教师在开展“校园篮球”训练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内容相对片面,大多情况下只局限于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然而,在篮球学习中,学生还需要具备战术意识、合作能力、坚韧意志等。教学的片面性使学生在练习中感觉头重脚轻,无法获得很好的发展。

(三)身体素质限制,练习强度有限

在“校园篮球”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中小学阶段学生生理发育的限制。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速度相对较快的阶段。虽然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发育,但如果训练强度过大,反而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因此,学生在“校园篮球”的练习中强度受到了限制,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四)教学缺乏趣味,学习热情较低

在当前的“校园篮球”教学中,还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具体表现为,在练习篮球技能时,教师很少开发各种形式的练习方式,比如,游戏、情境创设等,只是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单纯的练习。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篮球的魅力,练习比较敷衍,篮球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提升。

二、中小学“校园篮球”开展的路径

(一)张弛有度,夯实基础

1.注重目标设计,贴合学习特点

在前文中提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还在发育,身体素质各有差异。面对中小学生的这一身体特点,教师在开展“校园篮球”活动时,就要注重目标设计,在贴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充分且有效的锻炼。

例如,笔者班级中的学生身体素质不一,有的平时很喜欢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强;有的平时总是埋头学习,身体素质相对较差。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就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球转身”这一技能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分层目标: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要熟练掌握运球转身的技能,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到比赛中;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要熟练掌握运球转身技能;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基本能够掌握运球转身的技能,并在两个星期内熟练掌握这一技能。这样的分层目标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还给了学生努力奋进的空间,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质量。

2.设计篮球游戏,提高练习热情

教师在开展“校园篮球”活动时,还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篮球游戏,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在设计篮球游戏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练习游戏,也可以引入民间游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在一张一弛中保持较好的练习效果。

例如,在“单手肩上传球”这一技能的练习中,笔者就改编了地摊用枪打气球的游戏,在操场的体育器材上绑满了充好气的气球,并在远处画下一条线,要求学生站在线外投掷气球,尝试利用篮球将气球打破。当然,在投掷之前,每个学生要确定投掷的对象,如果正确打破确定的气球,就可以得一分;如果没有投掷正确,则不会得分。而与地摊打气球一致的是,学生得分最高,越具有优先挑选奖品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重视投掷出去的姿势、力度,还会注意准确度。在这样寓教于乐的练习中,学生逐渐熟练掌握了篮球技能,甚至有的学生进行了拓展延伸,尝试在生活中利用这一技能参与地摊打气球的游戏。教师结合篮球练习内容设计趣味游戏,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推进“校园篮球”在体育课堂的深入发展。

3.重视复盘活动,进行针对训练

教师在开展“校园篮球”活动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复盘活动,在复盘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促进学生增强自我认知;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针对性训练,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当然,复盘活动是要在每次比赛之后,结合学生在赛场上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例如,在一次比赛中,有的学生表现失常——在平时进行技能练习时,该学生对各项篮球技能的掌握都比较熟练,但是在比赛场上却没有与队员很好地合作。在比赛结束之后,笔者就带领学生进行了复盘,并鼓励该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该学生在比赛中的位置是控球后卫,在回顾整个比赛的过程中,认为是自己不适应这个位置,虽然具有良好的传球技术,但没有敏锐的比赛观察能力,总是错失传球的机会,或者将球传给不合适的人。而通过复盘,笔者发现,该学生并不是没有观察能力,只是缺乏对自己的认知,所以在传球时总是犹豫。在点明这一点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训练时,就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不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将球传给每个队员的利弊。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在篮球比赛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教师借助复盘活动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针对学生可以强化的部分进行针对性训练,最终有效促进了学生篮球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重视竞赛,强化意识

1.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斗志

在篮球训练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篮球技能。但反复、持续的训练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感到枯燥,打击学生训练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校园篮球”教学时,可以借助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在小组比赛中观察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式的训练。

例如,笔者在开展“校园篮球”教学时,就会不定期组织小组竞赛。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了防守无球队员的技能之后,笔者就提前告诉了学生,在一个星期后将会组织第一次小组竞赛,在这次竞赛中主要考察的就是各个小组学生对防守无球队员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了获得胜利,各小组的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练习中;或者积极地与同小组的队员合作,尝试控制对方接球,封锁对手跑位路线;或者单独进行训练,寻找更多的跑位路线,尝试给对手增加难度。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对防守无球队员的技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还锻炼了跑位能力。在小组赛中,笔者则引导学生尝试交流,在观察对方對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为比赛结束后的针对性训练做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质量得到了保障,体育素养大大提升。

2.开展校级比赛,增强实践感知

在小组竞赛中,学生主要进行的是技能的练习和掌握。然而,篮球比赛不仅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战术意识。为了从这一角度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联合起来,共同开展校级比赛,使学生在校级比赛中增强感知,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笔者在开展“校园篮球”活动时,就会与其他班级的教师联合起来,模仿世锦赛上的一些规则组织校级比赛。在校级比赛中,部门教师和一些学生会作为评委和裁判进行观战,参与比赛的两个班级的教师将会作为教练与学生一起商议对策,保障比赛的顺利开展并尝试获得胜利。在这样相对严肃、正规的赛场上,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在比赛的过程中会调动起自己的能力参与进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而通过多次组织比赛,学生会对篮球更加熟悉,也更清楚自己应该如何训练。像有的学生在平时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比赛熟练,但在比赛时就会过分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在赛场上的发挥。在发现这一问题之后,该学生就尝试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心态。通过校级比赛,学生更能感受到篮球的魅力,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训练时更加认真,这对构建高效的篮球课堂产生了积极意义。

(三)优化评价,全面发展

1.建立电子档案,观察发展曲线

学生在篮球方面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通过不断地训练,逐渐发生质变。然而因为感受不到自己的变化,许多学生会逐渐丧失训练的热情。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可以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学生每次训练的情况,并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数据模型,使学生通过观察发展曲线树立自信,提高练习热情。

笔者在“校园篮球”教学中就建立了电子档案,认真记录了学生在每次训练中的表现和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比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在练习持球技能时,总是容易被别人打断,虽然进行了努力的练习,但依然不见效果。这导致该学生产生了灰心丧气的情绪。笔者在观察到学生的这一表现之后,就为该学生展示了电子档案。通过观察电子档案中的曲线,该学生发现,在最开始练习时不仅仅容易被别人打断,自己还容易出现失误;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之后,基本不会出现失误,被别人打断的频次也越来越少;之所以没有感觉出来变化,是因为每次被打断时面对的攻击队员不一样。在电子档案的辅助下,该学生恢复了信心,练习也更加充满热情。当然,除了借助电子档案帮助学生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电子档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有具体的了解,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篮球能力最终会越来越强。

2.结合实际学情,完善评价标准

基于中小学生身体还在发育、素质相对较差这一特点,教师在“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就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完善评价标准。例如,在引导学生练习“二攻一”配合这一技能时,笔者就按照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划分了小组: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作为攻方,身体素质略好的学生则作为守方,进行这一技能的练习。在每次练习的过程中,笔者就会认真地观察,在看到一些学生的进步时,也会适当地调换小组。比如,一些原本处于第四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比较努力,逐渐有了一定的突破。于是,笔者就将这些学生的对手调整至第三层次的守方。当然,在最后对学生进行测评时,笔者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结合学生的进步情况、平时的练习表现进行了评价。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会产生太大的压力,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笔者则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的练习进度,最终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练习中获得发展。

3.丰富评价内容,注重综合引导

新课标一直强调,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这一理念应用于“校园篮球”教学,实际上是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篮球技能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优化“校园篮球”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丰富评价内容,注重综合引导。

例如,在“同侧步持球突破”这一技能的练习中,学生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模拟演练。笔者在就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就不仅仅关注了学生对这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认真观察了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像有的小组学生合作得比较好,双方不时地变换防守角色,进行灵活练习。面对该小组的表现,笔者就进行了表扬。而有的小组则比较敷衍,扮演攻方的学生一直扮演攻方,扮演守方的学生也一直扮演守方,在练习时也只是中规中矩地按照笔者讲述的技能要点进行一攻一防。面对该小组学生的表现,笔者虽然没有批评,但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比赛场上瞬息万变,在练习这一技能时可以思考会遇到哪些突发状况,可以尝试加入这些突发状况进行练习。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练习更加灵活。通过综合引导,学生在练习篮球技能时也会有意识地拓展延伸,最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以及体育水平的提升,还会对学生合作能力、思维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前“校园篮球”的困境,进而设计有针对性的策略,比如,优化目标设计、引入民间游戏、重视复盘活动、组织小组竞赛、开展校级比赛、建立电子档案、结合实际学情和丰富评价内容等,促进学生在“校园篮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圣斐.中小学篮球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3):185-187.

[2]范金亮.中小学篮球业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2):95-96.

[3]杨勃.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篮球教学思考[J].体育风尚,2021(5):161-163.

[4]傅强.中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探究[J].智力,2021(8):31-32.

[5]苏伟.基于新课标下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5):116-118.

[6]林艳飞,侯金鹏,景慧娟.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策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3):197,201.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中小学
校园篮球在学校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探析
校园篮球工程建设与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
浅析校园足球振兴对校园篮球的影响
“健康中国”对校园篮球的启示
高校校园篮球联赛的社会学分析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