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笔写意,借墨怡情

2021-01-15林乐帆

参花(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人画笔墨书画

摘要:讲到中国画,笔墨是绕不开的话题,本文将梳理出中国画笔墨发展的情况,探索其中的规律,分析影响笔墨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笔墨 书画 用笔同法 文人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主要就是勾线填色,而写意画就涉及笔墨的处理,笔墨可谓是写意画的“魂”,只有处理好笔墨及其与造型的关系,才能称为好的作品。然而,对于中国画笔墨的处理办法并没有固定的形式,需要画家根据描绘对象的特征进行处理,因此,不同的人就有不一样的处理办法。中国画具有基本的“理”与“法”,这些“理”“法”都是受到什么样的文化思想所影响的呢?这些文化思想又是如何影响到笔墨的呢?还有什么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到笔墨的处理呢?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影响笔墨的各种原因,对中国画的笔墨有一个更加整体的把握,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笔墨技巧。

一、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发展

笔墨是表现画面的技法,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墨可以分为用笔和用墨两部分来理解,“笔”通常是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下笔轻重、缓急、偏正、曲折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干湿浓淡等变化。

我们的祖先一直都对线条十分敏感,从仰韶文化彩陶上用线勾勒出的图案,再到青铜器上的图文,虽然目前并没有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当时已经有了毛笔,但是彩陶上面图案的用笔有粗有细,当时的艺术并不成熟,人们应当不懂得线条粗细浓淡的处理,所以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当时在彩陶上绘图用的笔应该是与毛笔类似的,笔毛是软的,只有软的笔毛才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线条产生粗细的变化,当时使用的“墨”也是矿物黏土、兽血等。可见,我国从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笔墨”,为后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绘画的特点是以线造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进一步奠定了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要手段。

魏晋时期,中国画以人物画为主,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他们的画作主要是以勾线为主,主要在于用笔,著名的“六法论”也是这个时期提出的。“六法论”强调的是“骨法用笔”而非“墨”,虽然这个时期已经有“墨”的理论出现了,南朝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就提出了“破墨”的原则,但是没有说明具体的方法,在后来的很长时间也没有画家或者绘画理论家对其进一步研究。结合这一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笔墨还是以笔为主的。到隋唐时期,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以勾斫之法为之,但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人物画,从现存的画中可看出此时的人物画更加秀丽明艳,仍然是以勾线填色为主。由于都以勾线为主,所以仍是以用笔为主,但是此时已经出现了“尚墨”的言论,王维曾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这里的“水墨最为上”虽不是用墨比设色更加高端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看出,此时期已经出现了重视用墨的理论,荆浩在《笔法记》中讲道:“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这也证实了在唐代已经出现了水墨画。唐代属于水墨画发展的初始阶段,上承魏晋,下启宋元,此时是在继承前人用笔的基础上发展了水墨,属于笔墨并重的时代。

笔墨这一词应该是从荆浩这才开始作为一个技法名词出现在中国画史上的,但此时笔与墨的关系还是模糊的,直到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讲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这句话的判断将笔与墨的关系从绘画性上区别开来。这是在绘画理论方面宋代关于笔墨理论的一个突破。就绘画方面来看,此时开始出现了减笔人物画,这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个大突破,打破了之前人物画以勾线为主的局面。在山水画方面,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分别在南北不同地域开创了笔墨的繁荣,后来米芾父子更是开创了风格迥异的水墨风格。推动了宋代笔墨发展的一个原因重要原因是文人画的出现。文人画是相对于院体画的另一种绘画形式,院体画是为皇家服务的,是为满足皇族的需求,而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为自己而画,讲究诗画结合,借诗画抒胸中意气,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文人画的用笔用墨是十分自由的,绘画的手法、风格完全根据画者的意愿来。以当时的文人代表画家苏轼来说,米芾就曾评价苏轼的《枯木竹石图》:“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在宋代跟元代之间,出现了一个十分著名的笔墨相关理论,即“书画用笔同法”,这个理论是赵孟頫根据柯九思及赵孟坚的经验提出的,将书法与国画联系起来,这是中国画区分于西方绘画最显著的一点。正是将书法用笔融入了绘画当中,才使得中国画的笔墨有了很大的突破,倪瓒的疏朗,王蒙的厚重,黄公望的洒脱及吴镇的雄劲,虽同为文人画,但是他们有不一样的风格,他们将笔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文人画的出现以及书法的融入使得宋元时期笔墨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文人画这种以笔表意,以墨怡情的特质在明清时期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明清可谓是笔墨最繁荣的时代,这个时期也是花鸟画繁荣的时代,出现了陈淳、徐渭以及八大山人这样的大家,徐渭的水墨画更是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笔墨运用得炉火纯青。中国画水墨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极为成熟的状态,然而后来的摹古风使得笔墨没有得到创新发展,而后逐渐没落。

二、影响笔墨发展的因素

中国画笔墨的形成跟毛笔、宣纸,尤其是生宣这些特殊的材料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同毛笔笔毛的软硬程度、长度及形状也不一样,不同材质、不同长度、不同形状的毛笔会有不一样的书写感受;不同的宣纸也会形成不同的效果,熟宣不洇墨,生宣则相反,容易形成笔墨氤氲的效果,半生熟的宣纸则处于两者之间。除了笔和纸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因素那就是用水的问题,水可以说是笔和墨之间的调和剂,笔中含的水和墨的占比多少都会影响笔墨的效果,用水和墨的先后顺序也会影响最终的效果。清代画家李鳝就曾说过,“笔与墨合作生动妙在用水”,由此可见水在笔墨中占据的地位。

除了材料的特性之外,影响笔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哲学思想,人的行为是受到头脑控制的,而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当时的哲学、文化思想的影响,这正是最深层次的影响,这种思想會在根本上左右人们的想法,从而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中国画的哲学核心是道,何谓道?“道”是原始的混沌,它包含着万物形成的可能性,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绘画也包含在万物之中,所以画也是有道而生的,老子认为“道法自然”是道的最高境界,整理的自然不是指现实存在的自然,而应该是一种十分天然的状态,是“解衣般礴”。中国画还讲究“天人合一”,正是这些儒、道、禅思想使得中国绘画处在一种玄乎其玄的环境当中,使得中国绘画法道、从心、师造化,这也使得“气韵生动”成为绘画品评的最高层次。当然,“道”是中国画的本质,而不同时期的中国画也会受到同时期文化思想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气与格调。

艺术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不同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也会使得画家有不同的心境,不一样性格的人尽管经历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感想。所以,绘画是一件十分主观的事情。还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就是不同的地域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山石树木、屋宇林舍、水村山郭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同一景物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也会有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正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不一样的景色不一样的人会碰撞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正是由于画家的性格不同,所绘的地域不同,使得中国画笔墨有了不一样的可能性。

三、笔墨的创新

无论何种艺术与文化,都是在繼承的基础上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来,这为艺术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就现当代的国画来说,工笔画是有明显进步的,但是写意画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就历年来的美术展览来看,现在的写意画总是追求画大画,是填出来的笔墨而非写出来的,而书写性恰恰是写意画的灵魂,写意画离开书写性,也就意味着画中的线条、笔墨没有连贯性,这里的连贯性不是指线都是连着的,而是“气”的连接,而这正是要达到“气韵生动”的基础。当代的年轻中国画创作者,应该时刻记住中国画的本质要求,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提炼自己的笔墨。如吸取前人的教训,清代的摹古风气使得中国画笔墨过于程式化而缺乏生气。虽然中国画就是程式化的东西,但是并不能只有程式化,无论什么绘画形式,都有它本身内在的规律和遵循的法度。那么,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不外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够在艺术的激流中涌进。

四、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更是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笔墨发展的规律,并分析其内在的原因,使自己对中国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提升我们的绘画水平。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3.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秦香石.中国画传统笔墨的时代演进[M].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5]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林乐帆,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广州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实践与理论)

(责任编辑 于美琪)

猜你喜欢

文人画笔墨书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笔墨厨神
小小书画廓
笔墨厨神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笔墨厨神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