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厉害的人,都把闹钟定在早晨5:57?
2021-01-15柴桑柴
柴桑柴
自从大学起,我就不知不觉养成了七点起床的习惯。不是我感觉早起有多好才故意去学的,是我觉得这样非常爽。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六点半起床后,你打开单词本背了50个新单词,洗完了昨天囤的衣服袜子。下楼吃完早餐,回来准备收拾书包去上课。此时推开寝室门,你的室友才刚醒。你早起之后已经做了很多事,但是晚起的人一天才刚开始——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很爽对吧?
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和大家聊聊关于早起这件事。相信大家看完也会明白,为什么那个把闹钟定在早晨5:57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厉害。
毕业后,我不用背单词也不用上课了,所以我开始偷懒,睡到11点才起,晚上夜深人静时再熬夜工作。结果我的效率越来越低,甚至因为熬夜太久得了低血糖,坐在电脑前超过两个小时就头晕眼花。
我开始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的不对劲,想起了大学时的早起状态,于是我试着慢慢调回了早起模式。早起写稿子、早起读书、早起跑步……效果真的不错,现在我攒的稿子,都是靠早起的那么一两个小时搞定的,效率很高,质量也很过关。
但关于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熬夜也是多两个小时,早起也是多两个小时,为什么我还是更喜欢早起,而熬夜会让我更加颓废呢?
早起和熬夜学习效果是一样的吗?现在我的亲身体会是——不可能一样。
其一,精力槽不一样。
大二时我找了份兼职,晚上八点下班,去上班之前,我小算盘打得很完美:八点下班,八点半到寝室,看一个小时的书,再写一个小时的文章也才十点半,还能再用半小时背单词,十一点准时睡觉,完美。
结果去上班后,我发现我想多了。现在回想起来,唯一体验就是累,晚上回宿舍只想倒头就睡,动都不想动,还看书写作背单词?
下班之后的时间,看似是你自己的,但实际上,它应该是你的身体的,是让你拿来休养生息、放松精神的。要知道,忙完一天的那种累,不止是身体上的累,还有精神上的消耗。而早起时,你的精力槽是满的。早起到上班前的这段时间,是你偷来的,你可以把它奉献给自己的梦想、追求,而不是等到工作把你搞得精疲力尽之后,再来努力。
其二,心灵充盈度不一样。
之前每周早起去晨跑时,我那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好。
为什么?因为“充实感”。我懂你,很多时候,你都会因为自己一天什么都没干,而陷入难过的情绪,感觉浪费了时间对吧?但如果你一大早就已经把最重要的事做完了,那么你的一天就是从收获感开始的。
那接下来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感觉这一天被浪费了。同时,你会不再拖延。因为你连自己一天中最重要的事都做完了,那其它的“琐事”又有什么好拖延的呢?
这种“我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的心态,会让你对这一天中其它的任务,都充满自信。
其三,心累密度不一样。
互联网这么发达,各种社交软件这么好用,下班时间?不存在的。等到下班时,你的这一天早就经历了太多:路上堵车,经常开工作会,还得时刻关注微信群……这些繁杂琐事,都会导致你的晚间学习计划失败。
晚上真的感觉学不进去,就好好休息一会,就躺着发呆。不要太责怪自己啊,因为你的确很累了。而只有早起时,你的这一天,才是从真正的初始状态开始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还有一些追求,对自己的人生还有一些打算,那你就一定要把握住早起的这段时间,这段能给自己沉心投入的,安静、清醒的时间。熬夜学习只适合突击战,而早起学习才适合持久战。
假如你早上需要一个小时来自我提升:如果你平时八点上班,那就七点起;如果你平时九点上课,那就八点起;如果你早上没课,而你一般在没课的时候,直接睡到中午,那你十点起也算是早起。
早起不用執着于时间概念,其实它更多的是对精力的考量。网上有很多文章都会告诉你,成功人士的一天都是从早起开始的: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4:30起床。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每天5点前起床。百事可乐CEO斯蒂夫·雷尼蒙德,每天5点起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
这些大佬们这么早起床,是因为身为职业作家和创业者,的确需要24小时连轴转才能抓住灵感,创造机遇。但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只需要每天有那么1~2个小时属于自己,就足够了。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也会有点担心:“早起先做自己的事,会影响后面的工作效率吗?”
放心啦,不会的。你仅仅是把平时用到工作上的精力,在早起这里截取一段,先用于你的自我提升而已。而且就像我上面说的,这种“我已经在一天的最开始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的心态,反过来,能让你在后面的工作中更有底气,更有自信,形成良性循环。
但你一定要记住:早起应该用来成长,而不是去补昨天拖延欠下的债。早起提升和早起还债,那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分享网易云的一句热评:
其实可以用早起代替熬夜,世界都还在睡,爸妈都还在睡,老板在睡老师在睡;全世界都还在睡,你就可以看着太阳慢慢升起,就会感到光明原来总会来到。你在乎的人也会慢慢醒来,世界还在慢慢运转,你依旧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相信我,早起比熬夜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