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原因与防治对策
2021-01-15秦桂枝鹤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秦桂枝 鹤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作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根据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年报可知,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19.8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6.10万公里。在公路里程持续增长的同时,公路养护里程也越来越多,公路养护里程为514.4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9.0%。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最常见的路面结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路面出现了大量病害问题,比如裂缝、坑槽、车辙等,每一种病害的背后隐匿着不同的产生因素,想要保证提出的病害防治措施切实可行,必须找出病害原因,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
一、工程概况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级公路会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本工程同样为沥青路面,随着近年来交通量的持续增长,加上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路面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对沥青路面病害展开了调查工作。经调查可知,本路段主要病害为车辙、坑槽、裂缝,已经影响了路面质量和行车安全。在200m试验段内,裂缝病害占总病害面积的97.5%,其中在裂缝病害总面积当中,横向裂缝病害所占比重最高,高达85.7%。由此说明,在本路段当中,裂缝病害以横向裂缝为主,相比之下,此类病害便于处治,且不会严重影响道路使用性能。在坑槽病害调查当中,试验段主要为水损害性坑槽,若不及时处理此类病害,将严重威胁行车安全。车辙病害调查分析可知,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评定为“中”,这种情况下,需进行车辙病害处治。
二、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一)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类型,同样在本工程病害当中占比最大。根据路面调查分析,横向裂缝最多,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基层反射裂缝。半刚性基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基层形式,其优点在于强度大、水稳定性及整体性好等,但这种传统半刚性基层极易出现开裂现象,尤其是在温、湿度条件作用下,很容易出现温缩裂缝或干缩裂缝,这种情况下,若不及时处理,将会逐渐发展为反射裂缝。究其原因在于2点,首先,基层失水收缩引发裂缝;其次,温度变化大引起开裂。
第二,沥青温缩裂缝。基于沥青材料自身性能,在热胀冷缩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将会变软,若温度骤降,沥青混合料极易出现收缩变形现象,沥青材料将会变得又硬又脆。在温度变化下,极易产生拉应力,一旦超出强度要求,沥青路面将会出现拉裂情况,温度变化越大,拉裂约严重。加上在温度变化作用下,拉裂将更加严重,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第三,路基路面差异沉降。横向裂缝多出现于不同土基交界处或路基和构造物交接部位,究其原因在于不同路基极易产生差异沉降,这种情况在所难免,特别是公路里程数越长,沿线地区地质情况不同、构造物不同等等,都会加剧路基路面差异沉降,引发横向裂缝。
第四,气候条件引起横向裂缝。在气温因素影响除外,其他气候因素同样会加剧裂缝出现,比如暴雨、冰雪等。不管裂缝有多么小,在行车荷载和雨水、阳光等长期作用下,都会产生病害问题,进而破坏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能。
(二)坑槽
在本工程当中,坑槽病害主要为水损害性坑槽,多出现在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水是主要因素。当沥青路面水分过多时,水分将渗入到沥青、集料之间,大幅降低两者的粘结作用,加上行车荷载的碾压作用,积水在沥青和集料上面不断流动,促使两者材料剥离,对整个路面造成严重破坏。此外,由于本工程当中,沥青用量较少,且粗集料较多,这种情况下,同样会影响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尤其是在雨季作用下,路面坑槽病害频频发生。
(三)车辙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出现的永久性压痕被称为车辙。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沥青混合料。从表面来看,车辙病害主要在于外力作用。但车辙病害除了重载因素之外,原材料选择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车辙病害的严重程度。因此,想要抑制车辙病害,必须重视原材料选择,保证配比合理。
第二,路面厚度。沥青铺设厚度不合理同样会引发车辙病害。比如,沥青层较厚的情况下,路面承载力和抗车辙能力较强,可满足施工要求,但并非越厚越好,需根据工程实际,在经济性原则的基础上,必须合理控制路面厚度。若沥青铺设厚度不足,那么将会导致路面承载力不足,导致路面损坏。
第三,基层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在整个施工阶段,必须保证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过关,确保各道工序均能按照施工标准及规定开展,规范施工流程,保证各个工序连接紧密,不会出现间断情况。同时,还要注重人员技术培训,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路面出现严重变形或车辙问题。
三、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对策
(一)裂缝病害防治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防治当中,灌缝法是一种常见的裂缝防治措施。施工中,沿着裂缝走向通过开槽机切割出一定宽度的沟槽,相比裂缝宽度,开槽深度应略大一些。随后通过吹风机清理干净槽内杂物。清理干净后,将加热的灌缝材料注入裂缝,灌缝完成10~15min后,便可开放交通。目前,常用的灌缝材料有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通过灌缝可以将灌缝材料和原路面结构粘结成一个整体,具有良好的抗裂、防水作用。具体灌浆流程如下:
(1)布孔。按照现场裂缝病害调查结果,根据裂缝检测情况合理布设灌浆孔,并做好标记,保证孔位正确。
(2)钻孔。按照裂缝深度,合理确定钻孔深度,一般可采用螺旋钻杆施工。钻孔时,钻杆需垂直路面,确保钻孔质量,钻孔后,需及时清理干净孔内灰尘、杂质。
(3)灌浆施工。按照施工规定要求,正确安装注浆管和注浆帽,随后利用夹具夹紧注射枪和注射帽进行压力注浆施工。将材料通过注浆管注入裂缝,快速发生反应,材料迅速变为固体,起到填充、修复基层裂缝的效果。
(4)开放交通。完成上述施工作业之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多余废料,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即可开放交通。
(二)坑槽病害防治
路面坑槽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一般可采用冷补法与热补法进行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热补法进行坑槽处治。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修补前,准确策略坑槽大小,保证修补面积大于坑槽实际面积,并加热处理该区域,一般可采取热辐射加热板。
(2)在整个加热过程当中,要控制好加热板的距离,加热时间通常为3~5min,若距离太远,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加热软化预期效果。若距离太近,则会出现融化情况,甚至露烟,为此,在本工程当中,应将加热板和沥青表面的距离控制在15~20cm之间。
(3)当路面软化后,便可耙松路面,随后喷洒一定量乳化沥青,并进行现场热再生。
(4)均匀拌和修补位置的热混合料,并摊铺整平,待其温度下降到一定要求后,即可进行压路机碾压施工,保证施工压实度符合规定要求。
若局部位置出现唧浆问题,不宜直接采用上述坑槽修补方法,原因在于其基层已经松软,应在全部挖除之后,通过烘干处理,在选择与原基层相同材料进行修补,或直接填补沥青混合料。最后,按照上述坑槽修补法进行处治。
(三)车辙病害防治
本工程车辙病害的深度指数RDI评定为“中”,这种情况下,需进行车辙病害处治。但在实际防治当中,必须根据车辙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车辙长度在30m以内,深度10mm以下时,在整个车辆通行过程中,会感到小幅度摆动,为了解决此类车辙病害,需先将周围杂物彻底清理干净,比如灰尘、垃圾等。随后,洒水处理车辙区域,确保其湿润。并通过加热板烘烤车辙区域,完成以上工序后,需耙松车辙加热部位并填充符合设计要求的热材料,最后压实处理。
第二,车辙长度在30m以上,深度在10~30mm之间时,在整个车辆通行过程中,会感到明显跳跃感,此时,应先铣刨处理,并根据病害严重程度确定铣刨深度,随后重新摊铺原路面相同的新材料。
第三,车辙面积太大,深度在30mm以上时,要求进行挖槽处理,相比原坑槽面积、深度,挖槽的面积及深度都应大一些,做到“浅洞深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公路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沥青路面病害越来越显著,为此,必须在全面了解沥青路面病害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