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提升机制研究
2021-01-15王凤丽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王凤丽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时效性、高效性功能优势,在乡村产业的建设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再造农村产业经济,发挥了带动作用。我国的乡村振兴中,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要在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将新兴产业和乡村产业相互对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集体学习机制
农业信息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建设集体学习机制,指的是在产业集群的载体中转移知识空间,也就是在产业集群内外的知识挑战和竞争中,参与方对相关的制度规范以及知识技术的共享规则进行学习,在参与方的相互协调和共建作用下,共享知识、积累知识、转移知识,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参与方。为了获取群内的学习支持,必须要通过相互的共享和沟通才能够得以实现。乡村文化内涵深刻,因此在构建集体学习机制时要强调乡村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将利益相关方作用凸显出来,推进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企业、村民、村委会、各类企业、衍生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所、大学、行业组织等,将多元化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相互之间的知识共享,乡村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为集体学习提供丰富多元的知识源头支持,使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拓展了更广阔的选择面。在政府的引导下,信息化企业建设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施工为当地的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企业同时获取了一定的利润[1]。村委会和村民作为人力物力资源,支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对企业进行监督,将建设的建议反馈出来,在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提升自我。
乡村主体多元化是实现乡村振兴集体学习机制的基础条件,本地嵌入式网络学习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各类信息共享平台实施,例如农产品种植信息共享平台、农产品深加工信息共享平台等。集体学习机制在信息化建设中,构建起以点带面的学习网络,串联起复杂交错的乡村信息化商业和社会网络,将政府机构、信息化企业、村委会、农户等作为节点,进行知识传播,向农户讲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平台的使用方法,利用会议、广播、纸质宣传等方式,农户在农业信息化的影响力作用下,相互推荐信息化设施和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技术交流。在集体学习和竞争相结合的形式下,乡村振兴参与的各方主体之间共同进步,增加了沟通效率[2]。
二、动力发展机制
建设动力发展机制指的是乡村集群的动力发展机制,采取自组织的形式,由乡村资本发挥驱动作用,相关产业形成自我集群发展体系,并进行更进一步的演化,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动力发展机制研究中,要在信息化活动中,由核心利益相关者在自我协调和合作下,进行信息化目的地空间设置和分布,获取资源共享资源,引进人才,推广信息化自我动力发展机制,使乡村其他的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其中的生产要素驱动机制建设,要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中挖掘生产要素资源,保证生产要素资源,为产业提供发展动力和吸引力,包括信息化目的地所在区委以及乡村信息化资源要素,发挥出乡村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支持作用,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壮大。获取更多的地区信息化资源,提高资源水平,降低产业投资成本,强化产业的竞争力,发展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要将提高乡村信息化价值作为重要的发展举措,强化产业区位优势,凸显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市场推动机制的建设结合游客需求这一根本所在,完善农村信息化自组织机制,在目标市场的消费实力、顾客偏好以及需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乡村信息业的发展要逐渐向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进行探索,满足乡村信息化实际需求。强调客户的参与和体验,在市场的推动作用下增加更多的人气和机会,推动乡村建设与发展[3]。
三、创新扩散机制
创新扩散机制是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型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演进和空间的延展,在技术理念和方式方法上,均需要创新成为一种非线性过程,建设模仿创新扩散机制。将其作为主流,对于率先进入市场的创新产品,要构建起模仿创新扩散机制,进行对创新产品的更进一步创新,改造原有的产品,超越产品,消化和吸收原有产品的优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要突破简单机械的模仿行为,避免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发生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而是要在乡村的信息化建设中。提高信息化程度,模仿创新产品与服务,降低企业之间的模仿成本,提高人员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更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行业竞争力的强化,为乡村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带来更多的机遇[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相互结合,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意义重大,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建设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提升机制,将产业集群下竞争优势整合在一起,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率。未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机制研究仍旧要不断的进行,推进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