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探讨

2021-01-15赵永平东川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

环球市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会化社会保障老年人

赵永平 东川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

一、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员工是维持企业合理运行的关键,现阶段随着国家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退休人员也日益增加,为了维持社会平衡发展,保持社会秩序,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必不可少,退休人员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不计其数,是推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是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体系建设,规范服务要求,使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为国家企业的发展减轻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建设社会化管理服务建设,深化国家企业的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石。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退休人员移交工作

退休人员移交工作是指企业员工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并与企业正式签立退休协议之后,其关于员工本人的养老金、退休金及其他相关扶持事项交由当地社会管理机构和城市街道进行属地化管理,而这些移交工作主要由社区管理人员负责。移交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加强对社区管理服务的建设,保证退休人员在内的老人服务保障体系的快速发展,将退休人员应当享有的权利落实到底,稳定退休人员对日后生活来源与保障的焦虑心态,完善退休移交工作的相关程序和制度规范,提升移交工作的效率,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

(二)做好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有效衔接

在退休人员进行相关社会服务工作移交时,也要做好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工作衔接,保障相关服务事项交接的连贯性,在企业员工将要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企业要加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将有关退休人员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待遇进行核对和验证,另外,针对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的推迟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情况,社区服务要建立过渡制度安排,切实保障退休员工和权益,不断加强企业与社区服务之间的联系,将退休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作为共同目标,促进国家社会管理体系的进步[1]。

(三)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接收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干部及职工中的党员,应当将其党员组织关系一并转移到社区所在的街道党组织之中,并将其纳入所居住的社区党组织中进行管理,对于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需要积极解决困难,创造条件,为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工作做好铺垫。企业与社区管理之间要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工作,就要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纪律与规矩意识,增强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效率与后续管理工作。

(四)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保障退休人员利益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退休人员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保障工作的交接与转移,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法律规范程序作为依据,以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核心,为社会成员生活提供保障。优先做好体系定位,结合经济发展环境,对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做出策略性的研究,以基层社会保险关系为核心,加快其他社会保障的统筹管理。

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现状

(一)人员心理存在波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深,我国退休人员的数量在不断提升,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管理也上升到一定的难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大多数退休人员缺乏对退休生活的规划,在退休后难以适应慢节奏生活,导致心理存在一定的波动,产生了一系列的情绪。大多数的离休人员会产生孤独感和不适感,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生活的意义,造成老年期的抑郁与焦虑障碍,对生活失去信心与热情,退休人员由于难以接受自己年老的事实,产生无用感和孤独感,而企业对退休老人的心理指导意义尚未成立系统科学的应急措施,欠缺对退休人员的心理疏导,造成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不到位的现状。

(二)信息化手段不够丰富

退休人员在与企业正式办理离职手续之后,相关社会保障的管理服务便会转移到社区工作中,而企业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进度跟进缺乏一定的技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受限,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信息化的社会保障服务主要通过建立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等相关事项的转移与跟进,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信息的及时沟通与跟进。

(三)管理难度相对增加

由于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退休人员数量骤增,如何实现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难题。由于退休人员是个庞大的组织团队,企业管理人员对退休人员生活现状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了解,企业管理有效率远远不足,且随着经济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很多退休人员子女不能照料老人生活,而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远远满足不了老人对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职人员工作强度大,范围广,力不从心;另外,社区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大多通过走访问答的形式对老人生活进行简单的了解,对老人日常起居、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方面都达不到悉心照料的层次,日益弱化的管理能力和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提升[2]。

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优化思路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引导

老龄化社会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如何有效管理退休人员,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是当今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思想水平决定了建设水平,优化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就要从提升思想意识做起,自古以来,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退休人员提供家居照料、康复护理也是每一个社区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要不断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全员对照料退休老人的使命感,各政府之间加强联合,积极响应国家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呼吁大家重视老年人居家生活情况,关注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状态,加强宣传引导相关部门提升对老年人生活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的良好氛围,打造一个和谐、共发展的局面,改变对社区养老的偏见,提升思想意识水平。

(二)创新工作方法,明确服务理念

优化社会管理保障体系,就要保持创新,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与国家政策的引导,通过积极探索各街道社区退休管理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和整改,不断上升管理的高度与难度。为响应新时代发展潮流,就要创新开发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退休人员居家老人的基本信息库,通过实时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老年人生活状况和日常需求,同时也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通过企业、政府和社区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保障退休人员应当享有的待遇,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实行全方位的社会服务管理,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对其提供一系列的日常服务,保证老年人对生活的需求,关爱老年人健康状况,减轻国家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负担与压力。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发挥退休职工“余热”

社区管理要注重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关文化活动的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政治文化、体育健身及社会公益活动,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同时,社区管理人员要吸引有组织能力的退休人员组建文艺团体,参与一些文艺汇演、展览比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退休人员的余热。鼓励其自觉组建志愿者为社区管理做贡献,既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同时又为社区管理减轻了一定的压力,鼓励退休职工积极发挥退休前的工作精神,将其带到社区管理工作中来,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丰富自身生活经历。

(四)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养

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社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是关键,要加强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对任用的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与素养,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目标,不断适应现代复杂多变的社区环境,促进其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社区力量,更好地为退休人员服务。对待考核应当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明确考核的意义,不断激励自己提升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管理效率,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切实担负起居家老人的生活[3]。

(五)加强政企联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提升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单单仅靠社区一方的力量,难以达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全方面建设,这就需要联合政府和企业之间,三方互助,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政府的积极调动与宣传是基础,不断强化全体成员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程度,有效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石;企业是退休人员持续深耕、发光发热的舞台,企业要不断关注退休人员后续生活,对其贡献与付出有正确的认识,以感恩的心态挑起关爱退休人员的大梁;社区管理要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关于退休人员光荣事迹、突出奉献及生活态度的了解,才能更全面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

五、结语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是推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秉承全心全意为退休人员服务的心态,相信在不久之后,企业退休人员应当享有的待遇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建设水平也会变得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社会化社会保障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