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视野的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研究

2021-01-15张小刚兰牡丹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境友好文明校园

张小刚,兰牡丹

(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高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高校能够把握“两型校园”建设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内在关系,就能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此,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深入分析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内涵,得出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的结论。据此,进一步提出加快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建议:加强“两型校园”软性环境建设,加强“两型校园”硬件设备建设,加快“两型校园”评价指标研究。进行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内涵

1.“两型校园”的含义。“两型校园”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影响下兴起的新型校园建设模式,国内外学界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两型校园”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环保专家吴芳认为,“两型校园”是资源节约型校园、环境友好型校园的简称,它包含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方面的内容,能高度概括学校资源利用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具体情况[1]72-74。目前,国内外关于“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总体数量较少,国内学者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环保意识愈加强烈,相关研究才逐步增加,但就总体而言,从中国知网检索出来的研究成果数量仍然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十分有限。关于“两型校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人们对其核心内容的理解是一致的。所谓的“两型校园”是资源节约型校园和环境友好型校园的统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节约型校园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景观与科技并重、教育与管理并存的原则,在校园资源承载范围内,实现校园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进和校园建设持续发展的新型校园发展形态。环境友好型校园就是在保证对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和安排人工环境资源,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校园风尚和文化氛围,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校园发展形态。与此同时,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在“两型校园”建设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不仅能培养两型人才,还能输出两型科技。因此,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两型校园”的主要特点。环保专家吴芳认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两型校园”建设的前提和关键,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是“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归宿[2]291-294。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没有着重分析“两型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忽视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不同要求。从关于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一些学者从个案出发,分析部分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现状,然后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缺乏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一些学者则通过分析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现状,找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再提出相应的对策,其方案往往缺乏可推广性,不能直接为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因此,理清“两型校园”建设的特点,分清资源节约型校园与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不同要求,能帮助高校管理者及时调整“两型校园”建设的相关决策,对推进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两型校园”建设中,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关键,它是建成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前提条件。节约型校园是高校为贯彻落实节约型社会理念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两型人才,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3]52-54。高校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要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重点,建立节约制度和激励机制,为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提供前提条件。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归宿,是“两型校园”建设的更高目标。环境友好型校园要求高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高校师生重视环境要素的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和破坏生态等[4]50-53。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要将高校各个方面的工作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使高校师生员工从根本上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思维方式,最终实现“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

二、高校“两型校园”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关系

目前人们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通常是将某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指出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存在的不足,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然而,现有这些研究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指导作用,往往把高校“两型校园”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单独分开进行研究,导致现有有关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缺少社会环境大背景的依托,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因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将高校“两型校园”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先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相应举措,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考察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把握“两型校园”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关系对加快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高校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纷纷提出“两型校园”建设方面的各种规划和建设目标,并且在“两型制度”建立、“两型理念”培育以及“两型行为”落实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出发点虽然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但高校在“两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容易违背其出发点,脱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只注重形象工程建设,并未真正从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两型校园”建设。高校师生也未从思想观念上、行为上自觉落实“两型校园”建设的相关要求,使得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现有的成果与其目标有着明显的距离。如此,高校如果不积极采取行动,不仅难以实现“两型校园”建设目标,学校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利影响。由此可以得知,生态文明建设是“两型校园”建设的前提保障。所以,高校在“两型校园”建设过程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出发点,不仅在行为上落实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且在思想观念培养和制度建立上同样也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讲究循序渐进,懂得适时变通,不能只做形象工程建设。因此,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呼吁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同时加大“两型校园”建设的投入力度,早日实现“两型校园”建设的规划与目标。

2.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体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单独一章提出来。从“两型社会”到“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指南和方向,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两型校园”是生态文明的微观体现。同时,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好的“两型校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两型校园”的建设进度可以微观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因此,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3.“两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孔靓通过对武汉市高校“两型校园”建设进行研究,发现“两型校园”建设不仅是武汉市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武汉市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应该深刻认识到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5]153-155。武汉市高校应进一步增强创建两型校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拓展两型校园创建的有效途径,力求成为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典范[6]286-287。

推进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能加快高校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而提出的重要举措。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发展、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高校“两型校园”建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二是能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环境治理、软硬环境建设的成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和衡量标准。“两型校园”建设能够使高校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有效利用,促进高校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为高校能源、资源、财力等校园资源利用上积累发展后劲。三是能奠定高校人文精神基础。高校“两型校园”建设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健康的、科学的消费理念,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这是良好文化氛围的重要内容,也是优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高校不断加强“两型校园”建设,为高校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育优秀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础。

三、如何加强高校“两型校园”建设

1.加强“两型校园”软性环境建设。第一,加快科学规划,建立两型制度。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离不开学校的科学规划,而科学规划离不开制度和体制的维护。高校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以资源节约型校园为基础、环境友好型校园为目标,加快两型制度的建立。首先,在日常管理包括行政、后勤、基建、科研和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明确要求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校园放在第一位,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制度内容要贴合各部门实际情况并实施到位。其次,在教学制度中规范学校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多媒体、图书馆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在两型制度建设中,建立有利于两型建设的激励机制。在日常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的制度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完成制度要求的部门进行奖励,对违反制度要求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各部门对建设“两型校园”的重视度和积极性。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两型理念。高校在“两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对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来营造“两型校园”的文化氛围,促使师生形成“两型校园”建设理念,积极参与“两型校园”建设[7]180-186。首先,宣传部门要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校报等宣传手段和平台,开展有关“两型校园”建设的各种宣传工作,让在校师生感受到“两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以“两型校园”建设为主题的学术讲座、班级活动以及节能技巧小竞赛等活动,让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增强对“两型校园”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最后,在校内积极组织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培养师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师生“两型校园”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两型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而教学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在“两型校园”建设中,应把握教学活动这个主要渠道,加强两型社会、两型校园知识在各个学科中的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高校要将资源节约型校园和环境友好型校园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让在校师生从日常教学中发觉“两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高校在两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要求学生学习两型校园知识,也要加强老师对两型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8]83-85。在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通过将两型校园理念渗透到课堂之中,来提升两型校园教学质量;在理工科专业教育中,将两型校园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专业问题,使他们超越技术层面的狭隘性,突破专业技术“瓶颈”,从而提升两型校园教学质量,培养两型人才。

2.加强“两型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两型制度、两型意识、两型人才都是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软环境,但要想达到“两型校园”建设的目标,还要加强高校硬件设施建设。李明惠、冯晓彤、辛培远认为,在建设绿色校园时,首选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尽量使建筑物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同时合理运用太阳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并注重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运作,提高建筑物运营管理的整体效能[9]68-71。“两型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两型技术在高校建设中的应用和输出,高校要将使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研发节能环保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用校内“两型校园”建设推动校外“两型社会”发展的目标。在两型技术应用上,高校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中应置办绿地喷灌系统、智能化浴室管理系统、空气能热水器、一级节能空调等节能环保设备;在节能技术上,高校应采用校园一卡通、电力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红外线感应节水龙头等节能新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10]79-81;同时,高校还要注意校园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校园污水、生活垃圾等进行有效处理。在两型技术输出上,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科学研究是其重要职能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两型校园”和“两型社会”的建设,高校应加大两型科技的研发,推动“两型校园”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比如,进一步加大对智能技术、风力发电、环保材料、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在高校开展节能环保创新研究活动,输出具有实质意义的两型技术成果,并将其成果进行转化,加快“两型校园”建设[11]56-59。

3.加快“两型校园”评价指标研究。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离不开“两型校园”评价指标,它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在“两型校园”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12]36-41。罗细飞针对当前两型校园建设评价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提出构建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将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系统分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进步、机构与制度、校园文化这五个方面,为“两型校园”建设的成果考核与科学决策提供了合理的依据[13]14转47。目前关于“两型校园”建设的评价指标不一,但其设定都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实际性等原则,从学校的实际特点出发,指标要求具体且可行,能反映“两型校园”建设的优劣[14]17-2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以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综合评价为研究对象,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两型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文献[15]140-141,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校园文化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含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两型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资源节约”包含年生均水耗、年生均电耗、再生水利用率等;“环境友好”包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环境保护支出占财务比重等;“校园文化”包含两型课程数目、两型科技等。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涵盖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改善“两型校园”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为高校“两型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从而加快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环境友好文明校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
环保新型缓蚀剂发展状况与展望
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的法制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