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的情绪*
——评《课程变革下教师的情绪地图与支持路径》
2021-01-15邱德峰
邱德峰
(西南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
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人际互动中最为频繁的互动形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师生互动,课程教学知识得以传承,师生情感得以升华,可以说,师生互动既是教师情绪产生的重要来源,亦是教师情绪产生效应的重要场域。近年来,由师生冲突引发的暴力性案件时有发生,分析这些案件,看似大部分与学生课外、校外不良行为,以及违反课程纪律有关,但实则其背后却反映着多元文化背景下师生权力的争夺,而其争夺的方式进而又证明了情绪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变量。孙彩霞博士撰著的《课程变革下教师的情绪地图与支持路径》(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一书,以师生互动中教师印象深刻的情绪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个体与社会交互的视角,探究了新手教师、经验型教师以及专家型教师三类不同教师群体的师生互动情况,揭示了教师情绪对教师认知与教学行为的相互作用;同时,基于本土数据,再次证实了教师情绪是师生互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可以从该书中获得以下重要启示。
(一)重视他人情绪脉络的意义化解读,适当给予情绪关怀
不同人群面临不同的情绪脉络,既会产生情绪理解,也会产生情绪误解。重视他人情绪脉络的意义和解读,有助于形成同理心与共情力,也能及时把握他人的情绪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合作与沟通。该书勾勒了新手教师、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三类教师群体在师生互动方面呈现出的不同情绪地图。例如,新手教师在师生互动层面的情绪状态主要源于学生的行为态度,教师自身的教学效能感、成就感、胜任感,究其原因与新手教师过于关注自我,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与理解,惯以教师自己的方式关爱学生,缺少对自我反思等方面有关。相对而言,经验型教师的情绪地图则表现出此阶段教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职业的情感承诺逐渐降低,以及特别需要学生的正向回馈与赞赏,需要组织的认可与支持等特征。透过教师群体的情绪表征与情绪所反映的发展困境,在读懂教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可以提供一些支持,也可以为理解教师群体性情绪状况、及时疏通负面情绪等方面提供些实证依据。
(二)以正向思考的方式面对压力情境,增长生命智慧
教师情绪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与学习。因此,教学最需要教师拥有稳定的情绪与冷静的态度。但实际上,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也有着丰富的情绪情感,教师面临某种特定情境也会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失控的状态,所以,持续提升教师的情绪涵养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应重点关注的焦点议题。其中,教师工作压力与教师的情绪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已有大量研究指出教师情绪管理能力越高,对其工作压力的感受程度越轻。教师知觉到的压力事件越多,越会出现愤怒、悲伤、焦虑和羞愧等情绪;其面对压力事件越会采取情绪宣泄的回应方式,进而越发感受到愤怒、悲伤、焦虑和羞愧。也就是说,教师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又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师生互动质量。因此,如何协助教师适当地纾解压力,做好情绪调节,变压力为教师进步成长的动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该书梳理并调查了中小学教师情绪调节的策略方法,认为当前中小学教师常采用隐忍接受、转移注意力与表达抑制等策略,相对认知重评、问题解决策略、沉思冥想策略运用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从正向教育理念的思考路径,强化认知重评、问题解决等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以引导教师纾解压力,增长生命智慧。
(三)学会寻求社会支持网络,以调适自我情绪,消融不良习性
情绪是个体在与社会互动中共同形塑与被形塑的过程性产物。该书从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维度,揭示了社会环境对教师情绪的影响,指出校长领导力、组织结构与文化、社会期待以及人际关系等是教师负向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进而社会性因素导致的情绪理解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专业认同、职业承诺以及师生互动。其中,该书最后一章指出提升个体情绪智能与个体的社交能力、社会资本有着重要关系。优秀的教师不仅有较高的智力资本、情感资本,还有较强的社会资本。教师有意识地搭建个体的社会网络,那么,人际关系的联系就可能会更频繁,人与人之间则会增加信任,相应的合作机会可能就会越多,彼此互惠的效益也可能更多。情绪又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正向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加强社群关系的精密度和合作力度,继而扩大社群资源网络,为社群成员的学习与分享增添机会与搭建平台;随之而来的是,个体的智力资本、情感资本不断累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亦逐渐提升。因此,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学会寻求社会网络的支持,以更充分地调适自身情绪。
(四)觉察与管理自己的真实情绪,平衡外显行为与内在感受,适度地表达情绪
教学实质是人际间的互动,其承载着大量高负荷的情绪劳动。有时,为应对工作需要,教师必须掩饰或压抑个人对合作对象的真实情绪,以避免产生冲突,维持和谐的工作关系,从而实现一定的工作目的。其实,除工作场域外,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很多时候是为了达到个人或社会目的,不可避免地同样会涉及情绪劳动。通常意义上来看,教师对外在的社会期待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他们清楚地知道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展示给外界,应该在学生、家长、同事、社会面前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然而,面对各种压力,教师有时也会出现自我分裂和迷茫心态,这也将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内在质量。自我觉察是指个体根据社交上的适切性对表达行为和自我呈现进行观察、调节以及控制的倾向,其主要目的是维持个人的正面形象与社会适应。具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情境脉络的知觉,二是修正自我呈现以配合这些情境脉络。对情境脉络的知觉可以表示为对他人行为的敏感度,修正自我呈现实则表示为调整自我呈现的能力。该书第七章对专家型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究。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拥有较高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够准确地分析师生的现有能力,善用师生的各自优势,调节、管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尤其能够恰当地运用情绪、表达情绪,以感动、触动学生的情感变化,从而有效地平衡了师生外显行为与内在感受,避免了过高的情绪劳动负荷与其他压力,实现了师生的和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学”与教师积极“教”的良性互动默契配合下的产物,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为了营造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意义的师生互动,在尊重、信任、关怀、民主等基础上,教师有必要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增强情绪理解能力,管理并平衡自己内在感受与外显行为,适当运用调节情绪方法,纾解自我与他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