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文化宣传的有效途径探索

2021-01-15李晨半岛都市报社社区全媒体中心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文化

李晨 半岛都市报社社区全媒体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的经济环境,这意味着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对于国家而言,软实力的竞争意义重大,文化软实力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在新时期采用何种方式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对于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及综合国力更是非常关键。我国现阶段基层群众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因此群众提高了精神追求,文化宣传工作者应基于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做好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以切实有效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基层文化宣传的功能作用

(一)引导作用

基层文化建设在客观上体现出当前的文化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总体要求,也要体现出大众的共同追求价值以及利益,可以切实的影响到群众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并且引领其向共同目标进行奋斗。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个人和机关二者目标达成共识,也能够实现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和谐统一,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凝聚作用

基层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体现在价值获得大众认同后,会在之后的工作中自觉遵守,通过强有力的向心力去实现。成员的集合提升成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也将会提升个人对于单位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认同自身的工作价值,并且在岗位上不断努力,充分展现个人的才华。

(三)激励作用

基层文化建设从客观角度而言,能够起到强有力的催化作用,使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各成员在不断的努力之后,为集体效率的提升作出贡献。而能够获得单位以及领导的认可,有助于提高员工个人的工作积极主动性,提升集体荣誉感,也能够提升个人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激发个人的精神力量,会提升员工在下一步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使大家更加努力的开展工作。

(四)规范作用

基层文化建设从客观角度而言是柔性力量,有助于约束干部职工的思想以及行为。从客观角度而言此种约束并非是强制的,是基于对个人的精神、理念等各个无形的方面进行约束,从日常行为规范的角度进行调控,并且在制度的方面达到互补的目标,个人在内心中也会有较强的约束感,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以及控制,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开展群众的文化运动和文化发展提升群众整体的文化需求,也有助于基层文化宣传作用的体现。

二、加强基层文化宣传的有效途径

(一)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核心构建民族文化品牌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效率不断提升,城市人口成为我国当前人口资源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找到开展群众文化宣传的有效路径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就决定了要促进群众文化有效宣传就需要充分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出区域民间文化、特色文化及乡镇文化的功能优势,构建符合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民族文化品牌,全面注重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宣传工作者要注重在文化建设方面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有效把握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挖掘各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挖掘各区域的文化资产,将重点文化内容列为群众文化宣传的重点工作对象,以文化品牌的形式进行文化资源服务,全面加强人民群众文化体系建设,为形成良好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发展,很多的群众开始城市生活,而基层群众原有的生活方式必然有较大程度的改变。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城市居民的生物需求,不仅仅在硬件设施上要加以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当地的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城市建设并没有将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在此过程中应该要对城镇文化加以挖掘,特别是要使用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构建与群众需求相关联的文化体系,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的宣传人员应该要将群众的需求加以掌握,并且发动群众对于当地的文化进行挖掘,将体现当地乡村的文化内涵予以展现。尽量避免因为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发展,而对本地区的文化建设不重视的情况出现,注重加强基层文化宣传,同时各地区的基层群众应该根据本地的文化、风俗和民间传统开办庙会等传统活动。很多地区在传统的节日会开展传统的庆祝活动,构建起当地特色的民族风俗,因此基层的群众文化宣传工作人员在看待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保留优秀文化。摒弃过时的封建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得以利用,并且结合基层民众设立基层的群众文化品牌。由此,文化宣传工作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获得民众信任,也能够激发民众对于建设当地文化的积极主动性,在激发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之后,基层群众文化宣传工作会获得更加有效的发展。

(二)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小组

社会文化机构作为重要的活动场所,比如图书馆、文化馆等是群众重要的文化参与机构。相关部门应该基于当前已有的文化资源体系,举办各种有创新性的文化服务活动,以符合群众文化宣传的需求。文化创新涵盖了技术、服务、管理创新三方面。从客观角度而言,技术创新有助于打造文化资源开发的目标,也能够确保社会机构为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文化服务;服务创新能够更加有效的创新群众文化的宣传模式,使其符合大众需求;管理创新则能够对群众文化宣传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优化,为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源管理以及文化资源的保障。当前的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体现为更加多元化,这意味着在进行文化宣传过程中,可以客观地使用高新技术的方式,比如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等,达到文化资源服务管理的目标,并且设置智能文化宣传的平台以及文化服务系统,以提升群众文化宣传的作用,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使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活动中,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当前较为常见的问题是真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宣传中的工作人员不多,不能客观有效的开展宣传工作,并且群众对当前基层文化的扶持政策和宣传政策并未充分了解,并不能够更新宣传观念。群众文化宣传是重要的工作,而投入工作中的人员非常重要,所以建设更加有素质有原则的工作团队是加强文化宣传的重中之重,在基层群众文化宣传中的相关人员应该要加强各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有效的宣传培训更新相关人员的理念,以确保这些人员真正掌握当前各级各地所提出的基层群众文化的相关宣传要求,真正的掌握相关的宣传资料。同时,要将群众中热爱文化的相关人员的作用得以发挥,注重宣传工作的开展。由于普通群众真正的了解掌握群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可以将宣传工作小组和群众加强关联并且引入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切实有效地提升基层文化宣传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各地区应引入更加有优秀经验的宣传工作者,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宣传工作小组的教育工作,并且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相关的实践作用和文化宣传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的基层群众文化宣传工作体系

群众文化宣传活动要与其他社会文化机构深度合作构建强化宣传机制。此机制是建立在共商共建的基础之上,并且要基于不同群众之间的尊重支持的原则下。一方面,社会相关的文化机构或者工作人员基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建立文化资源的共享网络,各个领域的文化资源基于互联网达到共享的目标;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宣传的合同与其它的机构之间建立协同,并且针对文化宣传实现有效的协调,对文化资源在不同机构的流通与分享调度管理,使文化资源科学分配并与群众需求密切关联。

基层群众文化宣传上未构建更加有效的工作体系造成现阶段的宣传并未实现高效的目标,各地区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宣传过程中并未实现有效的宣传目标,也不确定宣传工作和当地的群众文化需求是否符合,更未认识到宣传工作和当地群众需求的关联性,若缺乏后续的有效监督,基层群众文化宣传工作人员并没有工作积极主动性。要发挥基层文化宣传的作用就应该建立更加有效的宣传体系,确保人员参与其中并且加强监督。与此同时,也让不同地区的群众参与到监督之中,实现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发挥,在宣传过程中要确定相应的工作大纲并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并且基于宣传人员的工作情况设置不同月度、季度、年度的工作。同时基于群众的反馈来确定各人员的工作表现,对于评级高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而评级低的人给予一定的惩罚,因此可以确保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加强宣传工作的效率。

(四)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社会教育体系

群众文化宣传活动除了承担相关的社会文化服务职责之外,还承担着社会教育职责。对人民群众进行衔接转换的宣传普及要通过社会教育的途径继承与发扬。应该构建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社会教育体系,开发出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创业产品,并且基于各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通过编著相应的民俗图书的方式,与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加强群众的文化宣传教育。有新意的文创产品及图书文献成为先进政治思想的有机载体,人民群众能接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在当前信息密集型社会情景中,人民群众文化资源需求是多层次、多领域的,面向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消费、开展教育要创建舒适的学习环境,聘请传统文化领域的权威学者开展讲座培训或举办诗书才艺比赛,开展多种文化教育活动,使群众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体验。

三、结语

在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大,群众文化宣传活动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创新群众文化宣传教育途径,开展多种群众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核心构建群众文化宣传体系,挖掘优质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使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总体而言,基层群众文化宣传是当前民族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宣传能够确保国家的文化政策获得有效的支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