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及养护
2021-01-15鲜锦
鲜 锦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四川 德阳,618000)
引言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工业强国的今天,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农业,党中央多年的一号文件都是直指“三农”问题,一直强调18亿亩的耕地红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利做基础保障,农业就很难健康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再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如果“建管用”脱节,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跟不上,作用发挥也不会太明显,甚至出现“今年建、明年烂、后年看”的窘境。因此,搞好已成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每个水利工作者深思。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管水治水一直是国家的一件大事。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在0.68亿hm2左右,位居世界第一,如果没有可靠的农田水利工程做保障,“中国人的饭碗就不可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忍饥挨饿的日子可能在中国大地再次发生。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在中国大地必须大量存在,其建设只能加强,不能被弱化,更不能被忽视。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增强农业抵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可以优化城乡环境,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现状
2.1 经费投入不足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农民种田仅仅只能填饱肚子,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不高,更别说承担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的费用。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经费主要来自收取的水费和地方政府少量的财政投入。相对辖区内众多的农田水利工程而言,有限的维护管理经费往往难以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的需求。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对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修维护;或“撒花椒面、雨露均沾”的方式对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期间,资金匮乏会使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方案不能落实到位,不能给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降低水利工程管理成效。
2.2 管理职责不明确,管护主体责任不到位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地界定,大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都处于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近年来,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努力向上争取工程建设资金,希望借此机遇改变本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但项目建成后,工程的运行管理仍然无人接手,最终只能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接。由于管理职责不明确,管护主体责任不到位,当工程老化或水毁时,受益农户常常是旁观者,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简单地对工程进行维护。地方党委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职责的不明确大大降低了农民参与工程管护的意识。
2.3 缺少科学的运行制度
“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多数农田水利工程既没有操作规程,也没有运行管护制度,日常管理和维护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开展,基本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制度的缺失加上管护资金的匮乏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
2.4 工程管护难度大,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比较广泛,且工程点多面广,管理和养护难度大。乡镇水管站是直接服务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基层组织,多数乡镇水利站编制少、任务重、经费缺,有的乡镇水利站依靠出租水利资产维持人员开支,微薄的收入和艰苦的工作环境留不住各类专业人才,人才的匮乏也造就了服务能力的低下。受撤乡并镇等机构改革的影响,撤并水管站现象也较普遍,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小型农田水利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农田水利受到管理经费无保障、人员技能差、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对策
3.1 加强资金保障,确保专款专用
“建管用”脱节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短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管护资金短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资金除了社会效益外基本无经济效益,地方党委政府更愿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更容易出政绩的项目上。但站在讲政治高度,保粮食安全的角度,地方政府必须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资金的问题,改变大包大揽的习惯,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受益老百姓自筹一点”的原则落实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资金,组建用水户合作组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工程管护的主动性。同时,还应多途径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延伸资金的来源途径,增加多种类型的社会资金支撑。
3.2 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工作职责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事关工程的良性运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下力气狠抓工程的“建后管护”工作。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确定工程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从建章立制开始,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把工程的管护责任层层分解,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落实难的问题。同时,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还应按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选择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的模式,达到既能圆满完成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任务,又能节省投资的目的,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良性运行。
3.3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水平
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工程管理和维护工作方案,组建专业化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队伍,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业务分离开来,明确管理和养护人员各自的工作职责,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落到实处,给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保证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还应定期举办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进互信,提升管理和维护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能力。
3.4 健全水利工程管护体系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资金投入比较少,大多数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体系不健全,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养护规划,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改变农田水利工程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护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管护方案,落实工程管护队伍、管护模式和管护资金,轻重缓急地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管护局面,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十分必要,其不仅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力度,促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有序推进,就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一份水利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