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探讨
2021-01-15吴毅
吴毅
(大连交通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大连 116028)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依靠信息量大、即时互动、传播便捷的优势,正在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一些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也借助互联网不断炒作、放大和扩散,释放出不容忽视的“负能量”,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
当前,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多以“守”为主,强调做好舆情监控,发现问题快速有效处理。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高校应当创新教育思路,拓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渠道资源,特别是要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本文提出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课堂主渠道给学生讲清网络现状和法律法规,理性分析大学生日常在网络上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客观给出问题答案,养成文明用网的习惯,前瞻性地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以及价值体系的培育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争夺中日益重要的主阵地。当前,我国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还存在主导力、作用力和引导力被削弱的风险。[2]高校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普遍做法是指派专门部门和人员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及时发现网上出现的苗头和问题,然后通过网上网下的共同工作努力,力求做到快速处置和妥善解决。但无论问题的解决多么快速、有效,都是被动的,会让高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疲于应对。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也不利于系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工作前置,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87年,教育部开始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立之初就强调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可以说,“意识形态性”是“形势与政策”课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也是这门课设立的本质要求[3]。
201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要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当前形势结合最紧密的课程,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把学生关注但又弄不太清楚的网络问题讲明白,带领学生拨云见日,不能让他们在网上“雾里看花”,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设计
虽然教育部每学期都会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还是相对宽泛,与“形势”结合的紧密度和时效性还应进一步加强。在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时,应该选择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不能避重就轻,但也无须面面俱到。
1.充分利用网络热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形势与政策”课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热点话题与事件,通过关注生活现实和回应社会问题,保持课程的生命力;要格外重视和运用网上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青年学生印象深刻、毕生难忘。不仅要让大学生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内化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印证所学理论,转化为行动的自觉。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网上各种观点混杂交织,信息真假难辨。这时就应该在课堂上及时回应国内外别有用心之人关于疫情的错误论调,用事实和真情讲好以医护人员为典型代表、各行各业同心“战疫”的感人故事,带领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感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6]。
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好网络热点的主要内容,用具体事例、丰富情感、深刻思考与青年学生进行观点上的碰撞,这样才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丰富鲜活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去主动学习感悟课堂的结论,实现政治性与价值性的有效传达。
2.及时回应网络热点,批判低俗错误思想
当前,一些人为了成为“网红”“大V”,通过庸俗、恶俗和“娱乐致死”的手段吸引网络关注,为了让自己“出名”,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一些“明星”为了保证“流量”,不断抛出花边新闻,制造网络热度,努力让自己成为网络焦点。青年学生上网“吃瓜”,在谈论娱乐事件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部分学生漠视、接受,甚至效仿、追逐,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西方反华势力将网络视为对我意识形态斗争和“颜色革命”低成本、高效率的战场,想尽办法在网络上发声,通过歪曲、恶搞等手段不断抛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黑英雄”和“黑历史”现象频发,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日趋激烈[7]。高校大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同时又涉世未深,理论素养不足,社会实践缺乏,容易受到来自国际国内、线上线下的所谓“新思想”“新话题”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主动出击,回应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的关注,鲜明地亮出正确观点,毫不留情地戳穿所谓“大V”“公知”的丑陋嘴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网络传播要进行直接的揭露和批判,帮助青年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看清网络热点,通过对低俗错误思想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让他们明白事实真相,自觉抵制低俗错误思想。
3.理性分析网络热点,讲清用网法规底线
大学生富有激情活力,思想活跃、求新好奇,在网络上喜欢参与也愿意表达。有些学生则对网络过度依赖,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感情变化和现实问题都放在网上记录和吐槽,有时在不经意间便引发社会关注,使自己成为网络热点人物;有的学生盲目相信网络“大V”,误以为所有“大V”都是正义的化身,在没弄清楚事件前就积极给“大V”们提供“新闻线索”,不知不觉充当了网络谣言的帮凶;还有的学生自己经营着微信公众号、公众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由于不懂法规、缺乏经验,有时会超越合法界限,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给网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大学生乐于使用网络、愿意在网上发声的主要原因一是关注度高、互动感强,二是方便快捷、不受限制,三是不需实名、不用顾忌。在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调查上网要遵守哪些法律和规定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无法准确答出,更不用说知道具体的要求和细节。[8]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让青年学生清楚知道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文明用网、遵纪守法,不仅可以减少网络意识形态事件的出现,也是对青年学生最好的保护。
我国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 9 ]。这些法律法规中涉及网络安全的部分,都应该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时讲明。
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点
1.用网文网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网络上的具体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空讲道理,一味灌输,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只有让教学内容“接地气”,教学案例“听得懂”,道理分析“有共鸣”,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要从网络热点问题中找寻与青年学生内在需求相一致的契合点,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策解读转换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进行输出,使党的政策意图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成长需求,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才能实现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2.用网言网语拉近学生的交流距离
网络话语是人民群众生活话语的集中体现和智慧结晶,讲“网文网事”时要使用“网言网语”才“原汁原味”,才能使授课过程更有亲和力,从而快速拉近师生间交流的距离。在分析网络热点时要注重和学生的思想互动和情感互动,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进而理解和信服。教师要学会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理论以最具实用性和认可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3.用网评网议引导学生的深刻认同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发表观点,甚至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探讨和辩论,从而让“真理越辩越明”。一味地灌输和说教并不能让学生真心接受教师的观点,课堂上不进行探讨和辩论,就会又把学生送到网络上去表达观点,从而产生新的网络问题。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引用网民的评论话语表达观点,避免让自己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产生防备心理。网评中的很多“段子”都极富创造力和感染力,既言简意赅,又生动形象,将其融入教学话语来讲述理论问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是新时代新青年的必备素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增强青年学生的网络信息甄辨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空间各种错误思潮,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需要授课教师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主要内容,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心理特点,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渴求和网络心理需求,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教育主梁道作用,进一步探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科学模式和有效方法,从而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