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翠亨新区城市设计思考

2021-01-15

山西建筑 2021年14期
关键词:滨海新区活力

张 韧 柘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108)

1 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翠亨新区位于中山市东部临海区域,坐拥环珠江口国际湾区核心区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节点,紧密串联起珠江两岸重要城市群,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要基础设施的落实,未来发展迎来空前机遇。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要求,翠亨新区作为引领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建设珠西岸宜居精品城市的新目标,规划定位为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因此,通过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以高标准建设成为中山市对接全球、融入湾区的开放交流门户,成为引领中山创新发展和展现中山气质的现代化、高品质滨海城区,是翠亨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2 翠亨新区空间发展目标

2.1 特色鲜明的滨海生态新城

充分体现翠亨新区“背山环水”的空间特征,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条件的可利用性;充分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充分注重岸线边际景观的丰富性,注重横门西水道红树林湿地景观、西江口驳岸景观及码头景观的营造,体现工业园区的时代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通过构织水网+绿网生态格局形态,维持原有水体和绿化空间脉络,梳理开放空间形态,提倡生态与城市相融合,形成山海城一体的滨海生态新城。

2.2 多元复合的都市智创产业长廊

依托交通及生态要素,以先进智造区(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基础,以科技金融创新为方向、健康医药产业为引领,创新产业发展途径,同时完善产业相关的商务、贸易和居住配套等服务功能,打造现代高端智慧产业新城,实现产城互动。

2.3 引领城市发展的活力宜居城

依托滨海景观资源,打造配套设施完善、先进的宜居生活空间,培育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吸引全球精英和华人华侨前来创业居住。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完善自身功能空间建设的同时,注重营造开放式公共游憩、文化休闲、运动休闲的共享空间,打造活力宜居城区,引领城市发展。

3 翠亨新区城市设计策略

3.1 产城融合,活力海滨

通过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打造第四代园区,SOD点轴引动,形成良性互动。以完善城市功能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以城市的建设需求带动新兴产业应用推广,工业和生活配套融合布局,以服务中心和服务轴线拉动新区发展,形成适宜“居住、创业、创新”的现代城市家园。

充分发挥翠亨新区水乡滨海资源特色,通过重塑内部水网,描绘特色滨水岸线,营造横门西水道一江两岸景观和珠江口滨海景观,以优美的滨水生态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聚居,建设成珠三角世界一流的最宜居、最低碳、最现代化的“活力”滨海新城。

3.2 高效便捷、海陆一体

通过建设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东外环高速,翠亨快线、沿江路,形成“口”字形的高快速路系统,构建翠亨新区对外交通骨架,强化与中山主城区、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联系。依托中山港东迁的契机,高标准建设新中山港客运港,开通快船、水上巴士以及直通港澳航线等服务,借港出口,增强翠亨新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

结合区内轨道线路交错成网公共交通格局,依托轨道站点特别以枢纽站点为中心,以“TOD理念”引导沿线地块开发,强调高强度开发,打造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典范,成为未来城市片区活力中心。

3.3 和谐共生,山海城交融

连通片区生态廊道,与周边构筑网状连接的主要生态绿网;依托现状主要水系,建构水体生态维育框架,重点关注与周边生态走廊的有效连接;并以生态核心为基础,以主要水系为廊道,构筑多层级渗透的连通走廊。

利用自然水系做骨架,通过保留、保护、利用已有山水资源及新建绿地,疏水营绿,营建城市的水网绿脉,突出翠亨新区水陆交接处的绿地景观特色。以生态环境格局为基础,组织基地内的主要公共绿廊与河道网络,形成用地公共开放空间的系统骨架;合理布局各个组团,细化落实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分布,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海城统筹示范区。

3.4 共建共享,设施完善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格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依托河流、公园等良好景观,建设产业组团、生活组团不同类型的服务核心,构建活力城市。

沿翠城道和翠海道建设区域共享服务带,保护和合理开发两侧资源,塑造具有区域空间特色的服务和设施,提升城市建设内涵。同时合理组织城市—片区—组团的公共服务设施,将其作为增长点,带动规划片区周边土地高效有序的开发。

4 翠亨新区城市设计构思

4.1 总体空间结构

围绕打造时尚现代、生态包容、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滨海先进智造产业新城及综合配套完整的地标性城市门户空间形象的目标,充分结合自然山水资源、各种功能服务中心和主干路网形成基于“点—线—面”格局的城市空间景观控制体系,构建“一环带动,双核驱动,蓝绿渗透”的总体空间结构。

1)滨海生态水环:由珠江口主要河涌、横门西水道及滨海绿地组成的滨海生态水环,作为翠亨新区的生态基底。利用环岛岸线,结合门户交流服务区的新中山客运港等项目建设,开通香港、澳门航线,配套金融服务功能,引入游艇、水上飞机等新兴游乐项目,打造服务两岸三地的阳光海岸带。2)茅龙休闲景观轴:沿茅龙水道及其两岸滨水绿地进行统一的空间景观设计与路网梳理,打造连贯南北的茅龙休闲景观轴,植入生态、游憩、交通等功能,形成开放、连续、丰富的滨水休闲景观界面,作为本片区带动“三生协调”、产城融合的绿色脊梁。3)蓝绿活力廊道:依托东西向主要河涌水道与城市绿廊设置9条生态活力廊道,利用绿楔或滨水区优势,激发沿线建设项目率先开发实施,结合路网、绿道、水系、公服设施等营造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场所,与茅龙水道共同构成鱼骨状、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与空间品质,发挥着综合服务发展通道的作用。4)景观核心:依托翠湖公园及其东北侧科技金融服务聚集区,构筑生态智造景观核心。南部地区围绕创智中心和智慧湖湾等商业商务中心及滨水开敞空间,打造南部CBD中心,构筑商务休闲文化景观核心。

4.2 公共活力中心设计

1)智慧活力中心:以北部科技金融服务聚集区为依托,强化创新文化示范功能,联动翠湖公园及茅龙水道沿线休闲开放空间,引聚CBD功能区、滨海沙滩公园、北海广场、“四馆合一”等开放活力节点,打造2号路商贸活力街道。

2)特色街区中心:以岭南风情为主题,在横九涌两岸设置多元文化体育设施、商贸街、岭南特色居住区等项目,设计实景演出、游艇码头、城堡酒店等特色活动,塑造具有传统岭南风味、传承文脉与激发活力的魅力休闲街区。

3)海洋娱乐中心:以新中山港客运码头的大量人流集散为依托,植入邮轮母港、酒店会议、滨海文娱、会展商务等功能,打造海洋娱乐体验活力中心。

4.3 天际线设计与建筑高度控制引导

结合山水环境特色,打造显山、露水、节奏感强,有一定识别度的建筑轮廓,形成生态和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天际线。北部以翠湖公园至滨海沙滩公园连接轴线、南部以新中山港客运码头至横门西公园的创智中轴为城市风貌重点控制区域。标志性建筑在重点控制区域中具有明显的核心引领作用,其余周边建筑的风格、体量、色彩等都应与之协调。其中,北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轴线的制高点,同时也是标志性建筑,建筑高度控制在200 m左右;南部未来之门、创智中轴中心地标塔楼为制高点,建筑高度为200 m~500 m之间;居住区和产业区为一般控制区域,建筑高度的控制以符合品质生活和产业发展需求为目的,一般为50 m~100 m之间。

4.4 重要界面设计

重要道路界面的塑造和管理,通过对翠城道、翠海道、深中通道及和丽路两侧的用地功能、主要交通节点和景观节点、街道界面类型、地标天际线、建筑景观风格的控制等,实现路景交融。

1)翠城道:作为片区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道,沟通连接城市居住、商业商贸、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特色定位为城市联动发展大道。沿路两侧控制20 m绿化带、局部地区控制30 m为宜;强化控制商业商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行政办公、现代工业等节点,结合绿化空间强调道路段落感,形成界面的空间收放变化;居住建筑体现率50%以上,公共建筑控制在70%以上。2)深中通道: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深圳和中山最重要的交通干道,是翠亨新区的城市门户,具有非常强的可识别性和标识性,特色定位为城市门户景观大道。沿路两侧控制20 m~50 m绿化带为宜;公共建筑贴线率控制在50%以上,工业建筑控制在40%以上;重点控制标志性建筑高度,结合开敞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沿路天际线;通过不同形式的景观构筑展现不同产业区段的景观特质,营造多样的开放空间体系。3)和丽路: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深圳和中山最重要的交通干道,是翠亨新区的城市门户,具有非常强的可识别性和标识性,将其打造为翠亨新区东西向的门户景观大道。沿路两侧绿化带各控制20 m为宜;沿路布置街头绿地、街头广场;沿道路居住建筑贴现率控制在70%以上,公共建筑控制在60%以上;重点控制商业商务中心的地标建筑高度,与周边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共同形成错落有致的街道天际线。4)翠海道:是连接基地北部商务办公区和南部现代工业区的交通性干道,设置与滨水活动相关的设施和场所,使居民便捷亲近自然水体,特色定位为滨河景观大道。道路东侧绿化带宽度控制20 m为宜;强化控制深中大桥及沿路景观界面的空间收放变化;沿路东侧形成疏密结合的界面,形成滨河景观透绿,沿路公共建筑贴现率控制在50%以上;沿路建筑高度应向道路一侧缓慢降低,避免高层建筑对滨河景观的遮挡。

5 结语

城市设计是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的重要理念与方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翠亨新区应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控制好天际线,近海岸线、水系两侧等环境优美区域更多体现公共性,强化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管控,确保城市设计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成为湾区现代化、高品质滨海城区。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活力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滨海白首乌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活力
滨海顶层公寓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宁波三门湾新区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