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岩《九华诗集》题下注研究

2021-01-15方明霞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九华九华山宋诗

方明霞

(池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百咏诗是宋代一种特殊的诗体形式,具体表现为组诗结构、附有注释、绝句句式等,其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主要与宋代社会文人唱和风潮、宋代地理学与史学的兴盛、“百篇举”科举选官制度、官员任职制度等等有关。陈岩《九华诗集》作为百咏诗,具备百咏诗性质,这在笔者的另一篇论文中已经加以论证,这里就不再赘述[1]。诗集题下注属于百咏诗诗体特征之一,也是百咏诗最具有研究价值之处,尤其是放在宋诗宋注研究的背景下,作为个案具有一定的意义。宋诗宋注是宋代文学背景下出现的文学现象,即宋人对宋诗的注解,包括自注和他注。《九华诗集》题下注属于自注,李晓黎在《宋诗宋注探索》[2]一文中说得很清楚,认为其和《姑苏百题诗》《金陵览古诗》《会稽览古诗集》《华亭百咏》《南海百咏》《金陵百咏》《西湖百咏》等诗集一样,是在宋代地理学兴起,诗歌方志化的背景下,诗人对某一地域风土名胜的歌咏,一景一诗,一诗一题,题下自注,注明景点的地理位置、得名由来、历史沿革、典故传说、相关诗文的介绍和补充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岩字清隐,青阳人,宋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遂隐居不仕。筑室于所居髙阳河,日啸歌其内,出则遍游九华之胜。至一处则作一诗纪之,名《九华诗集》[3]。

昔诗人陈清隐岩,负其乐山乐水之趣,遍游历览,随寓吟咏,凡山中草木羽毛之名品,泉石岩洞之灵异,烟霞风月之气象,悉采而模写于中,皆得其事迹景物之真,盖陈君生于九华,身所亲历,目所亲睹也[3]。

陈岩,字清隐,号九华山人,宋末元初青阳人,《九华诗集》(共210首)是陈岩归隐九华所作。诗集提要和序文,大都是对于陈岩诗集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关注,对于题下注的记载,唯有宜秋馆校印版中李之鼎所作的跋中有一段表述:

宋人百咏诗,如张尧同之《嘉禾百咏》,许尚之《华亭百咏》,阮阅之《郴江百咏》,以其有关地理掌故前已汇而刊之矣。陈清隐生际宋末,入元不仕,所撰《九华诗集》,偏咏九华一山之胜,至二百七首之多,亦百咏之流亚也。题下自注原委,藉可考证九华山川,故实非仅模山范水观也[3]。

从中可以看出,其一,李之鼎认为陈岩《九华诗集》和《嘉禾百咏》《华亭百咏》《郴江百咏》等诗集一样,属于宋代百咏诗;其二,诗集题下注是陈岩为其诗集所作的注释,明确为自注而非他注;其三,李之鼎肯定了题下注在考证九华山川变迁等方面的文献价值。

作为百咏诗特性、宋诗宋注个案,陈岩《九华诗集》题下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笔者立足于诗集文本,对题下注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探寻题下注的文献价值和艺术表现辅助功能,力求全方位研究《九华诗集》题下注的意义和价值。

一、题下注的内容

陈岩《九华诗集》(210首),每首诗题后附有自注,从自注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描绘景观。诗集题下注最基本的作用是介绍景点地理位置,有的比较简短单一,如《笑指亭》原注:“金地藏塔前”;《李白书堂》原注:“化城龙女泉侧”;《风轮石》原注:“天香岭侧”。有的除了介绍地理位置外,还描绘景观特点,解释景点名称由来,如《野螺峰》原注:“双峰南,卧云庵后。烟岚嵬落,状貌类旋螺”;《翠微峰》原注:“升云峰下,天香岭南。凝烟积翠,朝暮如一”。

2.追溯景观变迁。对于寺庙庵堂等的历史变迁、名称变化加以解释,便于后人了解。如《莲花庵》原注:“安禅峰顶,道济禅师创。江南末,庸流窃九子庵额易之,今为福安院”;《九子庵》原注:“碧云峰顶。伪吴曦顺中建,即广化寺”;《双峰庵》原注:“山西九子峰下。唐末新罗僧建立,亦号新罗庵”;《广福寺》原注:“覆瓯峰下。本宋超回书堂,旧名应天院,南唐更名征贤寺,至宋朝改今额。唐时人所抄经,今藏寺中”;《思贤岩》原注:“山北保真院东。自天香岭沿溪九曲,入至滕司谏书堂,基址犹存,故号思贤岩。岩壁有泉,或名丝悬”等。

3.介绍人物传说。对于九华山流传的佛道人物、隐士等的传说故事,在自注中也有体现,如:介绍金地藏的传说,如《地藏塔》原注:“化城寺东,唐僧地藏贞元十年趺化,年九十九。檀信为建塔于台南,三年塔成。将迁举,颜状如初,骨节有金锁声,地发光景,因名神光岭”;《龙女泉》原注:“金地藏卜居,方苦远汲,俄少女出现,云石下有泉,因以手拨石,泉果涌”。介绍道教赵知微的传说,如《碧桃岩》原注:“凤栖峰下。昔赵知微植桃千树于中峰,当春花发,率徒宴于其下。花皆碧色,疑有道术变易”;《浮桃涧》原注:“悬水西南。昔赵知微植桃千株于中峰之北,乡人于涧下获桃,有致富者。亦名余桃涧”。介绍道士窦子明的传说,如《醮坛》原注:“碧玉泉上。其石方平,陛级如坛。昔仙人窦子明尝醮其上,今俗呼仙人石”。介绍唐代隐士费冠卿的故事,如《少微峰》原注:“翠微峰南,卓然耸立。费拾遗隐居其下,拜官受爵”;《天香岭》原注:“少微峰北卧云庵前,下即费征君隐居,昔天使驰诏,费辞避不起。使者恐其逸去,遽于此焚香谕旨”。

4.介绍物产风俗。自注中还介绍了九华山特有的物产风俗。如《化城寺》原注:“起于齐梁,逮唐建中中,金地藏依止,禅众有平田数千亩,种黄粒稻,田之上植茶,异于他处,谓茗地源。亭后有五钗松,结实香美,皆自新罗移植”;《茗地源》原注:“晏坐岩北。溪上产茗,味殊佳”;《东藏源》原注:“化城东。平原沃壤,两山之间怪松柽柏,石耳杂药,樵采无穷”;《菖蒲涧》原注:“净居院前。其中多有九节菖蒲”。除此之外,诗集中关于九华物产篇更是详细地介绍了九华山的物产,如《黄粒稻》自注云:“出九华山旧传,金地藏自新罗携种至此种之,其芒颖,其粒肥,其色殷,其味香软,与凡稻异”;《金地茶》自注云:“出九华山。相传金地藏自西域携至者”;《五钗松》自注云:“出九华山,毎枝五花五股。其实可食,其文理综缜如罗縠,见顾野王《舆地志》。而《潜确居类书》又称衲子金地藏自西域来携种,惟塔寺前有之。其尤异者,每一株枯,则旁透一株耳”。

5.引用诗文。在诗集自注中,陈岩为了更好地描述景观,也会引用别人诗文,如《悬水》原注:“呈凤岭北。王季文诗:翠屏横截万重天,悬水落成千丈玉”;《翠瀑亭》原注:“崇圣院前。蒋颖叔诗有云窦落来如曳练,烟崖穿过似棼丝之句”;《九子峰》原注:“碧云峰侧,排列有九,小峰尤多。林滋诗云大者嶙峋若虎兕,小者巍嵬如婴儿”。

二、题下注的文献价值

从诗集题下注的内容分类、梳理可以看出,题下注主要作用在于围绕九华山自然景观、人文风貌,补充诗歌内容,引导读者阅读,故而具备了一定的文献价值,笔者在分析题下注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其文献价值。

1.与地方志、史书互证。题下注中很多记载(如上文)追溯景观历史变迁、介绍人物传说、物产风俗等都具有文献纪实价值,能够证明地方志、史书等的真实性,起到互证作用。比如《天香岭》原注:“少微峰北卧云庵前,下即费征君隐居,昔天使驰诏,费辞避不起。使者恐其逸去,遽于此焚香谕旨”。《九华山志》卷三山水,记载天香岭“在少微峰北,卧云庵前。费拾遗隐居其下,有诏起之不就,使臣恐其逸也,遽于岭上焚香谕旨”[4]。再如陈蔚《九华纪胜》卷九诸胜记载:“少微峰在翠微峰南,以唐费拾遗隐居名,其故宅在焉,或曰卧云庵,是溪中有枕流石。峰北天香岭,使者焚香宣诏处也,旁有风轮石,崖上有碧玉泉,泉上方石相传为窦子明醮坛,俗呼仙人石。”[5]这样一来,三者之间相互证实关于费冠卿隐居九华的逸事。此外,《九华诗集》成书要早于《九华山志》和《九华纪胜》,作为较早的关于九华的地方文献,诗集多次被引用于其他地方志中,比如陈蔚编撰《九华纪胜》时,多处引用陈岩诗集和自注,“一引证诸书,注明所出徵信也……今见于宋陈清隐《九华诗集》注者曰陈诗注……”[5]

2.记载人事资料。陈岩诗集题下注记载了许多九华山佛家道家人物传说,为考证研究历史人物提供了人事资料。例如金地藏事迹,诗集题下注多次记载,非常丰富全面,如《地藏塔》原注,《龙女泉》原注,《化城寺》原注,《黄粒稻》原注,《金地茶》原注,《五钗松》原注;又如《晏坐岩》原注:“茗地源南。金地藏尝携道侣晏坐岩中,定起而还”;又如《花塘涧》原注:“龙池西。其水来自放生池,盖化城寺所散香花随流而下,地藏时尝置水碓,俗名水碓坑”;又如《煎茶峰》原注:“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在上述题下注中,陈岩不仅记载了金地藏“肉身不腐”、“山神涌泉”这些之前的相关文献里都有记载的人事资料,而且记载了黄粒稻、金地茶、五钗松、晏坐岩、水碓坑等与金地藏的关系,进一步补充了金地藏的人事资料,为研究金地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此外,题下注里还记载了九华山唐宋及之前高僧的资料,除金地藏之外,还有道济、杯渡、神颖、卓菴、智英、卧龙和尚、圆证、云译、清宿、了玑、希坦等。作为当今最早的资料,与其他诸如《九华山志》《唐诗纪事》《宋史》《九华纪胜》等不同版本相互印证,具备文献价值,为后世考证九华山高僧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比如尹文汉的《唐宋时期九华山高僧考论》[6]一文以《九华诗集》题下注中记载的高僧资料为参考材料。

3.提供民俗史料。《九华诗集》是一部侧重歌咏九华山地域文化的诗集,题下注中,陈岩记载了不少民风民俗,为研究九华山地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民俗史料。如上面提及关于歌咏物产的《黄粒稻》《五钗松》两诗注中详细地描述了物产特征,为农业研究提供了史料。陈岩虽以隐士自居,却关心民生,《龙池》自注中提及龙池“潭深而碧,莫知其极,沾溉民田无虑千万顷”;《浮桃涧》自注中记载了“乡人于涧下获桃,有致富者。亦名余桃涧”。这些都为今天我们了解当时九华山农业发展提供了史料。此外,还有关于民间偏方的记载,如《甘露泉》原注:“中峰上。泉味甘美,如饮沆瀣,旧有禅师取以疗人疾。或曰在云门寺北”;关于民间习俗的记载,如《嘉鱼池》原注:“龙游涧下。池中有石台,乃窦子明、李化文垂钓处。其水多出黑鱼,或亢岁,乡人乃屠犬豕洒血以激之,须臾间必兴云致雨,呼为仙人坛。台名祈雨坛。池深三四尺,周回不满三四丈,峻壁四合。上有二水,凑为垂瀑,乃山东第一奇观”;关于地方俗语的记载,如《双溪》原注:“上下华池之间,其源自双峰来,今俗呼为蚕溪石港”;关于异人异事的记载,如《翠峰庵》原注:“乾道中,邑人佘志源因折柳溪边悟解,聚徒稍众,即髙居之。自称曰翠峰”等等。

4.补佚诗集。题下注中常常引用诗文来描述景观,有些诗文可以用来补佚诗集。比如前面提及的描绘翠瀑亭的自然景观时,引用了蒋颖叔的两句诗,即“云窦落来如曳练,烟崖穿过似棼丝”之句。蒋之奇,宋人,字颖叔,《全宋诗》中没有记载其描绘九华山翠瀑亭的诗,后来汤华泉在《〈全宋诗〉补佚丛札续编》[7]一文中通过陈岩《九华诗集》题下注所记载的这两句,将其作为重要的文献进行查证,补佚到宋诗中。

5.注释典故。重议论、好典故是宋诗的显著特点,陈岩《九华诗集》也不例外,大量引用典故,与议论相结合,诗人在咏怀古迹之余,感叹时事,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诗人往往在自注中注明典故。比如《斧柯岭》“偶尔观棋忽烂柯,岂知胜负是如何。归来笑问人间事,恰是人间胜负多”,若读者仅读诗歌,可能不甚明白,题下注写到“中峰下。仙客围棋,方终,樵人斧柯已烂”,诗人引用王质观棋烂柯的故事,来讲述道家传说,充满神话色彩,也便于读者理解。题下注对典故的注释,尤其是对生僻的佛道典故的注释,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此外,陈岩题下注不仅注释典故,还注明对前人诗歌的化用,例如《秀绿亭》原注:“在头陀岭下,吴氏南庄前。后浚二池,取程双峰一水绿环绕,千山秀攒聚之句”。陈岩其后诗歌直接化用为“曾看双峰老子诗,秀攒绿绕妙天机。有人爱此无声画,更着幽亭相发挥”,陈岩注明化用前人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真实的一面,也无形中保留了前人的诗文,为考证前人诗文提供文献参考。

6.文献考证。宋人理性,重考证,陈岩也不例外,在诗集自注中,为了详细地追溯景观变革,往往引用史书、方志、前人诗歌等进行佐证,这为后人研究考证提供了便利。如《石屋》一诗题下注:“碧云庵上山半。内有程介翁、伯南、居晦等同游题名,介翁名太古,宋绍定中以僧应物、滕子京九华新旧二录,增以近时人诗文,编为《九华总录》”,题下注里详细地介绍了程太古所编的《九华总录》是以僧应物、滕子京二人所编的新旧二录,加上当时相应的诗文编撰而成的,为今天我们去考证《九华总录》提供了史料。再如《邃谷岩》一诗题下注:“程乂《山东图》云:在东藏源南。林谷深邃,人迹罕到。岩户髙敞,炎暑不及,乡人夏秋采樵,往往于其中持冰雪而出”,借用程乂《山东图》来描绘邃谷岩的环境。对于程乂《山东图》的记载也可以为考证程乂作品提供佐证。可见陈岩不仅是隐士、诗人,还具备了严谨的文献考证意识,这也是宋代地理历史考证蔚然成风的具体体现。

陈岩《九华诗集》题下注具备重要文献价值,为研究九华山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佛道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史料。对于题下注本身而言,不仅具备文献价值,作为诗歌的组成,还具有诗歌艺术表现辅助功能。

三、题下注的艺术表现辅助功能

题下注具备诗歌艺术表现辅助功能,表现在对诗集百咏诗诗歌特征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陈岩《九华诗集》百咏诗诗歌特征体现为艺术表现手法讲究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组合来描景状物,用典和议论相结合来感叹时事、表情达意;诗体特征上讲究组诗结构、七绝体式和题下注释。所以,在要求严格的诗歌体制内(七绝),更好地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诗人往往借助题下注,促进百咏诗特征形成。

1.对诗歌描景状物的辅助。《九华诗集》作为歌咏九华山地方风物的百咏诗,以《九华诗集》为总题,一共210首,每首皆以所到之处歌咏之景或歌咏之物为题,全方位展开对九华山自然景观、地方风物的歌咏。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地方风物时,喜用多种修辞手法,并加以组合,来描景状物,笔下的九华或秀美绝伦,或雅致闲淡,或气势壮阔。例如描绘“螺髻峰”一诗:

山无重数总蟠青,直北孤峰最有情。天巧绾成螺髻样,梳云沐雨百娇生。(《螺髻峰》)

诗人用拟人手法,把山峰描绘成一位秀丽、多情的女子,梳妆打扮,等待着自己的爱人,形象地描绘出九华山的秀美绝伦。对于这首诗,诗人可能是觉得比较好理解,在题下注没有过多地解释,但是有些诗歌的题下注在介绍景观特点的同时,有助于诗歌进一步描景状物,具备艺术表现辅助功能。如《二神峰》原注:“天池、凤栖二峰之间。髙下比肩,如兄弟然”,接着诗歌内容紧抓景观这一特点加以描绘,“伯仲怡然意甚真,齐肩握手笑相亲。云阴解驳排空立,秀出人间棣萼春”,从而题下注和诗歌相互补充,描绘出二神峰独有的景致。又如《悬水》一诗“日夜云间喷薄鸣,玉龙千尺绕山行。漏天泻下银河水,来作僧窗夜雨声”,诗人先是调动听觉和视觉,运用夸张、联想等多种手法,描绘出九华悬水的壮阔之美,在题下注里诗人引用王季文的诗句“翠屏横截万重天,悬水落成千丈玉”,不仅和诗歌内容相映成趣,而且也许诗人是从他人的诗句中得到启发的,才描绘出悬水的壮美。

诗集中有些题下注,本身就能作为独立的文学散文,可以独立于诗歌之外描景状物。如《中峰》题下注:“东藏源东。尊居于中,众峰环列,上睇日月,下见云雨。清泉迸石,翠雾凝空。昔有罗汉居之”,先写了中峰所在的位置,接着描绘出中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美景,和后面描写中峰的诗歌相映成趣。这类题下注大都是诗人描绘九华山自然景观时,为诗歌所作的注。诗人在自注中,抓住景观特征,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描绘。如《澌澌水》原注:“中峰北。西流,或贮或泓,散落石上如细线,声凄凄然”;《饮猿潭》原注:“漂溪上源,澌澌水流,散落石上,如溅珠喷玉”;《绮霞峰》原注:“龙池东。瀑布直上,旁临巨壑,林木尤美。朝晖夕照,粲若绮霞”;《翠微峰》原注:“升云峰下,天香岭南。凝烟积翠,朝暮如一”;《枕月峰》原注:“翠微峰侧,石云庵后,双峰、野螺峰间。其峰四平中曲,状如石枕。每山月初上,皎皎然耸峰而出”;《下雪潭雪浪亭》原注:“三汲水至此百余歩,惊湍骇浪,奔流涌激,长如喷雪”等等。细细读来,语言优美,犹如一段段简单的描景小散文,刻画着九华的山姿水态,具有独立于诗歌之外的艺术表现功能。

2.对诗人表情达意的辅助。作为宋末元初人,陈岩诗歌具备宋诗的特点,重议论,重才学,好用典故。诗人在隐居九华,遍览名胜之余,咏怀古迹,感叹时事,表达情怀,喜欢用典。诗集中运用大量的典故,尤其是一些佛道典故,来表达诗人的隐逸情怀。考虑到读者水平有限,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便于更好地表达情怀,诗人往往一面在诗中用典,一面在自注中说明典故,这样诗歌和题下注完美配合,题下注起到“历史的比喻”的作用,通过典故中的人和事的寄托,将作者的情志表达出来。如上文所提的《斧柯岭》一诗,诗人引用了王质观棋烂柯的故事,再如《翠峰庵》一诗:

缚屋山中数十年,薙茅诛棘旋开田。何须折柳溪边去,枯木寒林总是禅。

诗人认为佛理禅趣就在平常生活中,日常景物中,理解佛理不用折柳溪边,道理就在日常,议论之余,充满禅理禅趣。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陈岩在题下注注明:“乾道中,邑人佘志源因折柳溪边悟解,聚徒稍众,即髙居之。自称曰翠峰”,这样一来,读者就很容易理解“何须折柳溪边去”之意了,因此题下注对于诗人借助典故,感叹时事,抒情达意起到一定的艺术表现辅助功能。

宋诗好说理、好议论,陈岩诗集也不例外,《九华诗集》中一些诗歌不仅仅是简单的描景状物,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思哲理,诗人往往在自注中叙述景观特征之后,在诗句中表达情思和哲理,这样一来,自注对诗歌议论化特征的形成起到艺术表现辅助功能,比如《拱辰峰》一诗题下注写道:“文殊峰后。众峰罗列,低昂拱揖,若众星拱北辰”,从诗题到自注,交代了景点得名的由来、景观的特征之后,诗人没有写山峰的景致,却顺着自注,以山喻人,由物及人,发起议论,“水合众流同赴海,山分一岭独朝天。居髙素以谦为徳,日月倾心斗极边”,感叹品德高尚的重要性。再如上文提及的《饮猿潭》一诗题下注记载如下:“漂溪上源,澌澌水流,散落石上,如溅珠喷玉”,诗人以极富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饮猿潭的景致和特色,接下来的诗句“月照秋空风满林,孤猿渇饮碧潭深。我今忘我兼忘物,兀坐怡然不动心”,紧扣诗题,思绪万千,想象景致的奇特,诗人在优美的景致中流连忘返,物我合一,不仅是单纯的描景,更蕴含着诗人的情志,表达诗人隐逸之趣、隐逸之志。

陈岩《九华诗集》采用七绝体式,是诗人有意为之,也是宋代百咏诗重要特征,宋代百咏诗大多喜欢用五绝或七绝句式,便于描绘景观,便于地方志引用。七绝体式的运用,句式规范,语言精练,故而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诗人情志的表达,诗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往往热衷于运用自注进行辅助表达,因此,诗集题下注为诗歌文本服务,促进诗歌更好地描景状物、表情达意。

总之,自注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最早是在史学作品中出现,随着诗歌的发展,慢慢应用到诗歌中,到了宋代,宋诗宋注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诗人用它诠释诗歌文本,传递主观意图,引导读者阅读,记载文献信息,为考证考据提供了资料,此外,对诗歌艺术表现、诗歌的独特性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从文献价值和艺术表现辅助功能两个角度探寻了《九华诗集》题下注的意义和价值。《九华诗集》题下注为九华山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九华诗集》题下注研究,也作为宋诗宋注研究的个案,进一步丰富了宋诗宋注研究。

猜你喜欢

九华九华山宋诗
唐宋之别
九华山地质资源与地域文化的渊源
宋诗五首(书法)
一次难忘的投票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九华山景区的市场营销推广策略研究
小小展台
股神榜:冀东水泥、九华旅游、慈文传媒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
杜牧与会昌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