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河学院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1-01-15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哈尼族素养信息技术

许 薇

(红河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云南蒙自 661199)

随着信息技术浪潮的蓬勃兴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发展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着互联网高速运转的全新空间。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全球公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必要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应对全球信息化的一种基本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信息素养水平不仅影响着个人学业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也事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还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边疆安全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研究主要聚焦在教育、图书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新闻传媒等领域,其研究目的主要为了提升新世纪大学生信息素养,助力大学生专业、学术、社会适应等全面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素养概念界定分析、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教学实践研究、信息素养与专业整合实践研究、信息素养评估等。[1]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集中在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及医学类院校。在现有关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方面,主要聚焦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阐述,浅显的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看法建议,缺乏实践教学应用[1],与国内部分高校信息素养研究具有一定的差距,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凤毛麟角。此外,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看出,国外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其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应用社交平台分享协作能力已达到基本的要求,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仍不理想。[2]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信息意识不强、信息道德浅薄、信息能力较低、信息语言受限等问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地域环境、语言和文化、经济及基础教育落后等原因,信息素养基础能力薄弱。

二 研究设计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新要求,结合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研究成果,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信息素养内涵分析[3],主要从信息意识、信息检索、信息知识、信息利用能力、信息交流和传播、信息道德与安全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由于红河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学院作为唯一一所人才培养地方高校,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关乎区域内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改革进程和质量,对红河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红河学院哈尼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依托问卷星发放网络问卷,共获取问卷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24份,有效率为98.4%。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红河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哈尼族学生。其中:女生71人;大一学生24人,大二46人,大三26人,大四28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尼语言文学)专业学生58人,其他专业学生66人,其生源地主要分布于红河流域红河、绿春、元阳、金平及元江等5县。在对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红河学院相关部门领导、专业带头人、任课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便从不同角度分析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多维度听取、总结提升信息素养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三 调查结果

(一)特征分析

1.信息意识。这是大学生对信息时代重要性以及自身信息内在需求,是主动获得信息、识别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关键。[4]信息时代,哈尼族大学生的获取信息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意识逐步提高。在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中,使用各类数据库人数为38.71%、门户网站为59.68%、搜索引擎为70.97%、聊天工具为55.65%、通讯工具为53.23%。在信息获取中,93.55%的学生都会在课程学习中使用相关信息资源,79.03%的学生每月都会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但也发现存在部分哈尼族大学生对信息需求没有明确意识,学生信息敏感性较弱,不能有效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据调查数据显示,51.08%的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有明确的认识;27.6%的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质量满意;27.42%的学生从不关注学校教务信息平台;6.45%的学生从来不在课程学习中使用信息资源,27.42%的学生想了解就业、考研、留学方面的未来发展信息,可不知道渠道,还有20.97%的学生从不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2.信息检索能力。这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据调查数据显示,哈尼族大学生对搜索引擎的使用程度非常高,但检索方法单一,缺乏对检索结果的质量判断和调整能力。有93.55%的哈尼族大学生每周都会使用1次以上的信息检索,但只有54.03%的人数会使用类别和检索式等高级搜索方法;14.52%的学生不了解,也从未接触过信息资源和信息检索方法技巧的渠道和途径;52.42%的学生通过自学或与其他同学交流了解,但是从未接触过信息资源和信息检索方法技巧的渠道和途径;有16.94%的哈尼族大学生参加过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讲座,16.13%的哈尼族大学生学习过信息检索相关课程;83.06%的哈尼族大学生会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通过改变检索方式继续查找信息,但会使用一定检索策略来调整检索结果的学生仅为27.42%。

3.信息知识。这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3],直接决定着信息能力的强弱。在调查中发现,哈尼族大学生对常用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对信息技术发展新动态、获取专业前沿知识信息方式了解不多,只有哈尼族少数大学生善于学习和创造性应用信息技术。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大多哈尼族大学生利用过视频讲座、网络课程课件、数据库资源、英语/计算机考试资源、网络公开课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有52.42%的哈尼族大学生能够基本区分学术期刊与杂志,48.38%的哈尼族大学生能够基本区分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38.7%的哈尼族学生能够在博客、论坛、个人主页或期刊上发表论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有关的软件工具越来越多,且49.19%的哈尼族大学生使用过屏幕录像等新媒体工具,但60.48%的哈尼族大学生尚未使用过任何文献管理和分析、数据分析可视化软件。

4.信息利用能力。这是指将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通过已知信息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并综合运用,以创造新知识。哈尼族大学生对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评价、归类能力,但通过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还较弱。据调查数据显示,16.13%的哈尼族大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从不处理;22.58%的学生要对适用性进行判断;42.74%的学生要对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新颖性进行判断;9.68%的学生会对时间和观点进行归类管理;8.87%的学生会将其内容融入自己的需求或课题中,虽12.9%的哈尼族大学生会经常主动收集反馈信息并进行深入的反思性学习,但大多学生的主动性和意识都较差,有26.61%的学生从未进行过反思性学习。

5.信息交流和传播。这是信息素养中信息生成和传播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接收和利用的重要衍生。在调查中发现,哈尼族大学生信息交流能力相对较好,但获取信息的手段和交流渠道较为传统,制约了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调查数据中显示,84.68%的学生会使用网络获取或交流信息,大部分人会通过微信、QQ、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交流;70.16%的学生在应用社交媒体时会分享自己的照片、音频和视频,但15.32%的学生从不进行信息交流;只有22.58%的学生会利用博客、论坛等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甚至只有38.71%的学生会书写和更新自己的博客或建立个人网站。

6.信息道德与安全。在调查中发现,大多哈尼族大学生能够遵守相关信息道德规范,但网络安全方面知识还较为薄弱。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信息环境中只有43.55%的学生会对论坛信息进行思考与核实,并只有26.62%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性与经验发表意见。对于网络信息的使用,8.06%的学生都是不怀疑,且直接使用;14.52%的学生因怀疑,且一般不使用和传播;34.68%的学生因怀疑,如果使用和传播会进行粗略的询问和证实;37.1%的学生因怀疑,使用和传播会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证实;5.65%的学生因怀疑,并会举报或指出其错误。

(二)整体分析

为全面掌握哈尼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体分析,发现大多哈尼族大学生对获取信息的态度是理性的,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和相关途径明辨真伪;生源地为市县驻地的哈尼族学生信息素养明显高于生源地为乡镇地区的学生;高年级哈尼族学生信息素养也明显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对获取信息的态度基本不做适用性判断,有效获取手段多以咨询为主,能力、技巧的训练欠缺,有效获取信息方式在学习水平上体现不明显,高年级大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利用信息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并能够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难题。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哈尼族大学生中呈现出信息素养特别高和尤其薄弱两种极端现象;哈尼族女大学生中的信息知识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明显高于男大学生,对信息基础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也比男大学生扎实,但男大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解决问题、信息交流和传播方面的能力和主动性高于女大学生。

四 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

从红河学院哈尼族大学生的生源地来看,大多哈尼族大学生来自于红河州较为贫困山区,受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社会信息化欠发达,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虽然近年来国家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给予信息化建设大量投入,但由于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及其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等原因,许多现代化的优质信息环境和资源形同虚设,大学生接受不到最新信息技术知识,并在学习中缺乏有效实践,导致哈尼族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信息应用能力等信息素养非常薄弱。

(二)学校层面

1.信息素养教育缺乏原创性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依据国外学者的观点,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在照搬国内许多高校的经验和做法,未能形成一套符合本民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必然就忽视哈尼族大学生与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源地、基础教育、社会信息化程度、民族文化方面造成的差异,从总体上忽视了哈尼族大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的信息意识、心理、认知和情感的培养。

2.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和完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高校信息素养培养过程的设置,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目前,红河学院信息素养课程主要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开设了信息素养模块课程,每个大学生必须选修3学分课程,但是在课程开设中缺少信息或文献检索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未能在高年级结合专业学科特征开设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类的专业选修课程;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许多课程未能有效开展学情分析,针对不同需求、水平的大学生开展分类分层教学改革,都是整齐划一地让大学生从基本操作学习,过分重视操作层面的教学,不重视大学生对新技术跟踪能力培养。

3.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和知识更新,未能全面跟踪新理念和新技术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许多专业教师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信息意识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内容一成不变,对信息技术掌握不熟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

(三)个人层面

哈尼族大学生进入汉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校教育后,期待快速融入新的文化环境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和渴望。当代信息社会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出较高期望,哈尼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中感受到信息素养对个人专业学习、个人发展作用的重要性,但大学生对自身信息素养薄弱所产生的适应困惑、焦虑及为难情绪,导致大学生向积极和消极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五 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加强哈尼族大学生信息意识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信息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内涵的一致性决定了高校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学校可以从社会需求、民族文化发展传承以及拓展个人发展空间、成就自我等方面,开展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跨文化适应意识教育,培养哈尼族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将信息素养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不断激发他们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人才。

(二)围绕信息能力提升,构建贯穿大学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社会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应加大对信息素养课程的修读学分,并构建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低年级阶段,加强信息素养通识课程改革,使大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知识和熟练操作工具软件。针对哈尼族大学生入校时信息素养基础参差不齐,在信息技术通识必修课中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分级、分类、分层次教学,解决彼此间的差异问题。根据哈尼族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不足及其他实际需求,丰富信息技术通识选修课程类型。在高年级阶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课程整合学习,增强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科专业学习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可以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项目式实践教学,结合哈尼族文化特点,让他们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据资料分析、制作汇报课件、撰写论文等项目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学科专业学习服务的能力。

(三)创造良好信息环境,完善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保障

加强学校图书馆对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功能。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文献资源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可以针对哈尼族文化资源、数字图书、电子期刊建立完善的特色信息资源库,创建能够吸引哈尼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中心。提高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让他们积极介入学校教学,参与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教学中。健全和完善关于文献检索方面的帮助和咨询工作,定期举办文献检索、新购置的数据库、信息技术方面的前沿动态讲座,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营造良好信息化文化环境和氛围,完善校园一站式信息化管理建设,使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处于便利的信息网络环境中。通过加强基于校园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推进在线网络课程建设,使大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生活体验中不断提升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力。

(四)重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增强哈尼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性

将更多思想政治、心理疏导方面的专业人才纳入学生管理队伍,给予哈尼族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帮助大学生快速融入多元文化大集体,增强哈尼族大学生归属感和校园认同感,助力大学生取得学业成就。通过完善大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为哈尼族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和广阔的交流平台,让哈尼族大学生融入学校各民族大集体圈子,与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互相增进了解、彼此学习,在文化适应、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取得更快、更佳的效果。

(五)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哈尼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结合信息技术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学校定期对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信息知识;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创新等内容,形成学科专业教师常态化分类培训,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

六 结语

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是信息时代对高校赋予的新使命和新要求。不论是哈尼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并针对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探索、构建一种基于文化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哈尼族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