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趋势与现实路径
2021-01-15水兵兵
□文/ 水兵兵
(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郑州)
[提要] 政府会计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发展呈现出的三种重要趋势:信息化、高标准化和集中化,并探讨为顺应发展趋势高校可以采取的现实路径。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随着国家现代财政制度逐步建立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会计核算等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高校的角度而言,经费是其办学的重要保障,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行政支出、后勤保障皆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因此,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财务工作量和效率以及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很多高校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因此,研究高校财务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发展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在政府会计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呈现出信息化、高标准化、集中化等发展趋势。
(一)财务信息化。 尽管近几年高校财务信息化加速发展,呈现出智能化等特征,但高校财务信息化出现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姜广新等(2006),师秀清(2006),汤吉、游金彪(2007),武春江(2007)等在十几年前就讨论过财务信息化问题。但不同于以往,目前财务信息化已经通过扫描设备、财务信息平台(系统)等方式广泛渗透到预算、核算、收费、薪酬、个税、查询、财务档案等环节和内容。数字校园建设和发展还使教学、科研、资产、一卡通等校内其他信息系统能够与财务系统在安全的情况下共享数据与信息,打破信息孤岛。财务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打破信息流动障碍,加快信息流转,提高财务效率。财务在进行核算时,通常会涉及到多方面的信息,如固定资产信息、基础建设维修工程信息、科研信息、合同信息、学生信息等,而这些信息通常都分布在不同部门,形成多个信息孤岛。在财务信息化深入开展和普及之前,相关部门和学院的报账人员在报账时需要向财务部门提供很多所需信息,耗时耗力。在财务信息化深入开展和普及之后,信息孤岛现象不复存在,信息障碍被打破,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共享与自动流转,大大节省了报账人员的报账时间与精力。以网上报账为例,现在不少高校都推行了网上报账审批系统,报账人员不再需要拿着报账凭证去找负责人签字,而是将报账材料直接拍摄上传到网报系统,负责人直接在网上进行签批,这些做法可以使老师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活动中。其二,形成更加全面的信息流,为财务决策提供丰富完整的信息,提高财务决策的质量。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收集、处理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提供了条件,可以为财务决策提供绩效等方面的指标和依据,有利于做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财务决策。其三,便于其他部门或模块(如教务、科研系统等)调用必要的财务信息,降低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财务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还可以为其他部门提供便利。财务信息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信息,包括资产、负债、盈余、预算收支等重要信息,一些部门和学院在进行数据上报、申请、评比等业务活动时往往需要填写一些准确的财务信息。例如,资产管理部门填报资产统计报表、招投标部门进行项目投标、教师签订科研项目合同、学生部门申请学生奖励资金等,通常会需要学校的资产负债表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税号信息等。财务信息化后,不同的部门可以在已设定的权限内调用相关财务会计信息。其四,为学校师生查询财务相关业务提供便利。实践表明,当高校规模比较大时,财务管理的成本会快速增加,例如为全校师生提供财务查询的业务量大幅增加。而财务处网站建设、财务平台信息推送、财务处公众号的推出等财务信息化建设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将部分财务信息放置其中,全校师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查询获取自己所需信息,而不再需要到财务处进行查询。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公众号查询自己的工资、收入、报账、税收等信息,学生可以直接查询自己的学费上缴信息。其五,有利于学校和外部相关部门进行审计、检查和监督,共同筑牢学校内部控制“防火墙”,降低学校经济风险。财务信息化使财务查询变得非常便捷,有利于学校内审和纪检部门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上级部门可以通过财务信息查询实现对学校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这些都会督促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筑牢内控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经济风险。
(二)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财务信息化不但使以前财务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还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全面性”的要求。在传统手工核算方式下,由于效率非常低下,全面反映相关信息是不现实的。借助计算机、财务信息系统等可以轻松地实现录入和保存比较全面的信息。政府会计改革之前,传统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是单一的预算会计体系,而政府会计改革之后,开始实行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双核算体系,除了准确反映预算信息外还要更加全面地反映成本费用等信息。其次,更加注重绩效评价。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此要求下,高校财务管理除了做好经费投入工作,还将进一步做实学校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经费的投入产出比。再次,财务管理将更加精准和主动。信息化可以为财务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和数据,财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发掘数据背后更加重要的信息,将其运用到筹资、资金运用、财务分析、日常监管等财务活动中,使财务管理更加主动化、精准化。
(三)财务管理集中化趋势。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需求的规模也不断增加,与学校外部的经济往来也日益频繁(例如,为保证教学、科研而购置的设备物品等)。尽管资金规模也逐渐增加,但仍是相对稀缺资源,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有限资金,财务管理开始呈现出集中化趋势。通过组织、制度、机制等安排,对学校财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基于学校整体最优战略在全校范围内计划、使用和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资金运用到最该用的地方。不同于旧有模式下集中管理需要付出很大的管理成本,财务信息化发展极大降低了财务集中化管理的成本,通过财务信息平台(系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对学校所有财务的集中管理。
三、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现实路径
为顺应新发展趋势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快转变思路,构建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与学校实际的新财务管理模式。
(一)充分认识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政府会计改革是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深入理解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严格贯彻落实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通过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反映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为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在数据和信息的支持下,财务管理工作应逐步实现从“核算型”向“参与管理型”转变。
(二)加快推进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不少高校财务工作面临工作量与财务人员数量不匹配的问题,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在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时,应重点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构建综合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将预算系统、核算系统、结算系统、收费系统、工资系统等集成内置其中,实现财务系统内部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做好财务信息平台与教学、科研、资产等其他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在安全框架内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较大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师生日常报账、缴费、财务查询等提供便利。
(三)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新趋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人员除了要掌握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数据信息处理与分析技能。而目前,很多学校面临财务人员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年龄结构中,年龄较大人员所占比重较高,在专业结构中,财务会计专业人员比重较高,而具有计算机、大数据等专业背景的人员非常少。因此,在招聘新的财务人员时,不仅要看重其财务专业技能,还应综合考虑其在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平常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继续教育时,应增加财务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在财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总之,通过人才培养为学校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重视财务信息化带来的新风险,确保高校财务在稳健中发展。 财务信息化,既能够提高财务效率,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财务信息化更加依靠计算机软硬件,如果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系统发生故障就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丢失;财务软件还可能会遭受病毒木马的袭击导致系统瘫痪或数据被盗;财务信息化使资金结算变得非常便利,但如果结算人员的用户名和密码被他人窃取就会极易造成资金被盗,甚至产生巨额损失。因此,高校在财务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风险的防控,通过设立网络防火墙、财务专网、用户权限管理、内控制度建设、职业道德与财务安全教育等多种渠道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对财务的冲击,为高校财务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四、结语
本文集中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趋势与现实路径。随着国家现代财政制度逐步建立和财税体制逐渐深化,以及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正面临深刻变化,呈现出财务信息化、高标准化、集中化趋势。财务信息化有助于降低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提高信息透明度,形成更加全面的信息流,提高财务效率与财务决策质量,进一步筑牢内部控制风险防线。新趋势下,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准确反映学校的收入产出情况、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更加精准和主动实施财务管理活动等。而且,财务管理集中化也应进一步增强。
通过以上分析,高等学校应如何加快转变思路,构建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与学校实际的新财务管理模式:一是充分认识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快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四是重视财务信息化带来的新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与创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