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与地摊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21-01-15温柳笛赵雨彤孙名辉戴伟伟
□文/ 温柳笛 王 喆 赵雨彤 孙名辉 戴伟伟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石家庄)
[提要] 地摊经济在民间由来已久,是最具人间烟火气息的经营活动,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时至今日,地摊经济仍以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运营,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广泛存在着占道经营、购货渠道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在“ 互联网+”时代,地摊经济与移动互联融合发展的程度低,各市场参与者之间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推动地摊经济结构升级、效能提升,需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的步伐,提升各参与者之间信息共享的速率,促进地摊经济与移动互联的深度融合。
2020 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的基础上,中央提出“六保”新任务,其中保就业保民生被列在“六保”之首。地摊作为人间烟火气的代表,以其投资门槛低、受众广、灵活性高等优势成为拓展收入来源和提高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淘宝、抖音、快手、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也为传统地摊赋能,推动了地摊选品、货源更新的速度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地摊不再是网外之地。本项目拟通过调查当前地摊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状和问题,促进互联网与地摊经济的深度融合,解决流动摊贩货源、融资、销售等遇到的问题,提升消费者地摊消费的效用水平。
一、互联网与地摊经济融合发展现状
(一)地摊经济的供给侧分析
1、地摊经营者人数众多。 地摊经营门槛较低,对从业人员、技术、设备和资金要求不高,是退休职工、下岗人员和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实体店因为位置固定受众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实体店主和受疫情影响失业人群加入了地摊大军,来积累客户促进销量。
2、网红商品和项目进军地摊。 传统地摊商品主要以蔬菜水果、服装衣物、儿童玩具、生活日用品以及娱乐项目为主;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口罩、帽子、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也成为了地摊新宠;随着网红商品和娱乐项目刷爆抖音、快手等平台,地摊商户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近距离体验的机会,例如眼疾手快、网红“摇摆桥”、蹦床沾沾乐、挑战十秒、孟婆汤和口红机等项目,也有很火的大唐芙蓉园的不倒翁小姐姐,带来了一波不倒翁热潮。
3、地摊进货渠道多元化。 地摊的经营时间大多集中在一早一晚,地点会选择在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地摊商户的选品和进货渠道除了传统的批发市场之外,抖音、淘宝、拼多多和网红主播带货等都是流行方式。触网之后的地摊商品更新速度加快,能让消费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接触到网红商品和网红娱乐项目。
4、地摊销售服务网络化。 营销方式上,除了依赖传统客户口碑相传之外,大众点评、美团、微信群、微信朋友圈推广也大大拓展了客流,很多地摊商户借助团购平台来引流,薄利多销;支付方式与互联网融合度更高,除了少数高龄客户愿意使用现金外,基本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为主。但是,对于客户的服务相对滞后,没有专门的售后服务。
5、地摊经营以传统占道经营为主,微商、抖音等网上摆摊占比较少。 目前,地摊经营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街边占道经营为主,这样的方式不仅对交通会有一定的影响,还耗时耗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微商、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流行的当下,很多网红项目都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产品、活动等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而网上摆地摊也必定会是一个新的潮流,但是目前网上摆地摊的人数较少,网上地摊占比较少。
(二)地摊经济的需求侧分析
1、地摊消费者众多,消费的产品种类多样。 在地摊消费的人群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消费商品类型多样,且各有侧重。未成年人在地摊主要消费小吃、零食或者玩具等娱乐项目;年轻人主要消费的是网红饰品、网红零食和网红娱乐项目等,跟互联网的联系较为密切;中老年人在地摊主要消费蔬菜水果、日用品和服装鞋帽。
2、地摊购买商品方便快捷,但时间和地点不固定。 地摊商品价格低廉,性价比显而易见,消费者觉得满意即可立即付钱达成交易,购买过程快捷方便,无需等待;但是商家摊位的时间和地点不固定,能够得到的回头客有限,即使有的消费者想再次消费,也很难再次找到相同商家,因此售后服务也无法得到保证。
3、消费者了解商品的渠道增多,但是对于地摊商品的宣传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地摊经济缺乏商品的宣传,主要靠消费者自己发现商品,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传统地摊的经营时间、地点不固定,摊主也没有对消费者有一定宣传的要求或者对消费者实行好评、宣传有优惠等措施,所以消费者即使对所购买的商品满意,也很少会主动对其进行宣传。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了解商品的渠道渐渐增多,很多情况下是从朋友圈,或者抖音、快手等应用上了解有哪些商品正在热卖,比较受欢迎,从而购买该商品并发表自己对该商品的意见,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宣传。
(三)地摊经济的监管侧分析。 目前的监管方式与互联网融合较低,主要是城管实地巡查,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城管条例》的规定对地摊经营的营业执照、违规占道、阻碍交通等内容进行监管,但是这样的监管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并且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惩罚措施以罚款和没收摆摊工具为主,很少对地摊经营户进行正面教育,并且常出现暴力执法等问题。
二、互联网与地摊经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地摊经营不规范
1、地摊经营者占道经营。地摊不仅扎堆在人流量大、人口密集的地方,例如学校、商场、办公大楼的周边,还出现在烟火气旺盛的小巷里。同时,地摊经营者占道经营、沿街叫卖的不良现象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使城市秩序混乱。
2、地摊商品质量不过关。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地摊经营者进货渠道不正规,各类“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的产品充斥地摊消费市场,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一次性消费现象普遍。
3、 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部分地摊经营者售卖的是需要再加工食品,如烤冷面、煎饼、烤肠,这些食品多采用小液化气罐和插座板供能,在人流密集的早晚市场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摊位的位置对地摊的生意起到决定性作用,地摊经营者之间常为“风水宝地”而争抢。
4、垃圾处理不到位。 早晚高峰过后,地摊上产生的垃圾不仅有小吃摊位上的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还有地摊经营者的生活垃圾。地摊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强,垃圾无法及时得到清理,影响市容市貌。
(二)地摊售后服务跟不上。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网络购物的发展,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对地摊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很多地摊经营者流动性大,消费者维权无门的问题比较突出。
即使消费者拨打12315 来维权,由于地摊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基本呈现一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且两者之间所有的交流联系都在“钱货两讫”一刻结束,很多投诉后续处理无果。
(三)监管体系不健全。 对地摊经营者的监管方面,监管滞后问题突出,在没有互联网加持的情况下,城管部门无法及时纠正地摊经营者占道经营问题。监管部门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到位,监管部门只监管地摊经营者的行为,而相应的售后服务则不在其工作范围内。
三、互联网与地摊经济融合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在传统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贯穿三大主体:地摊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导致消费者对地摊商品满意度不高,监管效率低下,地摊经营者难以有效开拓市场等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经济活动者(消费者、地摊经营者)不掌握准确的关于市场活动的信息。例如,消费者不能准确的掌握有关市场价格或产品质量的信息,地摊经营者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消费者偏好等。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导致决策主体做出错误的选择。
(一)地摊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地摊经营中,地摊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所交易的商品信息掌握的情况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地摊经营者比消费者更了解产品的情况,尤其是产品质量、性能等方面,而消费者则对产品的具体信息了解不多。由于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同可能导致消费者做出“逆向选择”。例如,甲地摊和乙地摊同时出售款式相同的大衣,消费者从乙地摊购买了价格更低廉的大衣而没有从甲地摊购买价格略高质量好很多的产品,这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情况并不了解造成的,这样的现象增加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和试错成本。同时,也会引起地摊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由于来地摊购买的消费者普遍对价格比较敏感,而产品质量往往与价格成正比,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和增加自身利润,很多地摊经营者对同种款式的大衣会尽量压低进货成本,做出采用劣质面料、小作坊制作、销售三无产品等行为选择,最终导致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质优价高的商品从地摊市场上绝迹,地摊成为低价劣质的代名词。再者,地摊经营者大多是个体经营,流动性极强,而消费者对于地摊经营者的位置并不是实时掌握的,不能及时掌握地摊经营者的经营情况,比如消费者可能想去之前购买过商品的地摊买东西却因为地摊经营者没有出摊、不再售卖该种商品而扑了个空,导致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增加。
(二)监管部门和地摊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监管部门和地摊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监管的滞后。地摊经营者小本生意,往往相关证照不全,出摊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监管部门难以第一时间了解经营者的违规经营信息,只能在现场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周围居民反对声强烈时才能发现问题并出手整治,导致占道经营、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三)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也存在于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之间,导致消费者地摊满意度不高。消费者对地摊的产品质量问题、售后问题反馈无门。消费者保护协会也不能及时介入到地摊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得知地摊经营者的地点,通常投诉得不到解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后没有充足的证据维权,同时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也导致监管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四、互联网与地摊经济深度融合对策建议
互联网与地摊经济融合发展是顺应“互联网+”潮流的大势所趋,是利用互联网的“公开透明、便捷共享”的功能特点解决各地摊经济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地摊经济朝着结构升级、流程优化、体验提高、服务完善的高层次发展。
(一)政府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搭建多方参与的网络平台。 当地政府应牵头主导建立地摊者、消费者、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政府机构五位一体、共同参与的互联网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推进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信息透明、信息共享。要求地摊主进行实名认证并上传相应的经营资质和政府部门颁发的相关合格证书;要求地摊主在平台上记录每笔成交的交易活动,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建立消费者信息反馈搜集处理机制,征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意见,帮助地摊主了解不同消费者消费倾向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活动;引入并完善关键词搜索的精准识别功能,提高识别精度,优化整体;应与银行协调,利用数字金融手段,成立专门扶持地摊经济发展的低息专项贷款,解决地摊经营者融资难的问题;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牵头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应用地图巨头,地图大数据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联合应用,为底层个体经营者提供有效的摆摊地点以及摆摊时段,在促进商家增收提效的同时减少交通堵塞事件的发生,降低对周边居民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帮助地摊主在平台上建立专业的、全面的地摊经济网页,大力宣传,突出地方地摊特色,打造城市名片。
(二)监管部门要积极推进监管及时化、专业化。 成立专门监管地摊经济活动的监管部门,采取监管人员特定区域负责制,监管部门可通过参与地摊平台获取摆摊的具体区域,划区监管,要求地摊经营者线上打卡,线上确定地摊经营者是否按所划区域、自己所在被分配区域进行经营,可与当地公安部门协商获取监控调阅权,实时监测,及时监管;密切与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监督主体的合作,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在地摊互联网平台上辟出专门的栏目,向地摊摊主普及监管方面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对地摊经济经营全过程(包括前期商品采购、中期销售、后期服务等)宽层次、多角度进行监督;制定合理标准,根据地摊经营者的经营资质和以往的经营状况向地摊经营者收取质量管理押金;适当改变原有的人事任用标准,征收一些有互联网、经济学双重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
(三)地摊行业协会要创新服务方式,激发内生动力。 地摊协会可利用自身集群优势,从百度热搜、今日头条等新闻平台和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搜集潮流的网红商品,积极向本地商家推广;聘请专业的互联网营销人才为地摊主进行培训,提高摊主的互联网技能、互联网营销知识素养和对互联网新型商务工具的应用;在地摊主授权下联系淘宝、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采购,在征集地摊主进货需求下,批量进货,降低成本;以消费者对地摊商户评价的好评率、地摊摊主的售后服务水平、地摊商户的人流量等因素为指标,对本地商户进行排名,提高本地地摊商户的竞争意识,激发地摊经济活力和众摊主的创造力。
(四)地摊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互联网素养,提供优质服务。 地摊经营者在“互联网+”的时代潮流下,要不断提高自身互联网素养,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提高自身能力;要积极且合理地利用抖音、快手等流量自媒体平台,了解潮流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勇于尝试,大胆创新;聚焦正规产品,优化进货渠道,线下的传统渠道往往导致受众单一,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抵抗市场经营波动的能力较差,随着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线上采购不仅种类丰富,价格便宜,且采购流程、商品信息等电子化、透明化,也会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信赖,刺激消费者消费;增强保险意识,可向保险公司投保商品质量责任险,在转移风险的同时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客户服务机制,可以通过微信与众多消费者建立微信群,及时向消费者告知自己的经营动态,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增加客户黏性;增强环保意识,规范自身行为,摆摊结束后及时处理遗留下来的垃圾物品,保持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全面考虑消费者群体的差别性,对于一些不熟悉移动支付操作的中老年人,事先准备好现金;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渠道进行宣传,可通过向消费者红包返利、赠送购物券、代金券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宣传积极性;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网上店铺,融合现代物流产业,线上线下同时经营、协调发展,可以聘请网红主播来直播带货,促进销量。
(五)消费者要广泛参与,及时反馈,积极宣传。 消费者要积极借助地摊经济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商户排名、推荐指数等相关信息找到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地摊商户,最大限度降低试错成本;根据自己的购买体验,可当面或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向摊主提供合理化建议;利用自己庞大的互联网渠道资源,可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等互联网软件APP 为优质地摊商户进行宣传;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拨打12315 热线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积极维权;向消协维权未果时,通过参与互联网平台向监管部门举报不良经营者,必要时可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六)推动移动互联,创新地摊经济经营模式。 地摊经济以传统的路边摆摊售卖模式经营,占地、耗时,在时空限制的双重束缚下,效益较为低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要积极推动地摊经济经营模式的创新,推动移动互联、信息共享、网络化经营,解决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要利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和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客流,推动年轻的地摊经营者网络化、无占道经营,降低地摊占道对城区环境和市容市貌的不利影响,解决因时空限制而造成的消费者体验不高的难题。
地摊经济作为最富人间烟火气息的商业经营活动,与广大基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尽管在现行的地摊经营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难题和摆摊时间、摆摊空间的不确定影响了消费者购物体验和监管运营,但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将会催发新的高效的地摊经营模式,推动地摊经营网络化、数字化、多元化、绿色化,使地摊经济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