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改善观察

2021-01-1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人工实验组

孙 蒙

(睢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200)

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长期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衰竭,多种器官供血不足,例如心律失常会使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肾动脉供血不足等,引发机体发生不适且危害身体健康。而通过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能纠正缓慢心律失常,恢复心脏正常功能,但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需绝对卧床2-3天休养[2],患者在长期的卧床情况下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为此,本次研究进行以下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1 9例,女性2 1例;平均年龄(58.24±6.4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Ⅱ型的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1:10:9。

实验组:男性2 0例,女性2 0例;平均年龄(59.31±5.3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Ⅱ型的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2:8:10。

纳入标准:①符合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标准;②手术成功,未发生突发情况;③患者对植入的人工心脏起搏器有强烈的排斥反应。

排除标准:①患者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无法安装心脏起搏器;②患者不接受分组安排;③手术失败。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为患者讲解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各方面的运用以及取得的成果;在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应当注意的事项、日常维护等条目,让患者对心脏起搏器有足够的了解,日后能实现心脏起搏器的自我护理。②环境护理: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天热情况下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天冷情况下要做好足够的保暖措施,每天定时打开窗户通风,避免混浊空气一直在病房中使人感觉压抑、烦躁。

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①术后1天: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例如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进行腕关节活动、握拳运动。②术后2天:保持正确体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实施肘关节伸屈运动,具体操作,一手固定住患者术侧上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手腕,慢节奏的活动肘关节。③术后3~4天:需两名护理人员协作,一人负责稳定手术部位,避免皮肤牵拉,另一人负责活动患者术侧,缓慢进行肩关节外展运动、弯曲和伸展运动。④术后5天:患者采取半卧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两只手臂伸出、弯曲,做两只手臂的肘关节运动,但肘关节弯曲程度需保持在35°范围内。⑤术后1周:可尝试术侧进行提重训练,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逐步增加重量,恢复手臂肌力,同时在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康复操训练,以增强身体灵活性,有利于恢复正常生活。

1.3 观察指标

以心功能的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心功能恢复情况:完全恢复: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恢复良好:NYHAⅡ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即可引起心悸、气促等症状;恢复一般:NYHA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正常,低于日常活动量也可引起心悸、气促;未恢复:NYHAⅣ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悸、气促。恢复率=(完全恢复+恢复良好+恢复一般)/总例数×100%。

并发症:上肢静脉血栓、电极移位、肩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以SF-36作为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以表中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能力、精神健康等4个维度综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各维度分值上限均为100,分数越高,表示该维度状况越好。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纳入SPSS22.0版本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最终结果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状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恢复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恢复率为77.50%,两组相差17.50%,且两组比较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两组相差20.00%,且两组比较P<0.05,详情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社会能力、精神健康等各维度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各维度比较P<0.05,详情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恢复状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组别 生理机能/分 一般健康/分 社会能力/分 精神健康/分对照组(n=40) 62.42±6.23 68.92±5.37 52.33±3.41 70.29±3.15实验组(n=40) 73.66±5.84 77.29±6.54 60.47±3.52 81.42±3.24 t 8.325 6.256 10.505 15.578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位置:胸大肌筋膜面,电极接入心房的右心耳或右心室的肌小梁内[3]。人工心脏起搏器毕竟属于机体外的异物,在植入人体后因人体免疫反应,刺激心肌和心内膜造成局部水肿,但炎症反应在术后24小时会自行消失。由于心脏的搏动,起搏器会随着心脏节律跳动而移动,在刚植入起搏器时因固定不稳定起搏器易发生偏移,因此一般术后会强调患者需绝对卧床一周,以防起搏器脱离或移位。但长期卧床会使血液流动变慢,关节得不到活动,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心功能的恢复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经分析与以下原因有关:通过循循渐进的活动患者肢体,在保证不牵动手术部位的情况下活动四肢,促进患者机体内血液流动,有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减少,患者恢复速率加快,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有效促进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人工实验组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人工“美颜”
心跳可“发电”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人工制冷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