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1-15李景铧代建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甲状腺癌常规

李景铧,代建军

(昭通李景铧中医骨伤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由于当代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甲状腺癌疾病,临床上该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甲状腺癌疾病具有病程时间长的特征,主要影响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形成肿瘤。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甲状腺部位出现小肿块,晚期会出现声音沙哑、双肩疼痛等现象[1]。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微创手术普遍得到接收认可,不仅可以减少术中风险,还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出院。本文针对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2月所接收的96位甲状腺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6.82±4.37)岁。干预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24±4.18)岁。本次实验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相关资料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对患者实施麻醉,在胸骨上方做4-5cm长度切口,分离相关组织肌群,充分暴露甲状腺,分离切断悬韧带、甲状腺中静脉以及向下静脉,实施结扎和剪断等相关操作。其次,根据患者甲状腺病灶情况,确定切除面积,对其进行合理切除,保留引流管,进行术后缝合[2]。

给予干预组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实施麻醉,在胸骨上方做1-2cm长度切口,确定患者喉返神经和甲状腺静脉,对其进行结扎和剪断。使用内牵引甲状腺上级进行分离结扎,充分暴露甲状腺病灶区域组织,实施切除,保留引流管,进行术后缝合。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监测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沙哑、呼吸困难、低钙钠症状、喉返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情况和,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3.2 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观察该指标变化情况。

1.3.3 预后追踪

两组患者均追踪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术后6、12个月生存、复发情况,记录两组死亡率和复发率。

1.4 效果判定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好转,相关指标逐渐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严重,相关指标异常[3]。

1.5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计算检验,当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干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为3(6.25%),常规组人数为9(18.7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声音沙哑、呼吸困难、低钙钠症状和喉返神经受损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46(95.83%),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35(72.91%),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下 两组术前、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干预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n(%)]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术前、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s,pg/ml)

表3 两组术前、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s,pg/ml)

分组 n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干预组 48 43.03±7.25 16.02±3.58 15.36±2.98常规组 48 42.98±6.58 25.68±4.16 24.89±5.98 t - 1.027 13.578 12.736 P - 0.789 0.016 0.019

2.4 预后评估

追踪随访12个月显示,术后6个月,两组均未见复发和死亡者,术后12个月干预组未见复发者,常规组复发6例(12.50%),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者。

3 讨 论

甲状腺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大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小部分患者会在吞咽时咽喉部位出现异物感,随着病情严重发展,如果无法及时检查采取治疗,十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甲状腺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术式,主要分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两大类,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与甲状腺全切除术相比,甲状腺全切除术保留一部分甲状腺组织,可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避免术后完全依靠药物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4]。但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存在相对较高的复发风险,本次研究也发现,术后6个月,两组均未见复发和死亡者,但术后12个月干预组未见复发者,常规组复发6例(12.50%),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者,提示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甲状腺内部及周围神经密布,次全切术中操作难度较大,极易出现神经血管损伤,而全切术可有效减少分离、切除操作难度,降低血管神经损伤,进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甲状腺全切除术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较次全切术可降低5%~20%[5-6]。本次研究也发现,干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为3(6.25%),常规组人数为9(18.7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可知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安全性可靠。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干预组术后3个月(16.02±3.58)pg/ml和6个月甲状旁腺激素水平(15.36±2.98)pg/ml显著低于常规组(25.68±4.16 pg/ml、24.89±5.98)pg/ml,可知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综合分析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46(95.83%),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35(72.91%),可知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提示甲状腺全切除术疗效可靠。

综上所述,在治疗甲状腺癌患者过程中,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复发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甲状腺癌常规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常规之外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