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浇灌基础研究沃土 滋养临床根治之果

2021-01-15

科学中国人 2020年23期
关键词:营养学分子肿瘤

宋 洁

钱旭在南京医科大学2020年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发言

癌症通常是由多个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导致。因为诱因复杂,所以研究繁复,成果转化周期长。古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基础研究的每一步重大突破,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攻克某种疾病过程中的一小步,但诸多的一小步累积起来,由量变引起质变,就可能是实现临床医学对某个疾病从根本治疗的一大步。南京医科大学钱旭教授正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之一,从最初的仰望星空到如今深入其中的奋进征程,脚踏实地,钱旭不断用研究践行对生命科学的探索。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高中时期,生物课堂的学习为钱旭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显微镜下的细胞和组织,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埋下了一颗渴望探知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种子。虽然所学尚浅,但他从事生物研究的方向却很清晰。2003年,深爱生物学的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我们现在的研究中会涉及蛋白质纯化、细菌改造等,其实那时已经有所涉及”。本科的扎实积淀,为钱旭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钱旭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作为国内生物基础研究顶级学府之一,钱旭对研究所向往已久。然而在研究生考试中,钱旭未能如愿以偿。机缘巧合下,钱旭的调剂导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创始PI之一)被引进南京医科大学。从此,钱旭便跟随导师从事肿瘤基础研究,并与南京医科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博士毕业后,在家人的支持下,钱旭前往美国最负盛名的肿瘤研究机构之一——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导师的引领和指导下,他针对“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肿瘤细胞如何在营养供应不良状况下生存”的问题展开了具有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实验过程中,钱旭没少遇到麻烦和不顺,但凭借积极主动向他人学习和安静做研究的“动静结合”之法,他最终顺利完成了相关课题。

研究中,他首次揭示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在激活自噬促进胶质瘤细胞生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次揭示了能量感受器AMPK除了对糖、脂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调节作用外,还对另一类生物大分子——核酸合成具有调控作用,丰富了人们对AMPK这一能量感受器的认识。此外,该研究对于临床转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钱旭说,AMPK激动剂在临床需与其他靶向治疗策略联合使用,才能降低其对肿瘤细胞生存的保护作用。

两项研究成果后发表在生物医学顶级期刊Cancer Discovery、Molecular Cell杂志上。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奖励评选委员会对研究成果十分认可,他们认为:该研究扩大了医学界对肿瘤特性的认识,应用前景可观。于是,凭借此贡献,钱旭成功拿下了两项该中心学术奖励。同时,他还受邀分别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肿瘤代谢工作组论坛(2018年1月)和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七届金陵神经肿瘤国际论坛”(2018年12月)上作了专题报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犹他州Snowbird举行的肿瘤代谢领域国际顶级会议Keystone Symposia上,钱旭的壁报汇报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从国内认可到国际赞誉,钱旭不断在航线上加速前进,用实力证明自己。

2018年,在结束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怀着报效祖国和对硕博就读学校的感激之情,钱旭回到南京医科大学任职。母校再次展开怀抱,全力支持他的工作,除了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所在的公共卫生学院还为他准备了最齐全的实验场所,“基本上把所有最好的都给我了,非常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信任”。提起在南京医科大学的工作,钱旭满怀感动地说。

扎根基础从事营养与肿瘤代谢研究

正如水是生命之源,基础研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然而,虽然基础研究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但国内形势却不容乐观。

早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工作期间,钱旭就发现,美国基础研究领跑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钱旭说:“在知识储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国外可以发现基础知识背后的内容,进而进行创新性研究,而国内学者虽然研究成果与国外差距很小,但在原创性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创新,成为钱旭科研道路上不变的追求。

在分子营养学这片“黑土地”上,往下扎的是代谢小分子,它是生物学功能最直接的体现者,往上则是生物功能执行者蛋白质和生命信息承载者核酸,由此形成一张完整的营养吸收链。目前,在代谢小分子基础之上,钱旭重点关注两大领域:公共卫生和肿瘤的营养代谢。

在公共卫生领域,钱旭课题组围绕着人们“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的问题开展相关研究,试为人群健康提供理论支持。钱旭说,在分子营养学领域,基础研究仍停留在表象,未能深入细分。“以微量金属元素为例,从健康角度来说,它的营养价值是什么?进入人体之后发挥哪些作用?发挥作用机制什么?大多都知之甚少”。因此,明晰营养物质的作用机理,将对发挥营养素的健康促进作用、提高大众生活保健意义重大。钱旭从微量元素入手,开展分子营养学研究,试图以基础研究为桥梁,打通分子营养学和肿瘤学壁垒,实现分子营养学成果向肿瘤治疗转化。

而在肿瘤的营养代谢领域,钱旭主要聚焦于研究代谢小分子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以期通过干预肿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达到治疗肿瘤效果。钱旭说,以脑肿瘤为例,临床上发现IDH1突变会导致2-HG异常增高,这表明2-HG是一种肿瘤细胞代谢产物,可能在恶性脑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代谢小分子产物对肿瘤的发生或者治疗有没有什么作用,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所以理清代谢产物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用,是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项目其实还可以再拓展一下,对其他代谢小分子,也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研究。比如关注在其他疾病中,某种代谢小分子含量是否有异常,比如超高或者超低。如此,就可以拓展对代谢小分子功能的认识,延伸蛋白质作为生物学功能执行者的内涵。此外,通过代谢小分子含量高低,也可以看出肿瘤细胞的喜好,然后掐断生存环境,进行靶向治疗,也许对肿瘤治疗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分子营养学和肿瘤代谢的研究,钱旭希望能见微知著,触及更多枝蔓,最终为肿瘤患者治疗做一些实事。

指导学生

虽然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是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但在拥挤的赛道上,钱旭还是一马当先,收获颇丰。从基础研究角度,钱旭不断增加业界对肿瘤细胞特性的认识,为肿瘤治疗提供科学视角。“科研之路于我并不艰辛,因为身处其中,早已成为惯性。更为重要的是,收获了追求真知的愉悦。做创造性研究,困难可能会非常多,但只要有耐心,问题都可以解决。”钱旭郑重表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在此契机下,钱旭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将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从A+学科跃迁至国家一流学科甚至国际一流学科而奋进,不断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为世界肿瘤疾病防治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猜你喜欢

营养学分子肿瘤
《分子催化》征稿启事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对比学习“分子”和“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