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21-01-14张莹

健康护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张莹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社区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有1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占比为10.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D-二聚体与糖尿病史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后,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 患者年龄、D-二聚体与糖尿病史是导致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近期预后比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差,需要在早预防、早发现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进行护理,以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社区老年;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急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因其长期卧床,身体素质较差、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在缺乏运动、血流变缓、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引发静脉血栓形成,这也是导致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1]。本文选择150例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研究对象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60-85岁。其中,有1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占比为10.0%。患者年龄≥60岁,均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均为初发急性脑梗死,且经颅MRI或CT确诊。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无严重脏器疾病,发病时间不超过24h,精神、意识正常,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均良好。

1.2 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史、房颤史、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糖尿病史、D2聚体等,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有可能成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患者入院1周内进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统计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和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指标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0 d内死亡率。

2 结果

2.1 静脉血栓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150例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占比为10.0%。这一结果显示,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比较高。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2.2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D-二聚体与糖尿病史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后,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3 讨论

血栓最常起源于大静脉的瓣膜袋,静脉血栓好发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情危重、进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通常需要长期卧床接受治疗,极易诱发静脉血栓的情况[2]。一旦栓子脱落并跟随血液流动进入到肺、 脑等重要脏器,就容易引发栓塞,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同时,还对其疾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3]。在治疗方面,静脉血栓常采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偶尔也采用溶栓药物来防止血栓扩张和减少血栓大小。导致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而患者年龄、D-二聚体与糖尿病史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大的患者,要加强糖尿病史的筛查与D-二聚体的检测。在临床护理中,应采取全流程护理干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护理措施。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其发生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对于高危患者要予以重点观察,以便及早防范静脉血栓。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及静脉血栓预防方法。在临床护理中,要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抬高昏迷与偏瘫患者的下肢,加强患肢护理,根据患肢的恢复情况逐渐恢复肢体活动。如果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输液,还要保护好其静脉。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结合患者的学历、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的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以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给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药物护理作为主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之一,可起到有效的预防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口服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切实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要合理应用辅助器械开展护理,辅助器械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病率,其通过对患者下肢进行物理挤压,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术后下肢血液回流。在患者术后48h实施全面检查,采取观察及应用器械进行测试的方法,来判定患者的血液流通情况。每间隔6h开展一次下肢局部护理,单次护理时间为10分钟,实现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的目标。综上所述,社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较高,患者年龄、D-二聚体与糖尿病史是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敏敏.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青岛医药卫生,2021,53(05):389-391.

[2]林辉.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23):112-113.

[3]关春红,陈艳,陈明华,全洁.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5):685-686.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