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致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
2021-01-14韦庆勇
韦庆勇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情况。方法:对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做好用药监护,发现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因素,建议停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果:停止使用左氧氟沙星,根据患者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输注血小板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病情恢复。结论:强化患者的用药药学监护,能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药学监护;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5--01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主要是指因药物导致血小板数减少,低于正常值所引起的出血新疾病,依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分为骨髓移植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依据致病机制可分为血小板破坏增加、生成减少和消耗增加;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时,病情已经发展至严重,属于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从用药时间到发病时间最短可在数小时,长者可在数月,多数患者在用药后7-14天内发作,临床中所使用的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甚至还会出现肌腱炎、肌腱断裂、重症肌无力恶化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对1例疑似使用左氧氟沙星发生致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进行分析,探究左氧氟沙星的药学监护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23日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男,年龄82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3年,血压最高为200/100mmHg,2型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3年。目前已经绝对卧床。
1.2治疗经过
患者于1月23日入院接受治疗,药物为硝苯地平缓释片(Ⅲ)30mg/片,30mg,每日一次,每次30mg,口服,降压作用;碳酸氢钠片0.5g/片,每天三次,每次0.5g,纠正的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碳酸钙D3片,每片含钙500mg,维生素D3,200国际单位,每天二次,每次一片,口服,具有补钙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片,每天2次,每次20mg,口服,主要治疗冠心病,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天3次,每次5mg,口服,具有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由于患者肺部感染,给患者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剂量为100mL,每天1次,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月24日下午,经全学细胞分析,危急值回报血小板计数为5×103/L,血小板计数出现严重降低的现象,医生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无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现象。临床医生认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诱发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因素,建议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继续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1月28日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之后口服酸泼尼松龙片。血小板减少症所用的治疗药物及措施见表1。经过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值,出血症状得到基本消失,具体临床表现见表2。
2月22日,,血小板计数区域平稳状态,皮下无出血显现,肌酐维持在400umol/L左右,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可以准许患者出院进行调理治疗,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监测自身的血常规、肾功能情况。
2药学监护
2.1药师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患者在入院之前,血小板计数趋于正常范围,在第1日使用药物治疗偶,血小板计数逐渐降低,因此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就会怀疑是因药物所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药师通过仔细查看患者的用药的说明书、相关文献,发现药品中明确提到左氧氟沙星就有减少血小板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判断左氧氟沙星是诱发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建议临床医生停止对该药物的使用。
2.2左氧氟沙星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
药物致血小板减少机制包骨髓抑制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其中骨髓抑制性主要是指药物通过对巨核细胞的抑制,避免生成,或者巨核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主要是指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后,半抗原就会与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相结合,从而形成全抗原,进入患者体内后,就会激发产生一种抗体,或者是药物在体内与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免疫复合物,直接附着在血小板膜上,三者复合物再吸附在血清补体上,促使血小板受到严重的破坏或者逐渐减少。患者在2018年2月1日进行骨髓穿刺,穿刺过程中需要将骨髓抑制排除,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会相对比较大,因此,左氧氟沙星导致血小板减少可能属于免疫性的。
2.3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患者的年龄和特殊性人员都是诱发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因素。老年患者非常发生药品的不良反应,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比较多,联合用药的种类也比较多,研究结果过表明,联合用药一旦超过5种及五种以上,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会增加至6倍以上,再加上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进而导致以药物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长期积累在患者体内,而且老年患者的体内的液量也比较少,血浆蛋白相对也比较少,导致药物离型药物在患者体内逐渐增加,增加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特殊人群主要包括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
2.4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方案的选择
如果发现患者血小板逐渐减少,需要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则不需要接受其他任何治疗,对于出血症状在1-7d便可以自行消退。血小板计数在停药后的7-10d便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但是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在停止可疑药物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对症治疗,针对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促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回升。
3讨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的研究报道较少,但是对于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地威胁,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在早期及时做好用药监测,完成对症治疗。加强重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评估和治疗,不断在临床研究中总结药学监护的具体内容和要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药学知识,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同时在药学监护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水平,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庆秋,吴云.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J].药学研究,2018,37(6):365-367.
[2]黄燕,陈洁霞,汪燕燕,等.临床药师参与1例冠心病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病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8,27(12):827-829.
[3]方圆,刘相端,张一,等.临床药师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合并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10):1251-1253.
[4]邓秋连,李家文,车迪,等.万古霉素致儿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抗血小板GPⅡb/Ⅲa抗体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7,37(9):695.
[5]郭代红,胡鹏洲,朱曼,等.5336例利奈唑胺用藥人群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自动监测与评价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15(4):197-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