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育苗及病虫害治理技术
2021-01-14马红红
马红红
摘 要 油松对土壤的要求相对严格,且种植期间需格外关注油松幼苗保护工作,并做好病虫害防治,避免出现种植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油松种植价值,针对油松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油松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 油松;栽培技术;病虫害;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S79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29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别名红皮松、巨果油松,抗寒、抗旱性能良好,在我国辽宁、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得到广泛种植。油松比较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在-20 ℃的气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适应能力良好。随着国家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油松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生产价值,如对外科、内科疾病有良好疗效、可用于建筑与家居木材等,国家政府部门对油松等林木的种植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油松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1 油松形态特征表现及生产环境特点
1.1 形态特征表现
油松为乔木,树种高达25 m、胸径1 m及以上;树皮整体呈灰褐色或灰色,其表面形态以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为主,其裂缝及上部树皮以红褐色为主;树枝整体呈现出平整状态或向下斜展状态,小枝较粗;冬芽整体为矩圆形,顶端微尖,具树脂;针叶表现为2针一束,以深绿色为主,整体粗硬。其中针叶长度为10~15 cm,径约为1.5 mm,边缘呈细锯齿形状特点;初生叶表现出窄条形特点,长约4.5 cm,边缘呈现出细锯齿形状特点;总体来看,油松花期4~5月,球果于翌年10月成熟[1]。
1.2 生产环境特点
油松属于喜光且深根性树种类型,偏好干冷气候条件。油松比较适合种植在土层深厚且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在中性或钙质黄土环境中亦可良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油松无法在碱性环境中生长。从地理分布上来看,油松一般多种植于我国北部、西北部,比较适合生长于海拔100~2 600 m地带,在种植方面多以单纯林形式存在;从分布特点上来看,油松呈现出垂直分布状态,并沿着由东到西,由北到南的顺序逐渐递增。
2 油松育苗技术要点
2.1 苗圃地整理
应选择地块相对平整,土壤足够肥沃的地区作为苗圃地,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性,配备完善的灌溉设施。
2.2 整地作床
顺风向做底床,床底平、实,并根据地形的自身条件决定底床的大小,同时做好斜坡夯实工作,预防容器袋装营养土后边沿土塌陷;压住营养袋子,并搭建排水沟,防止发生涝灾灾害。
2.3 配土装袋
将准备好的腐殖质土过筛,清除杂质后,每立方米土加多菌灵、硫酸亚铁、吡虫啉粉剂各200 g预防病虫害,搅拌均匀后使用封底塑料容器袋装袋,将容器袋呈“品”字形靠紧排列。装袋时土要压实,袋要摆放整齐,袋间缝隙要用腐殖质土填满。装袋后灌足底水,目的是提高地温、镇实、保墒,使出苗整齐。
2.4 种子处理
种子采用雪藏法处理。冬季先精选油松种子,并用高锰酸钾浸种消毒1 h左右,然后用清水沖洗,将种子和雪混合堆放在室内,堆放好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2 cm厚的积雪并拍实。翌年春季播种前7~14 d取出,待雪化后将种子在雪水中浸泡2~3 d再取出种子,及时通风、摊开,每天洒水并翻动种子进行催芽。这样处理后种子发芽率高、出苗整齐、病虫害少。
2.5 灌水点种
当年4月中下旬开始下种,点种前灌足底水,灌水后使容器袋内营养土沉实,并将冲倒的容器袋扶正,塌陷、空隙处填实,待种子30%露白,床面表土松散无淤泥后,将处理好的种子每袋3~5粒点播于营养袋中,深不超过1 cm。点种后立即用腐殖质土覆盖,随点随盖,覆土厚度为1~1.5 cm,覆土要均匀,以防影响苗木顶土或者板结。
2.6 苗木管理
2.6.1 除草
为了不影响幼苗生长,待苗木基本出齐后要对苗床进行除草,不能乱用除草剂,最好人工除去各种杂草。锄草要做到“锄早、锄小、锄了”。在拔草前应喷水湿透,保持营养袋中的土壤湿润,以免拔草时损伤苗木。
2.6.2 施肥
苗木出齐后在6~9月,每月初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每667 m2喷施200 g;喷施1次植物施动力2013,每667 m2喷施25 mL,提高油松苗木的生长量及抗性。
2.6.3 造林
在油松造林期间,植被存活率也受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影响。造林需选择适宜位置,如干旱的低山地区阴坡或半阴坡。在阳坡造林作业过程中,需提前半年至一年时间整地,以增强土壤整体蓄水能力,改善植被生长环境,切实保障造林效果。干旱区域油松造林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如设置水平沟或水平阶等。油松造林环节也需严格把控林木生长、发育及产量,合理设置造林密度,保障油松树干通直,便于后期树木自然整枝。
现阶段,油松造林手段可分为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2种。其中植苗造林需要选择2~3年生幼苗,保障苗木整体的存活率。土壤解冻后需立即开展苗木栽植活动,一年半生幼苗最好选择在雨季栽植。
3 油松病虫害常见表现及治理方法
3.1 松针小卷蛾
3.1.1 发生规律
松针小卷蛾1年发生1代。通过老熟幼虫结茧的方式过冬,并在次年春天3月上旬化蛹,中旬开始初期羽化,4月中旬至下旬达到达羽的高峰期,整个羽化周期约为60 d。成虫后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将幼虫卵放油松叶鞘基部内侧。幼虫孵化后,可直接钻入针叶内吸收汁液,等到9月幼虫开始啃食单叶,9~10月幼虫吐丝将叶片包裹成束,幼虫在叶片内继续啃食,最终导致叶片枯萎。11月幼虫发展成为老虫,叶片因无法承载老虫而下垂、掉落,最终成虫结茧越冬。
3.1.2 防治方法
进一步加强营林管理,将针叶林和阔叶林混合过渡,促进幼苗林木加速生长,尽快郁闭,降低虫害风险。在小卷蛾幼虫发育时期或出现叶片卷曲的为害期,通过喷洒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杀灭幼虫,减少虫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2]。
3.2 果梢斑螟虫
3.2.1 发生规律
与小卷蛾生长周期相同,1年发生1代。幼虫初期在受虫害的球果内或嫩梢内通过吐丝拉网的方式过冬。次年春季3月下旬幼虫苏醒,继续啃食受虫害的球果,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成型,开始转移到雄花序内继续啃食,随后进入林木嫩梢和2年生球果中引发新虫害。受到严重虫害的球果基部会出现较大的蛀孔,并伴有螟虫吐丝黏附在松脂上的覆盖物。当年6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中旬发育为成虫。螟虫成虫后会在白天羽化,羽化时长为8~12 h,成虫羽化后不会直接飞走,而是在叶片上停留3 d后展翅飞翔,进一步啃食花蜜增加体力。随后雌性与雄性成虫进入交配期,并在交配完成后由雌性单产卵,产卵常见地点为林木嫩梢叶鞘的基部、针叶凹面、球果鳞片或树皮内,数量约为61粒,雌性成虫产卵后约在4~14 d死亡,雄性成虫在3~12 d后死亡。次年7月未被破坏的虫卵会随机孵化。
3.2.2 防治方法
1)加强营林的管控,特别是要增强对幼林的抚育,通过科学肥水,增强林木长势,提升林木抵抗虫害的能力。注意修枝的技法,减少留茬,切口尽可能平整,避免对枝干造成损伤,有效规避成虫在林木枝干伤口处产卵的可能性。冬季应对林木虫害干枝和虫害果实进行修剪处理。2)根据虫害趋光性的特点,通过黑光灯或高压汞灯吸引成虫,并进行集中处理;利用姬蜂、多种茧蜂等螟虫的天敌对林木进行保护;通过药物杀虫的方式,在幼虫过冬即将转移到雄花序的时间内,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3]。
3.3 松梢螟虫
3.3.1 发生规律
松梢螟虫1年发生2~3代,幼虫在枯萎的叶梢或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干受伤球果中越冬。次年5~7月苏醒,第1代幼虫在8月初至9月下旬苏醒,第2代在9~10月苏醒。
3.3.2 防治方法
1)做好幼林抚育工作,提前促使幼苗郁闭,减少虫害发生概率。修剪枝叶时应少留茬,保持切口平整,降低枝干出现伤口的可能性,避免成虫在枝干的伤口处产卵。在冬季护林过程中,应组织相应养护者对林木虫害干枝、虫害果实,进行修剪處理,压低虫口密度。2)与果梢斑螟虫处理方式相同,利用松梢螟的趋光性,可通过黑光灯和高压汞灯来吸引成虫,并进行集中处理。此外,能通过药剂防治的方式,在1代和越冬成虫出现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捕杀净600~800倍液等化学药剂进行幼虫集中处理[4]。
3.4 松赤枯病
3.4.1 发生规律
松赤枯病是一种病原菌为害病害,主要发生在2年生的松针叶上,每年1次。病菌会随风掉落在受病害的松针中,等到次年春季3~4月时长成囊孢子;4~5月随风进入松针的气孔中,侵蚀针叶;6~7月病害出现病症,并在7~8月达到高峰期,此时气候湿度较大,对孢子散发起到助推作用,导致病害广泛传播。在干旱季节,林木由于缺少水分,抵抗病菌的能力下降,易受病害侵染。
3.4.2 防治方法
主要是在每年春季和秋季下雨后喷洒50%可湿性粉剂,起到消灭病菌的目的[5]。
3.5 白粉病
3.5.1 发生规律
白粉病主要出现在油松的新梢与嫩叶处,可对油松花及果实造成严重为害。幼梢的白粉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期间的叶片会呈现出细长并上卷特征,叶片表面会被白粉覆盖。如没有对病害进行及时治理,后期油松将会出现整株死亡现象。
3.5.2 防治方法
针对油松白粉病,主要通过喷洒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福美砷等药剂进行集中防治。
3.6 轮纹病
3.6.1 发病规律
轮纹病是油松常见病害,对油松生长造成巨大威胁。轮纹病多出现在油松果实与枝干处,在枝干感染轮纹病后,皮孔周边会出现红褐色病斑,边缘开裂,表皮逐渐粗糙。如没有对轮纹病进行及时处理,后期油松枝干将逐步腐烂。
3.6.2 防治方法
现阶段,针对油松轮纹病的防治方式主要是采用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等药物喷洒在患病枝干处。
4 油松移植管理技术要点
在油松栽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重点把控油松移植期间的管理工作,选择合适的栽植技术手段,切实保障栽植后油松的存活率。在苗圃对油松开展2~3年的培育管理后,即可对油松进行移植造林。
移植油松需注意选择顶芽饱满、根系完整、生长效果良好且无病虫害的油松幼苗,移植时间尽量控制在早春。起苗时应注重保持油松主根系的完整度,使用带土球方式,加快油松苗木缓苗速度,切实保障油松存活率。采用合理的方式维持油松苗木内部含水量,尽量缩短苗木移植时间,避免苗木根系裸露在外超过4 h。油松移植应选穴栽手段,确保栽植穴面积满足根系舒展要求。
油松移植后应做好松土与蓄水等抚育管理工作,进一步保障油松苗木生长效果。虽然相较于其他树种而言,油松具有良好的耐贫瘠性,但移植后的油松还需为其补充足够的氮肥、磷肥与钾肥,确保油松树干笔直,生长状态良好,在扩大地区植被面积和改善自然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结语
油松栽培要求从多个方面针对油松栽培技术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同时种植人员在栽培过程中,应对油松病虫害防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可结合油松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治理,从根本上保障油松生长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凯.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8,38(6):184.
[2] 王鹏侠.油松的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管理[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26-227.
[3] 贺爱军.油松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9):76-77.
[4] 温乃光.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206.
[5] 赵红艺.油松繁育及栽培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21(5):175-17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