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栽培技术
2021-01-14辛喜凤严景洲田丰李建兴陈希
辛喜凤 严景洲 田丰 李建兴 陈希
摘 要 鸡腿菇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食用菌类,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菌类蔬菜之一。为满足市场需求,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对鸡腿菇栽培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从选地、栽培时期选择、培养料配方、出菇和采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鸡腿菇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鸡腿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15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被誉为“菌中新秀”[1]。子实体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且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鸡腿菇在全世界皆有分布,近年来人工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已成为国内伞菌目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由于它对营养、温度、湿度、空气、酸碱度、光线和土壤需求严格,不容易获得高产,因此针对鸡腿菇的生长习性及环境要求,总结概括了鸡腿菇栽培的技术要点。
1 栽培场地选择
鸡腿菇可在室内、蔬菜大棚和日光温室内栽培。栽培形式可选择熟料袋栽、发酵料袋栽和发酵料床畦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发酵料袋栽,菌丝长满后,脱袋畦栽覆土出菇[2]。菇房应选择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远离污染源的场地[3]。
2 栽培时期选择
鸡腿菇是一种中温偏高型菌类。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2~26 ℃,以24 ℃左右萌发最快;菌丝生长的温度在3~35 ℃,以24~28 ℃生长最好;子实体生长温度8~30 ℃,在16~22 ℃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河北省栽培鸡腿菇主要在春秋两季,出菇期应避开炎热的夏季(6—8月)。秋季栽培可于9月上旬播种发菌,10月上旬覆土出菇。春季栽培可于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播种发菌,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覆土出菇[2]。
3 培养料的配方
栽培鸡腿菇原料很广,许多农林副产品都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都可用来栽培鸡腿菇。常用的主料有玉米芯、棉籽皮、锯末、麦秸、稻草和豆秸等;辅料有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尿素、石灰粉、石膏和磷肥等[4]。科学选择培养料的配方至关重要,它决定了鸡腿菇的产量。鸡腿菇培养料的配制方法有多种,现主要介绍3种配料容易获取且成本较低的配方。配方1:玉米芯45%、麦秸(或玉米秸)40%、麦麸10%、氮磷钾复合肥1%、石灰3%和石膏1%。配方2:麦秸(或玉米秸)60%、玉米芯25%、麦麸皮10%、石灰3%、过磷酸钙1%和尿素1%。配方3:玉米芯40%、豆秸屑46%、麦麸皮10%、石灰3%和石膏1%[2,5]。鸡腿菇属腐生性真菌,栽培料需进行发酵处理,以利于菌丝吸收发育。
4 装袋接种
将各种原辅料称量好,把可溶性辅料先溶于水中,然后均匀混合于培养料中充分搅拌。含水量70%左右,pH值应为7.5~8.0。菌种袋以17 cm×35 cm或15 cm×32 cm的塑料袋为宜。装料完毕,将料面压平,并在正中向下打一个通气孔道,将袋口扎紧。装袋完成后,即可进行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0%~15%。
接种完毕,置于消过毒的发菌室内,遮光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30 ℃,湿度80%,约30~35 d菌丝可长满袋。
5 脱袋覆土
利用壤土作为覆土材料时,覆土厚度影响菌丝发满土层及现蕾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二者与覆土层的厚度成正比,所以应科学合理地选择覆土厚度。覆土厚度3~6 cm,以4~5 cm为最好;覆土厚度不同,土层所含营养不同,土壤微生物、水分、气体含量等理化条件不同,从而对鸡腿菇产量造成影响。栽培时为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可把土层控制在4~5 cm,但最少不能少于3 cm[6]。
在传统的覆土材料中添加秸秆发酵料可以提高鸡腿菇的产量和品质,如麦田土、菜园土、腐叶土等。张勇等研究表明,相比于麦田土和菜园土,腐叶土的孔隙度较大,营养成分较高,持水量也高,采用腐叶土进行覆土有利于鸡腿菇产量的提高[7]。
6 出菇管理
覆土盖膜后10~20 d,菌丝即可布满畦床,并逐渐扭结形成丛生或单生的菌蕾。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要做好调温保湿、通风、换气和光照管理。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散射光,在微弱的光照下长出的子实体洁白,表面光滑,出菇期间应减少光照,使其处于弱光下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应根据出菇量灵活掌握通风量和通风时间,低温季节每天中午通风2~3 h,高温季节傍晚和早晨通风,阴雨天可加大通风[8],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当出现白色纽扣大小的原基时,应防止直接向菇体喷水,可改为周围开沟漫灌,保持湿度。当子实体长到圆柱形或钟形时,可直接向菇体喷水,在出菇后保持85%~90%的湿度。进入生长期后,温度应维持在16~18 ℃。
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鸡腿菇质量和产量的关键,要注意虫害和病毒菌害,主要的虫害有螨、菇蝇等,病害有木霉、叉状炭角菌、胡桃肉状菌等。在生产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防治鸡腿菇病虫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农业防治:选择优质高抗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轮茬种植。2)物理防治:通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双波灯诱杀害虫。3)生态防治:在鸡腿菇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调节好温度、水分、湿度、光照等。4)药剂防治:防治螨类可用20%三氯杀螨砜1 000倍液、50%敌敌畏800~1 500倍液、克螨特500倍液、洗衣粉400倍液等喷洒菇房及料面;产菇期一般药剂难以渗透,且对菇体为害较重时可采用磷化铝熏蒸杀灭;防治菇蝇可喷洒80%的敌敌畏500倍液或悬挂敌敌畏棉球熏蒸,也可用500倍液的辛硫磷喷雾;防治木霉可用0.1%~0.2%多菌灵溶液;防治胡桃肉状菌可用0.2%多菌灵或波尔多液喷洒床面,也可用50%多菌灵或700~800倍液百菌清交替喷雾[9]。
8 适时采收
鸡腿菇生长成熟快,且易开伞自溶而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其采收一般遵循“宁早勿晚”的原则。当子实体长至圆柱形,颜色由浅变深,菇体结实不中空,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盖与菌柄未分离,菌环刚开始松动时,采摘最好。
采收时,用手捏住菌柄下部轻轻旋转拔起,成丛的要一块采,切忌用刀片切断菇脚使其留在营养土或培养料上。第1茬菇采收后,将营养土表面清理干净,待4~6 d菌丝恢复生长后,及时补土并喷洒石灰水,12~14 d即可进行第2茬菇的采收,可连续采收5~6茬。采收后的鲜菇可供市场鲜销,也可进行盐渍或烘干处理。
参考文献:
[1] 胡文华.菌中新秀:鸡腿菇[J].中国土特产,1999(2):20.
[2] 李保华.鸡腿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7(12):27-28.
[3] 谢建保.鸡腿菇无公害生产技术[J].河南农业,2011(21):20.
[4] 贾妉萍.北方地区鸡腿菇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8(9):197.
[5] 郭蓓,陈雷,王家才,等.鸡腿菇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8):32.
[6] 米青山,杜纪格.鸡腿菇不同覆土厚度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5(1):37-38.
[7] 張勇,杨杰,翟飞红.不同覆土材料和方式对鸡腿菇出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0):1631-1633.
[8] 吕娜,杨元超,文永国.鸡腿菇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5(10):90.
[9] 高秀娟.浅谈鸡腿菇病虫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2):9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