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古代书信

2021-01-14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晚辈正文司马迁

书信重在实用,以陈述为主,而论事、抒情,写景等,无所不宜。书信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传统。《文心雕龙·书记》中说:“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可见,写信贵在敞开心扉,尽所欲言。古代许多流传广泛的名篇,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直抒己见,发泄愤懑之情,全都酣畅淋漓,毫无掩饰,不愧为显示心声之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像上下款的称呼,因人而异;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有许多习用语;抬头、空格等,也有通行的行款。

书信大致可以分为给长辈的、给平辈的、给晚辈的三种。上款写受信人,下款写作书人,中间叙正文,三种书信均同,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却都先写自己的姓名,后列受信人。如《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太史公,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牛马走,为司马迁自谦之辞;再拜,表示行礼;足下,对任少卿的敬辞。这种先署己名的格式,直到近代仍有人沿用,不过不像先写受信人上款的那样普遍。

给长辈写信,上款当然不具名,旧时在称呼之下要加“大人”,后面还得有敬辞和领起正文的习用语,如对父亲,一般上款都写“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末尾写“敬请福安”和“男某某叩禀”的下款。从前向长辈言事,要措辞恭敬,书信行文,相應的有许多讲究。以给老师写信为例,上款“大人”下的敬辞,多用“座下”“道席”等。正文之前,可以“敬惟”领头,表示问候。下面接写正文,叙述事情,就是一种常见的格式。老师为传道授业之人,故称“道履”(“履”指起居行止,实际是说身体);弟子要侍奉老师,所以没见老师的面说“违侍”或“失恃”;“高山仰止”,亦多表示想念老师。书信用语须切合双方的关系和身份,于此可见。

朋友之间通信,或称仁兄,或称先生,视关系亲疏而定。称呼下面的敬辞,一般用“阁下”“执事”等。“足下”,在战国时多称君主,后来成为书札中的普通敬辞,习惯用于比较亲近或年轻的朋友。

给晚辈子侄写信,比较随便,往往于开头直呼其名,书“某儿见字”,末尾问好与否,也不一定。若致函后进或世交晚辈,则与一般朋友通信无大区别。

(节选自刘叶秋《略谈古代书信的格式》,有改动)

猜你喜欢

晚辈正文司马迁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医学生毕业论文现况分析
司马迁拒受玉璧
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
户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