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2021-01-14
时事新闻
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中国将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方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一年前,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他引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这句中国古语,意在强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
时文还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原典
铭曰: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由圣与贤,或为霸强。建不克嗣,济北疏疆。齐人德之,其族称王。……乃金石刻,揭于道陲。松耶柏耶,有洛之湄。过者必下,来观信辞。——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释义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采用了比兴手法。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才高耸起来的,水是由点滴积聚才长流不断的。两个“积”字,突出了量变的作用。不断积累,山可高,水可长,点滴努力,铸就成功。
文本解读:刘乃赫
角度一:“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去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各方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角度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过去10年,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一长串绿色发展“成绩单”,见证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奋进步伐。
运用示例
地大物博的祖国领土上,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帧景色,蕴含着我们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自然对我们的包容。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你看,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的公布将每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美景尽展眼前:位于青藏高原之上的三江源冰川矗立,雪山耸起,荒漠戈壁;四川岷山之上簇拥1600多只国宝,又名“大熊猫的栖息地”;滿山雪林的东北蕴藏着最大规模的东北虎豹定居种群;海南的热带雨林里万物有灵,生生不息,是海南长臂猿唯一分布地;武夷山之上地貌历史文化层层累积,是世界著名生物模式标本产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是生态文明的创新。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国家代表性,坚持全民公益性的三大理念在山川河流的美景下深入人心。
生态保护的责任不只由政府和祖国来担当,还有每一位热爱自然的公民也在奉献属于自己的那份薄力,层层累积、滴滴相聚,汇聚成翻滚的黄河,堆叠成巍峨的山巅,在祖国河山秀卷上画出了一笔又一笔深深浅浅的绿。那抹黄色边缘的浅绿位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是郭玺三代人的接力驱走了沙漠的黄,抹上了新鲜的绿;那抹浓重又刚劲的深绿是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守护者”们涂抹的一笔又一笔;那一个个如萌芽破土的新绿是新一代青年为生物多样性呼吁而奋起之绿……“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地球孕育了万千生命,就让这万千生命结合为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
(编辑: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