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

2021-01-14司徒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流行语文字语言

司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种种网络热词、缩写、互联网黑话层出不穷,人们张嘴就是“yyds”“绝绝子”“无语子”……一个热词过去了,总会有无数个“梗”还等在后面。微博上,一条“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get过一种丑,叫累丑”,得到热议并形成一个阅读量6亿的话题。根据原博主的定义,“累丑”,指因为连续熬夜、加班、高强度劳动、没得到良好休息,而呈现出枯草一样被吸干的丑感。但有人马上戳破了大家这种“收获了新词”而兴高采烈的心情,“看来网友的平均语文水平,已经退化到不会打‘憔悴’这两个字了”。

这不是个别现象,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受访者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相关事件

被污名化的“伞兵”

近来,在社交平台、网络社区,在直播间、游戏里,“伞兵”一词频频出现。究其原因,只是由于伞兵的拼音缩写,与某不文明词语相同。

伞兵,又名空降兵。70年前,由5000多名战功累累的战斗英雄和功臣模范组成的空军陆战第一旅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

伞兵象征着英雄气和胜战魂,代表着光荣和勇气。就是这支队伍,在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战胜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创造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就是这支队伍,在1998年特大洪水威胁长江两岸千百万人民时,闻令而动,1.5万名空降兵日夜守护在最危险的荆江大堤;就是这支队伍,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冒着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指挥的危险,从5000米高空伞降震中孤岛茂县,在绝境中打开了一条生命救援通道……

这是一支从诞生之日就英雄齐聚、光彩夺目的队伍,也是一支永远搏击在蓝天和大地之间,不断谱写新传奇的英雄之师。这样的英勇之师、威武之师,绝不该被污言秽语指代!

“绝绝子”与“我emo了”

“绝绝子”,既可以形容粉丝对偶像的美貌妆容、业务能力的赞叹,也可以形容某些好吃、好看的事物,漂亮的穿搭。还可以形容你对某件事的愤怒、无奈、无语。

一个“绝”字,没有具体含义,只强调程度,再加一个“绝”,以及从某选秀节目里衍生出来的“xx子”句式,一个反复强调程度的万能词汇就出来了。与此同类型的,还有“yyds”,衍生于电竞圈,专门形容你对人或者事物的极致称赞。

Emo则是emotional的简称,指代一切心情不好的瞬间。比如“我emo了”,可以指代:我难受了,我抑郁了,我焦虑了……万物皆可绝绝子,万物皆可emo,都是包罗万象的词。

当激动只剩一种情绪,悲伤也只剩一个样子,你永远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新词用来代替某一类情绪。

“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

2021年1月,一个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豆瓣小组成立,如今已有超过15万小组成员。这里的“失语”,不是生理上的哑巴,也不是病理上的语言功能障碍,而是组织语言能力的退化,自我表达能力的衰弱。他们常常张口难言,说出的语言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所想要说明的意思。就像其中一个组员说的:“心中憋着无数杂乱無章的念头,但总也抓不到关键词将他们组成句。”

在小组里,寻求某个网络流行语的替代用词是很常见的内容,比如“求问‘绝绝子’可以用什么代替”。“除了说‘加油’,还可以怎么鼓励和安慰对方?”“怎么表达事与愿违?”……而练习帖则是网友们用于日常积累的帖子,其中涵盖的题型不尽相同,包括“看图说话”“接龙”“情景描述”等多种形式。在练习帖里,一位网友出题,其他网友在评论区作答,没有人评判答案的优劣,有的只是致力于点滴积累的默契。

事件解读

角度一:有人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话痨,在群里、朋友圈里、论坛上常常很活跃,抛梗、接梗如行云流水,表情包比谁都多,段子一个接一个,张口就是流行语,喋喋不休。其实,这正是失语的病症之一,离开这些社交平台和网络流行语,便不会说话了。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久而久之,你就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曹林,新华每日电讯

角度二:我们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是伴随着思考、理解文字的过程,这需要具备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的境界,是能够获得精神的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单一化、模式化的“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却无法提供这样的思维能力。——杜浩,《中华读书报》

运用示例

互联网的确是盛产新词新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表达形态,拓宽了语言空间。但是,不是什么词都达意,也不是什么词都相宜。人们记住了“给力”“点赞”“刷屏”这样的网言网语,不见得会接受“某丝”“某奴”这样的称呼标签。事实上,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交流,无可厚非,甚至能产生情感共鸣。不过请记住,词语纵然有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语言即便有流变发展的过程,但新表达、新释义、新词组应该为语言文字注入生命力,而不是成为言语的“慢性毒药”。——钟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这是一个语象激变的时代,网络话语体系中的潮流大多是泡沫,时效性一过,泡沫便会迅速破灭。我们与其感叹这些带“梗”的网络流行语使用需要“解码”“编码”太过复杂,不如与这些网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拒绝,不亲近,这总好过陷入快速记忆,再快速忘却的漩涡中疲于奔命……我们还应看到,一段时期流行的语言、文字,其实是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相互渗透,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诸如“yyds、绝绝子”等网络语言的泛滥,实际上是反映出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文化上的警醒。——杜浩,《中华读书报》

事件反思

一、多读纸质书少看视频,创造默读和静观的主动思考空间。

当你看短视频时,多会处于一种节奏感染或放空状态,很少会跟着思考,更不会有“把它说出来写出来”的同步思维。而读书不一样,读书是从容、双向和可以反复的。默读的孤独性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建构“理性自主的自我”,让思维在默读和静观中保持文字生成的活性。

读书,要读整本书,读原著原作,拿着纸质书去读,千万不要迷信“让别人替你读书”。一个失语者的反思很有道理,他说:“公众号、微博、B站、知乎……有很多地方可以获取知识。一本很厚的书,总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则视频讲完。看这些东西,好像也能获得知识,但就是很不对劲。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很零碎,所以很难帮人建立一个思想谱系,也很难被用于‘再输出’。”

二、多创造机会自己去秀,少看脱口秀。

脱口秀很少是临场脱口、语言天赋的体现,多是写好的文案然后照着提词器念,营造剧场“笑果”。看脱口秀只是娱乐,并不能提高你的文字表达和交流欲望。实在觉得语言干瘪贫乏的话,多看文学经典,积累对美好事物的丰富表达力。柯勒律治在他的《传记文学》中谈到,一群旅行者凝视一股急流,突然喊出“多美”,作为对令人极为感叹的景观的特征的一种含糊表达,他是很鄙视的,觉得退化的词汇“多美”使多姿多色的整个景象失色。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功能就是,描绘隐于语词之后的生动的情感。

三、戒除对网语、省略、表情包、奶化语言的依赖。

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有意识地用“生活语言”替代那些脱口而出的“魔性语言”。不要把碎片化的朋友圈状态、微博当成表达,养成把想法寫成长文字的习惯;不要让网络社交替代现实社交。

——曹林,新华每日电讯

运用示例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离不开时代和语境的变化。它们具有互联网式的娱乐色彩,并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然而,这种快速、简单的语言形式也在消解着我们的正常表达。对流行语的过度依赖,不失为一种思维上的懒惰。如果所有表达都以网络热词替代,套进一种单一的范式里,最终会使我们忘记语言原本的丰富性,成为“文字失语者”。

当我们被卷入网络流行语的洪流时,或许也要偶尔抽身,思考一下如何才能不丧失更优质的表达。——公众号Lens WeLens

语言不只是工具,文字也不只是说出、写出来的话,它是一种受思维支配、有活性的、需要保持训练才能自如表达的东西。哲学家梅洛·庞蒂说得好,说话人并非在用言语表达某种既成的思想,而是在实现它。表达是具有创造性的,从“所想”到“说出”是极为艰难的工作。也就是说,言语和文字表达并不是现成的,它是一个生产和创造的过程。

依赖梗、表情包、流行语的人之所以“失语”,是因为在“被梗说”“被表情包说”“被流行语说”中,失去了思考过程和文字的自我生成能力。把梗当成现成的外套,渐渐就失去了用自己的语言给“想法”穿上衣裳的文字力。——曹林,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流行语文字语言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