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永安——“50后”UP主的诗与远方

2021-01-14许晓迪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伙儿复旦中文系

许晓迪

城市鸡娃VS小镇做题家,他们的人生差别有多大?6月29日,B站更新的一条视频中,UP主梁永安发出了“每期一问”:“如果你觉得差别大,请扣1;如果觉得差别不大,请扣2。”

这位“50后”的复旦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在2020年10月注册了自己的B站账号。“如何成为精致的打工人?”“为什么我说90后和00后是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一条条短视频,直击年轻人的神经末梢,许多金句流传于微博、豆瓣和朋友圈中。

真正的快乐

在宗塔草原,梁永安遇到一个藏族小伙儿,马骑得飞快,粗犷帅气。他走进小伙儿的帐篷,问:“你羡不羡慕火起来的丁真?”“不羡慕,”小伙儿的眼睛闪闪发光,“他已经失去了自由。”“这是他的原话,真让人感慨呀。”梁永安回忆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他又想起3年前在云南的高黎贡山里,骑马3小时才能到一处温泉。路是野路,泥巴里长满草。傈僳族的赶马人说:“你们城里人钱虽然多,但没有我们快乐。”

“我真的很感慨呀。”梁永安又一次轻轻叹气。遮天蔽日的欲望奔腾里,云南大山里的人们有自己的日月星辰,“天天唱着歌,高兴得不得了”。

从电工到“77级”

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至梁永安当年插队的西南边陲,他把几个中文系名校盘了一遍,只有复旦在云南招生,毫不犹豫地填为第一志愿。一天,他正在干活,邮递员把电报送到手上:“已录复旦,做好准备,接到通知就出发。”

从云南到上海,梁永安坐了60多个小时的绿皮车,随身带着一本清华的教材《半导体线路》。那年的复旦,走在梧桐道上,有时会遇到苏步青校长,轻声问好,彼此笑笑,不言不语地走过。朱东润、郭紹虞、张世禄、贾植芳……当年的“八大教授”渡尽劫波,精神矍铄地坐镇中文系。

从课堂到B站

1984年11月,梁永安留校工作,同时在现当代文学专业读博士。导师贾植芳是复旦的传奇,一生经历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国民党专制、抗日战争、新中国,“每经过一个朝代就坐一回监狱”。“毕生的责任和追求,就是努力把‘人’这个字写得端正些。”老师的话,这句他记忆最深。

2017年,他在“一席”进行了一场演讲,题目是《在单身的黄金时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引发网友热议,之后他又开设线上“爱情课”,从爱情的细枝末节深入青年的精神世界。

2020年10月,梁永安在B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当代后浪苦死的六大困境,你中了几枪?》,正式成为一名UP主。他谈年轻人的“躺平”,谈教育的意义……这些视频里,没有“玩梗”,没有“爹味儿”,也没有“媚青”,只是平等地互相交流。他愿意做一朵与年轻人同行的“前浪”,就像他在每期视频结尾都会说的那一句:“让我们同舟共济,做新时代的旅行者。”

适用主题:感知万事万物的美好;做内心喜欢且有价值的事;多元的价值观……

文本解读:张静

角度一:内心的追寻。

工作是我们人生占比最大的一件事,也是我们多数人甘苦的来源,很多人会告诉你怎么获得职业安全感、升职加薪、财务自由,却很少告诉你如何选择未来的路,过内心有光的生活。

角度二:价值观的多元。

梁永安是很不赞成“出圈”这个词的,不管线上线下,他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和在网络上讲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把原本在课堂上的内容通过网络形态呈现出来,圈还是这个圈。

在他的理解中,社会逐渐发展进步,文化也逐渐多元,人们将它分成很多圈层,由此也就有了“出圈”一说。但不管怎样,一定要坚持多元的价值观,坚持人文主义的立场,而不是去适应商业的逻辑。

运用示例

“和我一起同舟共济,做新时代的旅行者。”梁永安这样说。在熟悉他的人看来,这种表达与他热爱的生活方式非常接近:借由工作、社会活动或旅行的契机,背上沉甸甸的双肩书包,里面装着单反相机,边走边捕捉行程中变幻的风景,以及那些值得关注的人,让他们的故事成为灵感的来源和思考的起点。

巨型城市往往使人一味奔向现代,但梁永安喜欢“文明的逆旅”,到原生态的地方去,看天地打开另一种色彩,悄然放下了生活的重量。——《新闻晨报》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小伙儿复旦中文系
中文系何为?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暴露身份的大葱味
神奇的脑回路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黄振东作品
口香糖
差点溜掉的“大鱼”
复旦“女神学霸”的成功秘诀值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