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前宽——丹心如炽的“共和国情结”

2021-01-1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历史

李前宽,我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在50余年的电影生涯中,他为观众留下了《佩剑将军》《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众多经典主旋律作品,对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2021年8月12日,这位在影坛耕耘一生的老艺术家因病去世,享年80岁。

把镜头聚焦国家命运和民族沧桑

1941年,李前宽出生于辽宁大连,因受到家人热爱艺术的熏陶,自幼养成了爱画画与泡电影院的兴趣。1959年,李前宽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专业,立志努力拍好革命历史故事和新中国的故事。如其自述:“为的是让我们以一颗红旗下长大的赤子之心,为历史说几句公道话,为社会主义电影画廊增添新形象,以启迪人民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民族,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国家。”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创作生涯。1981年,他和当时同在长影厂的导演、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肖桂云首次携手,合作执导了以描写淮海战役序幕为背景的影片《佩剑将军》。

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李前宽和肖桂云合作执导的众多影片中,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要数《开国大典》。在拿到这个本子后,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历史资料片参与创作。将历史的真实与电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变成新的镜头语言,碰撞出新的“火花”。这种纪实美学风格,赋予影片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感,令人耳目一新。

《开国大典》开创了主旋律影片的先河,在人物塑造上突破藩篱:对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物没有进行脸谱式的简单抑贬,而是将他们反历史潮流、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顺应历史的发展,所以不可能不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艺术的阐释。而表现毛泽东时,除了表现他指挥若定的一面,还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毛泽东在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比如那边还在打仗,叶子龙推开门一看,毛主席打着呼噜睡着了,胜券在握,此时无声胜有声。

该片一举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作为红色电影的经典之作,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这部影片放到今天仍不会过时,年轻观众依旧可以通过这部作品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被片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领袖的智慧风采所感染。”

以德为先的人格魅力

李前宽导演生前回忆起北京电影学院章泯院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章泯院長说:“先贤为我们留下一句话叫‘德才兼备’,为何把‘德’放在‘才’的前面?因为德比才更重要,没有德再有才也得不到人民的尊重,也成就不了艺术家。”李前宽导演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他曾推进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和国际文化交流,多次担任国内外电影节评委和主席。他建言献策建立了“电影频道”和 “中国电影博物馆”,促成了由国务院出台的九号文件“关于繁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十项措施”。李前宽曾说,只要能推动中国电影发展,他都愿意摇旗呐喊,出力助威,共同打造中国电影大国,积极迈向电影强国。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在50余载与光影相伴的流金岁月中,李前宽导演以独特的史诗风格、情真意切的笔触描绘推动历史前进的先行者,观照民族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为社会奉献出大量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的精品力作。他深厚的家国情怀、杰出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精神品格,将永远铭记于中国电影的史册。(资料来源:《北京日报》、中国电影家协会公众号、人民网等)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以德为先;艺术初心……

运用示例

当年拍摄《开国大典》时,剩余的时间不到一年,拍摄完成这部上下集的鸿篇巨制,困难可想而知。有好心人劝李前宽不要自讨苦吃,但他觉得这个题材就像一种无形的磁力在吸引他。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片子拍好。他说:“我坚信一条人生道理:困难再多,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并不可怕,怕就怕你想不出办法,拿不出主意来。拍电影就是迎着困难前行的工作。”谈及导演生涯,李前宽很庆幸自己的一生选择了电影,而导演就是要以极大的热情,把对创造历史的主体和电影艺术庄严地融合,让创作银幕辉煌成为一种自觉,以极大的才情调动一切手段,这样才能在银幕上点燃精神的火把。——肖扬,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历史
开国大典(组诗)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1949,开国大典阅兵
保卫开国大典
新历史
对《他驾机飞过开国大典的上空》一文的质疑
开国大典阅兵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