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式教育:真空中没有坚强的玫瑰
2021-01-14吴建兴
吴建兴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寒风刺骨的恶劣环境下仍然坚守战场、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国庆期间一经上映便博得如潮好评。出乎公众意料的是,有的家长却以该片过于血腥暴力,不适合孩子观看为由对其进行举报。对于这种“屏蔽式”教育,有的人表示理解,觉得家长为了孩子营造好的成长环境煞费苦心,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家长的教育也应直面现实。
班级准备就此开展一场小型辩论赛,请你撰写辩论稿,准备参赛。
素材链接
儿童读物《米小圈上学记》被拉黑
《米小圈上学记》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但是,全国多地开展的“护苗2020”专项行动中,这个被大家周知的IP,却不止一次登上了被禁名单,理由是书中含有“给同学起外号”等内容,对孩子影响不好。在一段改选班干部的剧情中,因为李黎平时对同学们很严格,米小圈希望李黎永远都当不成班长。这一段被指教孩子“嫉妒”。《米小圈上学记》中部分被指“不适宜儿童阅读”的内容,也引发了众多家长的争议。
自然教育法
一位妈妈怕孩子接触过多负面信息不好,干脆把家里的有线电视都停了,采用“屏蔽教育法”;另一位爸爸為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专门把一些负面新闻整理成专题给女儿看,采用“危机教育法”。《武汉晚报》曾对这两位家长截然不同的育儿方式进行连续报道,被凤凰网、人民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引起数万名网友热议。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远珍表示这两种教育方式都比较极端,并不是塑造孩子良好身心的最佳办法。在对负面新闻的处理上,胡教授提倡最佳的办法是“自然教育法”,就是让孩子去自然而然地接触这个世界,当他有疑问时,家长去解释,去引导,“如何看待”可能比“看到了什么”更加重要,适当的负面信息如同种入孩子体内的“牛痘”,没有免疫不行,过度免疫也不行,顺其自然最好。
天使毁灭记
英剧《黑镜》的第四季中第二集《方舟天使》,讲述单亲妈妈萨姆·布瑞尔接受了一家科技公司的邀请,带女儿萨拉参与名为“方舟天使”系统的免费试用。“方舟天使”有个屏蔽功能,只要萨拉撞见任何少儿不宜的场景,或监测到会让萨拉感到压力、恐惧的事物时,或是可能让她产生负面情绪的瞬间如恶狗吼叫、外公中风摔倒、母亲哭泣等,“方舟天使”即刻给她眼前的画面打马赛克,同步过滤声音,萨拉将隔绝一切“坏事”。
母亲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过滤式成长模式让小萨拉不知道恐惧和痛苦为何物。有一天,她好奇血是什么样,于是她拿起画画的铅笔,戳向自己的手掌,却只看到红色的马赛克。“方舟天使”监测到异常,马上向妈妈警告。妈妈以为萨拉得了自闭症,于是赶紧带她去看医生。但医生却告知妈妈,萨拉是因为成长过程中心理发育不健全导致自残,唯一的解救方法就是停止屏蔽,停止监视。因为小萨拉脑子里的芯体无法移除,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关掉方舟天使系统,但为时已晚。萨拉的无知和叛逆毁掉了母女情分,她举起平板电脑砸向母亲。
运用示例
正方一辩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保驾护航。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过:“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最终画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在孩子尚未被涂改的心灵世界中,他们极易被自己看到的、接触的东西所影响,故而父母有必要扮演起保护者的角色,营造一个纯净而无菌的“真空环境”,尽可能杜绝一些会干扰到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从而不利于他们人格与性格的塑造。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是父母以爱之名束缚孩子自由生长,但正如周国平所说的,“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童年的守护并不会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太大的影响,他们只是在孩子尚处于缺乏足够判断能力的时期为其做出了最有益的决定而已。
反方一辩
家长应该尊重教育规律以及孩子的成长规律。家庭教育的理想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应当与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种树方式同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现如今许多家长以爱之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屏蔽式”教育,希望通过举报的方式让他们远离一些可能会影响其成长的元素,比如优秀儿童读物《狼王梦》就因为涉及种群鏖战等情节而被下架。然而,由《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在二十年来却可以无所顾虑地在少儿频道播出,从小“经受少儿不宜读物摧残”的80、90后们仍然成长为建设国家与社会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真正出色的作品并不会被所谓“少儿不宜”的元素掩盖住其本身的价值。但倘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度焦虑,对其进行过多的保护,反而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从而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正方二辩
给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倘若我们将孩童比作幼苗,那么家庭教育便是营养液,他们的茁壮成长必然离不开教育的浇灌。儿童作为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缺乏对于善恶是非的基本辨别能力,故而为其营造一个“无菌的真空环境”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儿童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而尚处于孩提时期的儿童会对自己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全盘吸收,这时候就需要社会做出行动,守护孩子们纯净的成长环境。历年来广电便因此强制下架了多部血腥暴力少儿不宜的影视作品,以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无忧无虑健康成长的理想世界。
反方二辩
很多人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固宜然,家长对于孩子的发展责无旁贷,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将摇篮包裹于自己的阴影之下就有利于他们成长。卡勒德·胡赛尼曾说过:“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人们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成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却忘了自己孩提时期的需求、期盼与思维方式。孩童们眼中的世界其实与成人不尽相同,许多家长们看来不应让孩子接触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一扇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儿童文学作品还原的是儿童世界的真实场景,孩子们需要明白生活不止有明媚的阳光与彩虹,同样会有风雨交加的坎坷与曲折。其实这些作品只要坚定不移地秉承正确的价值观就已经足够,正如歌词所说,“推动摇篮的手,能推动这个世界”,与其用真空包裹摇篮,还不如将他们向前推去,从孩子的心灵世界出发,方能使其更好地成长。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