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嘲文化:“985废物引进计划”

2021-01-1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亚文化名校

网络平台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中聚集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上了985名校,却自嘲为“废物”。在一般人看来,考上985名校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但他们却自称“废物”,令人感到诧异,由此迅速在网络上引起持续关注。实际上,近年来,在网络上青年已经形成了一股自嘲文化。家庭条件一般,考上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自嘲自己是“小镇做题家”;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对象的自称“单身狗”;遇到挫折,暂时奋斗心不强的青年自嘲为“佛系青年”……一般认为,自嘲是处于窘境的人们为缓解尴尬氛围而采取的言语策略。人都是好面子的,自揭其短,似乎常被看成自暴自弃,是要先抛却脸面才能做到的。而近年来在青年社交媒体中自嘲、“自黑”已形成一种网络亚文化。(资料来源:《工人日报》、澎湃新闻)

文本解读

角度一:自嘲,并非是单纯的丧文化。

有人说“丧文化”时代,玩的就是扎心。但事实上自嘲并非是单纯的丧文化。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取得一笑。而这如果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

角度二:自嘲,能够舒缓浮躁心理。

自嘲文化反映出当下部分青年对生活所持有的焦虑、苦闷态度,也折射出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的高低落差的撕裂感。他们需要宣泄,需要减压,更乐于接受一种“自黑”或“自嘲”的轻松方式来缓解内心的沉重。自嘲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可以用来对抗众说纷纭带来的压力,还能给别人增添快乐,帮助别人更清楚地认识真实的自己。

角度三:自嘲,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面对生活的重压,自嘲一下,仍然笑对生活,解压之后继续负重前行,不也很好吗?另一方面,勇于自曝其短,甘于“自取其辱”,反倒可以证明这位当事人还有足够的自信与勇气。在这样一个充满杠精和丧文化的时代,自嘲往往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力量。“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中的不少成员没有停留在哀叹命运不幸的阶段,他们也积极地梳理和分析自己的过往历史并寻找出路。

角度四:自嘲,反映出当今青年的性格特征。

自嘲成为网络亚文化的背后,反映出当今部分青年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不喜欢传统文化中的“说教”模式,更愿意接受容易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自嘲式表達。很多青年渴望获得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遇到困难后,暂时没有目标,也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这时候,自嘲文化在网络上可以形成认同,他们会觉得“原来跟我一样的人还不少”。自嘲的方式,反衬出个人对现实的不屈。

运用示例

继“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之后,有一个更加扎心的词——“隐形贫困人口”刷屏朋友圈,引发一片卖惨声。其实“隐形贫困人口”的爆红,体现出了自嘲文化的盛行,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则是幽默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并不是只有普通人才会自嘲,不少名人也自嘲过。比如启功先生晚年就自嘲道:“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不过,这样的自嘲能疏解个人心绪,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跟风也好,过过嘴瘾也罢,自嘲式表达过后,该奋斗的还得踏踏实实地奋斗。我们不必一味批判自嘲文化,自嘲是一种暂时脱离自我、脱离生活的放空,一种另类的自我鼓励。自嘲过后,希望如鲁迅先生所言:愿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亚文化名校
名校介绍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