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匆匆离去 背影长留

2021-01-14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假想秦淮河朱自清

人物名片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教育家、民主战士。

朱自清以“自清”为名,自勉在困境中不丧志。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吴淞中国公学、江苏省立第八中学等中学担任教职,治学严谨,授课认真,深受学生尊敬。1922年,朱自清与好友叶圣陶、俞平伯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份诗刊。同年年末,朱自清撰写了他人生宣言式的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他的《背影》《给亡妇》,被称“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他的《荷塘月色》《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抗日战争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38.8公斤的情况下,朱自清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后于1948年8月贫病中逝去。毛泽东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生著作20余种(含书信、日记),约200万字,大都收入《朱自清全集》。

作品风格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淡远,自成风格。他用字洗练,行文细腻,情感真挚,作品有着“斯文通骨肉”的亲切感,“读下去真像与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地谈话”。

——叶圣陶

在当时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中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自清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李广田

同样谈古论今,陈独秀独断,胡适之宽容,闻一多决绝,朱自清通达。犹如一泓平静的秋水,清澈、宁静、澄明。

——陈平原

写作观点

朱自清:写作练习要有假想读者

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一向的写作练习都有假想的读者。清末民初的家庭教子弟写作古文,假想的读者是一般的社会和考试官。中学生练习写作,假想的读者通常是全体同学或一般社会。如“星期日远足记”之类,便大概是假定給全体同学读的。

我觉得现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该拿报纸上和一般杂志上的文字作切近的目标,特别是报纸上的文字。报纸上的文字不但指报纸本身的新闻和评论,并包括报纸上登载的一切文件——连广告在内——而言。这有三种好处。第一,切用,而且有发展;第二,应用的文字差不多各体都有;第三,容易意识到各种文字的各种读者。

[选自《朱自清全集》(第2卷)]

经典掠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是最能勾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地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于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选自《朱自清散文》)

写作借鉴

朱自清坦率、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他在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委婉而富有韵味。他从各处名胜的游船讲起,说到了秦淮河的小船(七板子),说到了这船上的“灯彩”,接着扩展到多少条游船上的灯光,映出了河上的“薄霭和微漪”。在这一束束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光照底下,秦淮河的夜景展现出“缠绵”和“渺渺”的丰富复杂的意境。在表现秦淮河光亮这一点上,朱自清运用抽象的文字,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的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显得非常丰满和浑厚。

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在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对于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等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音,细细描绘,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却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中交相辉映。

猜你喜欢

假想秦淮河朱自清
假想
诗意秦淮
别怕,那是孩子的“假想朋友”
夜航
论"假想防卫"
朱自清的较真
假想防卫过当的法律适用
Jiangnan Style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