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四季变化的差异性及阶段性特征

2021-01-14高红燕

陕西气象 2021年1期
关键词:泾河距平阶段性

高红燕,梁 佳,张 曦,王 丹,郭 杨

(1.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西安 710014;2.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16)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城市的急速扩展产生的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气温发生了显著变化[1-2],同时也对四季开始的迟早、持续日数的变化产生了影响[3-5],势必对能源、农业、环境、生活等具有影响。因此对城市季节的初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于四季的划分方法有多种[6-8],有以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位置的天文学标准来划分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始日,有以农历和结合农业生产的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初日划分四季,现在最常用的四季划分法是以公历法划分四季,不同地区季节初日、持续日数一致,按照此方法划分的季节无法反映季节变化的区域差异,对四季长短分布不均的地域并不适合。张宝堃[9]在1934年提出符合自然景象的物候法划分中国气候四季标准,至今仍是四季气候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刘抗[10]等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海拔高度,避免了单一判断标准所产生的个别站点季节缺失情况;2012年中国气象局制定《气候季节划分法》(QX/T 152—2012)的行业标准[11],此方法考虑了出现少于四个季节的地区特征(如常夏、常冬、无夏、无冬、常春等),同时综合了物候法划分的优点,用连续5 d滑动平均气温判断四季初日,如果四季初日与平均初日比较提前(推后)15 d以上,需作二次判断,此方法减少了物候法偏早或偏晚现象的次数。而中国地域广阔,无论用那种方法划分四季,气候季节性特征区域差异大,季节长短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不同区域四个季节的特征也出现一定的异常,中国北方、湖北、浙江、北京[12-15]等多地的四季初日和持续日数发生了变化,春、夏季初日提前,秋、冬季初日推迟,冬、春季持续日数缩短,夏、秋季持续日数增长的特征。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四季也同样呈现显著的变化。对西安的气温变化及城市热岛效应已有了大量的研究[16-19],但对西安利用气候法划分四季还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针对气候法划分西安四季的初日、持续日数的变化展开研究,可充实西安城市气候变化的研究,为工农业生产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的选取和方法

1.1 四季划分标准

采用《气候季节划分法》(QX/T 152—2012)[1]的标准计算西安四季的初始日和持续日数,四季逐日平均气温符合滑动平均连续5 d阈值的第一个值则为初日的第一天,四季阈值分别为10 ℃、22 ℃,气温区间分别为春、秋季10~22 ℃,夏季≥22 ℃,冬季气温≤10 ℃。如果根据上述判定的初日比平均初日早15 d以上,需作二次判断,则需计算至再一次出现连续5 d滑动平均气温达到阈值,两次过程之间,满足季节阈值范围的日数≥不满足的阈值范围内的日数,则以初次判断的初日为准,否则以第二次判断的初日为准。平均初日为所有年份的初日平均;季节初日至下一个季节初日的前一天为季节持续日数。初日和持续日数的等级划分标准为:每年初日与平均初日差异在±15 d以上是特早或特晚,±(5~15)d(包括等于15 d)之间属于偏早或偏晚,±5 d(包括等于±5 d)内属于正常;持续日数与平均持续日数的差异在±15 d以上属于特长或特晚,±(5~15)d之间属于偏长或偏短,±5 d内属于正常。

1.2 资料的选取和研究方法

西安国家基本气象站受城市发展的影响迁移至泾河,泾河站2005年开始观测,2014年1月1日起由泾河站代表西安国家基本气象站。

为了分析迁站对四季初日和持续日数的影响,应用2005—2013年西安站与泾河站9年的同期气温资料对比了两站四季初日和持续日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站初日出现在同一天占72%,初日不同日出现春季有4 a、夏季3 a、秋季1 a、冬季2 a,春、夏季明显多于秋、冬季。春、夏季初日不同日的7 a中,西安比泾河早1 d的有6 a,晚1 d的有1 a;而秋、冬季西安比泾河均晚1 a。两站四季持续日数相同的年份占53%,西安与泾河站持续日数比较:西安夏季4 a均比泾河长1 d,冬季5 a均短1 d,春季(5 a)、秋季(3 a)各有不同,差异均为1 d,主要原因是受季节的初日和结束日的迟早的影响。虽然两站的初日和持续日数有不同步,差异均为1 d,对初日和持续日数的研究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逐日平均气温1951—2013年选取西安站,2014—2018选取泾河站,通过距平、累积距平法,分析西安市近68 a来四季初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诊断发生突变的时间点,确定西安四季初日和持续日数的阶段性。四季初日(持续日数)距平是每年的初日(持续日数)与平均初日(平均持续日数)的差值,初日(持续日数)距平负值为提前(缩短),正值为推后(增长)。累积距平计算公式如下:

(1)

(2)

2 结果分析

2.1 四季初日特征及变化趋势的阶段性

2.1.1 四季初日特征 四季初日是通过日平均气温连续5 d滑动平均达到阈值来确定,受日平均气温波动的影响而动态变化。表1给出了西安四季初日及等级的变化,西安四季平均初日分别为:春季3月21日、夏季5月23日、秋季9月8日、冬季11月6日,最早/最晚初日分别出现在3月4日/4月14日、5月2日/6月15日、8月27日/9月23日、10月21日/11月20日,最早和最晚分别相差41 d、44 d、27 d和30 d。从四季初日的早晚等级来看,四季初日正常年份占总年份的比例分别为38%、34%、63%、47%,秋、冬季正常比例高于春、夏季,秋季正常年份最多,夏季最少。偏早/偏晚占比分别为28%/24%、18%/31%、21%/16%、22%/29%,每个季节都有偏早或偏晚出现,少于正常年份。特早/特晚占比分别为4%/6%、10%/7%、0%/0%、1%/0%,春、夏季初日特早、特晚明显多于秋、冬季,夏季出现的最多,特晚初日秋、冬季未出现,秋季是唯一未出现特早、特晚的季节。

四季初日波动明显,春、夏季初日波动大于秋、冬季、夏季初日波动最大,秋季波动最小(图1)。从气候倾向率可知(表1),春、夏季初日呈提前趋势,秋、冬季初日呈推后趋势。气候倾向率夏季为-2.7 d/10 a,春季为-1.8 d/10 a,秋、冬季气候倾向率均为1 d/10 a。由四季初日距平年际变化(图1)可发现,2000年以后春季初日19 a中有16 a早于平均初日,2 a晚于平均初日,1 a与平均初日基本相同,偏晚的年份主要出在1999年以前。1994年以后夏季初日25 a中有20 a早于平均初日,4 a晚于平均初日,1 a与平均初日基本相同,比正常初日偏晚的年份主要出现在1993年以前。采用《气候季节划分法》得到的春、夏季初日主要出现在3月、5月,均出现在公历法的春季(3—5月)期间,而西安春季(3—5月)的线性增温趋势达到 2.20 ℃/10 a,是其它季节的2~4倍[19]。西安年平均气温升温突变发生在1994年,春季气温变暖尤为明显[17],这也许是春(2000年后)、夏(1994年后)季初日提前的主要原因。秋季初日1986年以前提前占多数,1987年以后推后占多数。冬季与夏季相反,2001年后初日18 a中有14 a晚于平均初日,3 a早于平均初日。2000年以前呈波动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与西安城市化发展及气候变暖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图1 1951—2018年西安四季初日距平及早晚等级(点线为偏早/偏晚界线;点划线为特早/特晚界线)

表1 1951—2018年西安四季初始日及等级变化趋势

2.1.2 四季初日变化趋势及阶段性特征 累积距平是一种常用的由曲线直观判断变化趋势的方法,从曲线明显的上下起伏可以判断其长期的演变趋势及持续性变化,并可以诊断出发生突变的大致时间[20]。初日累积距平曲线呈上升趋势表示距平值增加即为初日推后趋势,下降趋势则表示距平值减小即为初日提前趋势。由图2可知:春、夏季初日的变化趋势一致,先上升后下降,即初日先推后再提前的趋势;秋季初日变化趋势与春、夏季相反,先提前再推后的趋势;冬季为先提前后平稳波动再推后的趋势。累积距平的变化趋势的转折点即为变化趋势的突变点,春季初日的突变时间点为2000年,夏季1994年,秋季1987年,冬季初日有两个突变时间节点,分别为1972年和2000年。

根据初日累积距平的突变时间确定四季初日的阶段性划分(表2),四季初日的每个阶段变化趋势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第二阶段平均初日比第一阶段早12 d,差异显著;夏季两个阶段的差异与春季一致,平均初日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早14 d,差异比春季更加突出;秋季的阶段性差异与春、夏季相反,第二阶段平均初日比第一阶段晚5 d;冬季初日出现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呈提前趋势,第二阶段处于平稳波动阶段,第三阶段平均初日比第一、二阶段分别晚6 d、4 d。总之,秋、冬季初日的阶段性变化较春、夏季明显,春、夏季初日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偏早明显,秋、冬季初日则为偏晚。

2.2 四季持续日数特征及变化趋势的阶段性

2.2.1 四季持续日数特征 四季持续日数的长短与初日的起始日和结束日的迟早有关,表3和图3给出了四季持续日数的长短和等级,春、 夏、秋、冬季平均持续日数分别为64 d、105 d、59 d、137 d,长短差异明显。典型的冬、夏季长,平均持续日数均在3.0月以上;冬季持续日数长达4.5月以上,比第二长的夏季长32 d;春、秋季短,均少于3.0个月;夏、冬季分别是秋季的1.8、2.3倍。四季最短/最长持续日数分别为32 d/84 d、81 d/134 d、38 d/79 d、109 d/159 d,春、夏、秋、冬季最长和最短差异分别为 52 d、53 d、41 d、50 d;四季持续日数长短波动明显,除秋季外,其它三季最早最晚差异均超过50 d。从四季持续日数变化的气候倾向率来看,春、冬季呈缩短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7 d/10 a),夏季呈增长趋势(气候倾向率达到3.6 d/10 a),秋季无变化。从持续日数等级特征可知,四季持续日数正常年占总年数的比例分别为39%、35%、41%、26%,春、秋季正常年高于夏、冬季,冬季正常年最少;四季偏短/偏长年占比分别为22%/24%、28%/15%、19%/25%、24%/28%,夏季偏长比例最小;特短/特长年占比分别为9%/10%、12%/15%、6%/4%、13%/9%;四季均有特短/特长年份出现,夏季特长年最多,秋季特长和特短年均最少。

图2 1951—2018年西安四季初日累积距平

表2 1951—2018年西安四季初日、持续日数的阶段变化

表3 1951—2018年西安四季持续日数及等级变化趋势

2.2.2 四季持续日数变化趋势及阶段性特征 采用与初日同样的方法来确定持续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和阶段性。从图4可知,春、冬季持续日数变化趋势一致, 呈先增长后缩短的趋势。夏季恰恰相反,呈先缩短后增长的趋势。秋季变化趋势弱于其它三个季节,先平稳波动,后微弱增长。春、夏、秋、冬持续日数的时间转折点即突变时间分别为1992、1990、2002、2001年,均出现在1990年以后。

根据四季持续日数变化趋势的突变时间来划分其阶段(表2)。春、夏季的阶段性转折相差2 a,秋、冬季阶段性转折点相差1 a。夏、冬季持续日数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春、秋季,四季持续日数无论是长期趋势还是阶段性趋势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比较,持续日数春、冬季缩短,夏、秋季增长,第一阶段冬季比夏季长43 d,春季比秋季长6 d。进入第二阶段后,冬季短17 d,夏季长16 d,二者差异从第一阶段的43 d变为第二阶段的10 d;春季短6 d,秋季长3 d,春季比秋季长7 d。致使进入第二阶段后春季与秋季持续日数变为一致,均为61 d。

图3 1951—2018年西安四季持续日数距平及长度等级(点线为偏长/偏短界线;点划线为特长/特短界线)

3 结论和讨论

利用1951—2018年西安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季节划分法》划分标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西安市四季的初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等级、阶段性进行分析,揭示了西安市四季初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初日和持续日数阶段性的特征。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西安春、夏季初日呈提前趋势,秋、冬季为推后趋势。西安初日变化的气候倾向率,夏季为-2.7 d/10 a,春季为-1.8 d/10 a,秋、冬季均为1 d/10 a。四季初日的迟早等级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夏季特早(晚)初日出现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初日等级变化最小,未出现特早(晚)初日。

(2)四季初日的变化除冬季为3个阶段外,其余三季均为2个阶段,四季初日的阶段性转折点春、冬季变化的时间节点一致(2000年),夏、秋季初日转折点均早于春、冬季。春、夏季初日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分别早12 d、14 d,阶段性变化幅度较大;秋、冬季阶段差异较小,秋季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晚5 d,冬季初日第三阶段比第二、第一阶段分别晚4 d、6 d。

(3)春、冬季持续日数呈缩短趋势,夏、秋季呈增长趋势,夏季增长幅度明显,气候倾向率达到3.6 d/10 a;冬季缩短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2.7 d/10 a。四季持续日数长短等级比初日的差异性明显,特短(长)四季均有出现,正常持续日数出现比例均小于初日。

(4)四季持续日数的变化均为2个阶段,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比较,春、冬季持续日数分别短6 d、17 d,夏、秋季长16 d、3 d。第二阶段春、秋季持续日数一致,夏、冬季从第一阶段相差43 d到第二阶段的10 d,夏、冬季持续日数趋于接近;持续日数的阶段性转折点春、夏季分别出现在1992年、1990年,秋、冬季转折点分别出现在2002年、2001年。持续日数除了受初日的影响外还与结束日的迟早有关。

图4 1951—2018年西安四季持续日数累积距平

猜你喜欢

泾河距平阶段性
飓风Edouard(2014)暖心结构的多资料对比分析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幸福的泾河水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幸福的泾河水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甘肃省降水和冰雹天气气候分析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