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视野下师生“双主体”关系的构建

2021-01-14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主体师生关系辅导员

一、高校师生的“双主体”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双方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本文的师生关系主要指的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双主体”关系主要指的是以“教”和“学”为基础,以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为保障,以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学习、生活实践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传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一种师生的“双主体”关系。这种“双主体”的师生关系的实质就是在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双方的主体性,双方合力完成大学生期间的学习、生活、实践的教育与自我教育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现状

(一)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交流沟通不畅。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是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品质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在当前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学生与辅导员面对面交流较少。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同时也疏离了彼此的距离。当大学生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求救于网络,因为网络更加快速便捷,在这样的背景下,师生关系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增加,学生只有在不得不求救于辅导员的时候才会主动联系辅导员,而且和辅导员见面沟通的机会非常少,除了主要的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干部,普通的学生基本只有在辅导员主动召开会议的时间才能看到辅导员,而且在这一期间,辅导员面对的是几百名学生,辅导员在这期间扮演的是一个主导性的角色,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辅导员传递的信息。

其次,现在的辅导员工作需要承担行政兼教学或者教学兼行政的压力。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讲,不仅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不得不关注自己的绩效考核和评优等问题。在多重考核下,辅导员需要把精力分散投放,这对辅导员本身来说需要承受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对师生关系的构建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辅导员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往往为了应付绩效和本职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只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思想教育工作,导致了师生之间交流的被动化局面。

再次,沟通方式不当。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理想的沟通方式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但是当前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中,辅导员是主要的传输者,而学生是一种被动的接收者,造成了辅导员信息的单项输出,而忽视了让学生也表达自己的意见,导致辅导员成为了权威型人物,学生处在一种服从的地位当中。

(二)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情感功利化。大学生与高校辅导员之间的情感功利化主要表现为情感交流的缺失,在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渗入了严重的功利因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包括学生奖学金、评先评优、入党、保研等的最终决定权。部分学生为了获得这些资格,刻意与辅导员拉近关系,而部分辅导员为了得到学生的好处,而与某些学生密切交往。其次,一些辅导员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经常请学生吃饭,或者接受学生请客,有的辅导员为了满足自我的经济需求,甚至出现勒索学生钱财或者变相收费的违规行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出现了很多功利化因素。[2]有的辅导员不顾师生关系,与学生产生是师生恋,这非常不利于师生健康关系的搭建,容易对辅导员形象产生恶劣的影响,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不信任甚至是厌恶情绪,非常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三)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交往矛盾化。在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在心理活动、价值理念和角色定位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一致、对立、相互干扰甚至相互冲突在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中都会发生。辅导员与学生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辅导员未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大学教育中,辅导员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多的教师,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与辅导员进行交流,但由于辅导员个人因素,可能会造成不能感同身受的为学生排忧解难,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的内心需求。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距离感和说“空话”、“大话”的感受,其次,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时,对所有学生没有给予同等的关注,可能对最拔尖和问题最多的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中间的学生没有被关注到,辅导员和他们的沟通较少,容易对辅导员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对辅导员产生不满。第二,是辅导员的管理方式。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觉醒,要求得到更多表达的机会,而辅导员的管理角色导致辅导员需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某些时候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迫感,但学生又没有有效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这也容易造成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矛盾。

三、构建“双主体”师生关系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牢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关系的内在基础。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关系的重要一方,只有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才能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关系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完善辅导员的选聘制度,良好的辅导员选聘制度是保障辅导员队伍质量的前提。在辅导员的选聘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辅导员自身的政治素养、学科背景、业务能力和道德价值观,保障选聘的人员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专业素养能够较好地胜任辅导员的工作。[3]其次,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有助于辅导员正确的开展学生工作,把握工作的重心,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导者,构建自由、民主、平等的“双主体”师生关系。在考核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提高学生对辅导员评价在辅导员工评价中的占比。学生作为辅导员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对辅导员工作最重要的检测标准,学生的评价反映出了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也为以后辅导员的工作指明了改进的方向,通过提高学生评价的占比,可以间接得提高辅导员对学生满意程度的关注,进一步减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不良因素。最后,辅导员需要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树立师生关系的“双主体”性意识,即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而不是事事亲为,为学生做任何事。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反思自我,总结经验,提高工作热情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改进辅导员工作,搭建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关系的桥梁纽带。改进辅导员工作,首先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的主要目标,把学生的评价作为衡量自己工作质量的标准。作为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进行引导,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站在学生角度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进行学生工作中,应该把对特殊群体学生放在突出的位置,面对学生的心理、学业、就业、经济等问题,辅导员要及时了解,耐心咨询,积极进行疏导,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4]要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要给予宽容和理解。辅导员要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改变传统的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的教育思想,把学生放在思想教育工作合作者的位置。辅导员要主动构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进行沟通交流,面对学生的进步,要进行积极地鼓励,学生犯错了,要学会用长者包容理解的心态教育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改正错误。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关系的助推动力。作为师生“双主体”关系的重要组成者,学生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意义,积极主动的接受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到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更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使自身积极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去。当学生意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有效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发展。[5]作为学生,对辅导员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任,使学生对辅导员更加尊敬和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应该认识到,辅导员不仅担任着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在工作中难免会疏忽对个别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关注,需要对辅导员工作给予一定的理解。

总体来看,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需要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形成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理念,逐步构建师生协同发展关系,进一步推动辅导员业务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双主体师生关系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