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城市青年赡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14武英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赡养父母非传统稳定型

□文/武英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提要]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共青团北京市委2016年进行调查的数据分析,无论京籍原住青年、京籍迁入青年、非京籍稳定型及非京籍流动型青年大多数选择传统赡养方式,但是数据显示非传统赡养方式也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不同类别青年的赡养意愿各有不同,京籍迁入青年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更倾向于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非京籍稳定青年和非京籍流动青年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更倾向于选择传统赡养模式。个体特征因素及经济因素会对青年赡养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城市户籍、学历越高,大专及以上,工资越高的青年群体更有可能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拥有房屋面积100平方米、自有平房的青年群体更有可能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

一、引言

受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已进入少子化社会,人口流动、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中国老年人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削弱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掌握家庭经济资源的主体逐步从老人转向中青年,两者之间的经济依赖性逐步减弱,老人不再扮演一家之长的角色,而是与青年人一样,需要通过“经济的”(比如个人收入)或“工具性”价值(比如看护孙辈)来证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在这一背景下,青年在赡养父母方面有着更多的话语权,因此青年赡养父母的意愿和行为必然会影响老年人未来的养老意愿与养老方式,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这对于未来养老产业与服务业的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赡养父母的意愿及行为,是影响中国未来养老方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青年选择赡养父母方式的角度来研究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改变了现有文献仅仅关注老年人自身养老方式选择而研究养老问题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是未来养老产业与服务业规划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成年子女是老年人养老方式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对北京青年赡养意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可以为北京养老产业和服务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虽然举家迁移已成为当前流动人口的主要趋势,但流动老人的社会保障不能在异地解决的背景下,流动老人的异地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因此父母的养老问题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

二、不同类别青年主要特征、赡养意愿分析

(一)概念界定。不同类别青年: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城市不同类别青年,以北京市为例。北京青年是指18~44岁在北京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人口,将其依据户籍分为北京户籍青年和非北京户籍青年,北京户籍青年主要包括京籍原住青年、京籍迁入青年两种类型。非京籍青年包括非京籍稳定青年、非京籍流动青年。赡养父母意愿:本文的赡养意愿是指北京不同类别青年对未来赡养父母方式的选择,包括一起住好照顾、附近买/租套房照顾、请保姆、去养老院、子女之间轮流赡养、独居,自己提供经济支持和其他。将赡养意愿划分为传统赡养模式和非传统赡养模式,其中传统赡养模式是指一起住好照顾和子女之间轮流赡养,将其他五种赡养方式划分为非传统赡养模式。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共青团北京市委2016年进行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实地调查中采取非等比抽样的方法,数据包含18~44岁不同类别青年的总体调查情况,还引入了45~59岁的中年人来更好地说明青年组赡养意愿及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以北京为例,本文数据的样本容量为10,347人,其中京籍原住、迁入青年和非京籍人口一共8,262人,京籍原住、迁入、非京籍人口对照组一共2,085人。

本文的解释变量是不同类别青年,被解释变量是赡养意愿。青年赡养意愿用题项“您最可能选择赡养父母的方式是”来测度。对应的选项有7个,分别是:(1)一起住,好照顾;(2)附近买/租套房照顾;(3)请保姆;(4)去养老院;(5)子女之间轮流赡养;(6)独居,自己提供经济支持;(7)其他。除了解释变量外,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将对青年赡养意愿影响的其他所有因素归为控制变量,设定如下:第一类是个体特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户籍、受教育程度等;第二类是经济因素,包括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情况。

(三)不同类别青年的主要特征

1、人口学特征。被调查的18~44岁北京青年共有8,262人,其中京籍原住青年有2,524人,占比30.55%,京籍迁入青年有876人,占比10.6%,非京籍青年有4,862人,占比58.85%。在所调查的群体中,男性占比49.87%,女性占比50.13%。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京籍原住型青年的初中及以下占比在四类青年中最少,京籍迁入型青年本科及以上在四类青年中占比最大,非京籍流动型青年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人数最多,占比为32.41%,在四类青年中占比最大。在被调查者中,京籍青年中城市户籍占50%以上,非京籍人口则农村户籍占79.92%,非农人口居于多数。在京籍原住青年中,国有企事业单位只占35.95%,其他占54.63%,而京籍迁入型青年群体中体制内与国企事业单位占其总数的51.85%,非京籍人口的工作大多数集中在其他种类,占76.64%。关于税后工资总收入,京籍迁入型青年与非京籍稳定型青年70%以上小于92,000元,京籍原住青年88.62%小于92,000元,非京籍流动型青年则只有8.43%大于92,000元。在住房情况方面,不同青年群体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其中京籍原住型青年自有住房率高达78.75%,租借房屋群体只占该群体的21.23%。非京籍稳定型青年群体的房屋自有率占该群体的90.17%,租借房屋仅占9.83%,占四类群体房屋自有率的第一名。京籍迁入型青年的房屋自有率占75.33%,居于第三。

2、社会学特征。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同类别青年呈现出差异。关于是否参与社区活动,非京籍稳定型群体,京籍迁入型和京籍原住型群体的参与率分别为56.53%、58.82%和58.83%,只有非京籍流动型在社区活动的参与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为54.60%,也就意味着有45.40%的非京籍流动人口不参与社区活动。在单位活动方面,京籍与非京籍群体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京籍原住型和京籍迁入型群体的单位活动参与率分别为70.68%和72.96%,非京籍稳定型群体的单位活动参与率则为65.1%,非京籍流动型青年的单位活动参与率最低,为63.42%,也就意味着该群体有超过1/3的人不参加单位活动。社会生活安排中,休息日的安排最能体现出不同群体青年的社会交往习惯,因此本文也关注了四类青年在周末的安排。其中,63.11%的京籍原住青年将周末安排为娱乐,只有11.67%会选择在周末加班,该群体25.22%的人口会选择照料子女或老人。在四类群体中,46%的京籍迁入型青年选择在周末时照料子女或老人,居于第一位,只有13%会选择周末加班,是四类青年中最低。非京籍流动型青年19%选择加班,居于第一位,只有20.87%选择在周末照料子女或老人,居于最后。

(四)不同类别青年赡养意愿差异

1、不同类别青年选择赡养父母方式。不同类别青年选择赡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72.68%的青年会选择传统赡养模式,也就是选择一起住或者子女之间轮流赡养来照顾父母晚年生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的赡养模式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27.32%的人口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其中,76.59%的非京籍流动型青年选择传统赡养模式,居于第一位,非京籍稳定型群体有72.77%选择传统赡养模式,居于第二位。30.36%的京籍原住青年选择非传统养老,居于第二,35%的京籍迁入型青年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占比最高,这可能与各类群体的不同个人、经济特征相关,下文会进行分析。

2、对照组青年选择赡养父母方式。分析45~59岁不同类别青年选择赡养父母方式的差异,就总体而言与18~44岁选择相同,72.68%的人口选择传统赡养模式,27.32%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其中,18~44岁和45~59岁京籍迁入青年和中年人选择传统赡养模式比例都是最低的,分别为65%和63.04%;非京籍流动型青年选择传统赡养模式占比最高,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比例最低,京籍原住对照组选择传统赡养模式最高,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比例最低。

三、不同类别青年赡养意愿影响机制分析

不同类别青年在选择赡养父母方式上各有不同。京籍迁入型青年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更有可能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在95%水平上显著;非京籍稳定型青年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更有可能选择传统赡养模式,在90%水平上显著;非京籍流动型青年、京籍原住中年人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有35.6%选择传统赡养模式,在99%水平上显著;京籍迁入中年人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来说更有可能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在90%水平上显著;而非京籍中年人口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来说没有显著差异。

在控制了相关个人特征及经济因素之后,不同类别赡养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个人特征及经济因素是影响不同类别青年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个人特征对于青年赡养意愿的影响,其中城市户籍相对于农村户籍更有可能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学历越高越可能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大专及以上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的概率在99%的水平上显著。其次,分析经济因素对于青年赡养意愿的影响,收入对于个人的赡养意愿有着显著影响;在住房情况上,居住区域对个人赡养意愿无显著影响,住房面积在20~49平方米相对于20平方米以下更容易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100平方米相对于20平方米以下更倾向于选择传统赡养模式,拥有平房、租住房屋比拥有商品房更倾向于选择传统赡养方式。

四、主要结论

不同类别青年赡养意愿各有不同。整体来看,无论京籍原住青年、京籍迁入青年、非京籍稳定型及非京籍流动型青年大多数选择传统赡养方式,但是数据显示非传统赡养方式也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研究分析发现,京籍迁入型青年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更倾向于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非京籍稳定型和非京籍流动型青年相对于京籍原住青年更倾向于选择传统赡养模式。分析影响因素发现,个体特征因素及经济因素会对青年选择赡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城市户籍、学历越高,大专及以上,工资越高的青年群体更有可能选择非传统赡养模式;拥有房屋面积100平方米和自有平房的青年群体更有可能选择传统赡养模式。

猜你喜欢

赡养父母非传统稳定型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慢、轻、微、精”,做传统行业的非传统企业……何丹妮
美国人靠父母捞钱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
依托国际组织 保障我国非传统安全
美国人靠父母捞钱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