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2021-01-14王福英冀成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化工企业化工生产

□文/王福英 冀成中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提要]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化工材料和产品易燃易爆、化工生产依赖原料和技术、化工企业产品毒害和污染重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本文着重对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安全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作以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我国化工企业概况

化工企业是指利用化学生产技术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这里的化学生产技术是指运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和结构或者合成新物质的技术,例如氯乙烯的生产、甲醇的合成、硫酸的生产、煤气化等。通过这种工艺生产的产品被称为化工产品,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形成了化工企业。化工企业种类繁多,渗透各个方面,包括化学品及化学制品的制造企业、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的制造企业、基本医药产品和医药制剂的制造企业等诸多企业。

从国际来看,目前全球受经济、政治、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2.9%,增速明显放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多个国家受此影响严重,工厂停工停产,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趋势,2020年全球经济持续萎缩。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油及主要化学产品价格疲软,全球化工企业的利润呈下降趋势。从国内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继组建了上海、北京、天津、南京、青岛、大连、沈阳、广州、重庆、武汉、太原等多个化工产业中心,形成了多地区发展格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丰富人民物质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我国化工产业迈入世界前列。近年来,随着各地化工产业园的兴起,我国化工行业企业逐渐向集中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数量、规模而言,我国目前拥有化工企业3万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0%以上,其中总资产为几十亿元人民币的特大型化工企业集团有十余家,中、小型化工企业占化工企业总数的99%以上。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但它们存在着共同的行业特点和问题,如环境污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资源及技术依赖、连续型生产、设备复杂专业化、生产流程特殊等,这也是化工行业企业有别于其他行业企业的不同、特殊之处。同时,这也注定了化工企业面临着比其他行业企业更多的风险。

二、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风险

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安全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

(一)安全管理风险。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事故频发。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76起,死亡223人;2019年发生化工事故152起,死亡136人。这些事件显示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着较高的安全管理风险。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具有危险性。相对于其他行业企业而言,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腐蚀性的特性,同时,化工企业在生产工作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生产原料,这部分生产原料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形态改变,发生爆炸、火灾等危险事故,对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生产人员对温度、含水量、光照度等的控制对生产原料的影响极为重要,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中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一些中小化工企业规章制度简陋、不完善,有些虽有规章制度,但形同虚设,不按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人员麻痹大意、疏于检查等。这些原因导致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和风险。

(二)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利润的实现可能造成的影响,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化工企业自身特性所引发带来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大、原料进口受限、成本控制难、行业竞争激烈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化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和原材料限制问题。化工企业的设备比较复杂,种类多、设备连接紧密、设备替换频繁、易腐蚀,不同于其他企业单一、独立的设备,化工企业的设备往往是多个组件、设备构成的连片大型设备,如:人们从外部看到的化工厂、腊化厂等企业的露天生产设备由静设备(塔、釜、换热器、干燥器、储罐等)和动设备(压缩机、离心机、风机、泵、固体粉碎机械等)组成,一旦其中某个组件出现问题,其他的连接组件、设备也不能运转,造成大面积停工停产,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而其他行业企业如机床厂,其生产设备具有独立性,某台设备出现问题,其他设备照常运转,不会造成大面积停工停产现象,设备管理的风险比化工企业小很多。除了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外,我国化工企业还面临着生产所需原材料的限制风险。我国化工资源有限,有些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只能依赖进口,近些年受国际贸易摩擦、国际贸易战及近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原材料无从进口,部分产品出口困难,给我国化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三)技术风险。我国化工企业产销量已经排在世界前列,但在技术方面与化工强国仍有较大的差距。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先进化工工艺、特种化学品、高性能化工材料等高附加产品仍由国外几大化工企业垄断。我国的化工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自己生产、自行解决的程度,与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技术落后外,技术风险还体现在技术理念、技术创新制度、技术转型等方面。

从技术理念而言,我国一些化工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对化工技术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认为化工企业是传统行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建设期、是设计院的事,只要把好的成果照抄照建就行;认为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技术创新意味着冒险,管理人员害怕失败而造成损失、承担责任,存在求安稳心里。对技术工作认识不够,技术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我国化工企业的总体创新水平比较落后。

从技术创新制度而言,许多化工企业并未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企业创新制度,特别是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人员创新激励和责任制,缺乏创新氛围,导致技术人员的责任感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对技术管理工作没有摆脱行政管理思维模式,人为设定门槛,层层审核,使得基层一些创新“火花”被繁杂的审核程序和要求“浇灭”,阻碍技术创新氛围形成。

从技术创新能力而言,我国许多化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不高。一方面许多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大量技术人才支撑,尤其是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创新专业带头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用人机制单一,很多企业行政和技术一条线,许多技术人员通过初级技术能力逐渐走上管理岗位,脱离技术工作。

从技术转型而言,我国一些传统的化工企业面临着技术转型的挑战。在当今“大、智、移、云、物、区、环”的时代,实现互联网供产销成了各行业运行模式的主流。然而,我国一些传统的化工企业数字化程度低,技术理念落后,在研发方面,传统的技术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低、大数据利用少、无法通过大数据对市场预测,导致这些企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响应速度比较慢,工厂难以保持稳定的生产,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风险高、能耗高、成本高,这些传统的问题制约着化工企业的转型创新。

(四)环境保护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化工企业多数是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代价换来的。现在,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这种发展的后果,并加大措施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向高端化、绿色化、创新驱动等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更加严苛。而化工企业由于自身生产的产品固有特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大多数带有污染性,若污染控制不达标或者一旦企业管理疏忽,产生泄露、爆炸等,带来环境污染,必将面临国家的处罚,甚至停产,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使我国化工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三、我国化工企业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化工企业存在安全管理、经营、技术、环境等诸多风险,管理、控制风险首先要提高对企业风险的认识,特别是安全管理风险,并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培训,如:针对企业领导层侧重安全管理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意识;针对生产作业工人侧重安全操作培训,普及安全操作常识和规范操作意识,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并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定期识别存在的风险,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同时,化工企业管理者还要提高社会责任感,意识到环境保护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针对环境保护建立相关的流程和制度,降低生产给环境带来污染的可能性。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度,特别是对生产安全和资产的管理。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排查制度,制度应该由多个环节、多个部门组成,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互相监督,避免由于某一环节的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企业还应该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对于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失误的人员严厉惩罚,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企业应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合理考察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型人才引进的力度,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建立有效的技术人员激励与发展机制。有效的人员激励与发展制度可以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和吸引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企业还应该加大在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并与其他同类型的化工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困难。避免在技术领域被国外的企业卡住喉咙。最后,对于传统的化工企业,应加快技术转型的步伐,向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企业学习经验和技术,建立数据化的供产销体系,避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四)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首先,政府应该针对化工企业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其次,政府要加强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加大监督管理的资金投入,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改进监管设备,实现监管手段的科学化。最后,政府要设立专业巡查小组,不定期对化工企业进行巡查,对安全管理和排污不合格的企业做出一定处理并及时排除隐患,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做到事前控制,而不是事后弥补。

猜你喜欢

化工企业化工生产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