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探讨
——以燕赵文化为例

2021-01-14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燕赵高职语文

李 斯 杨 燕

(1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石家庄 050000;2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高职学校设置的大学语文课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课程,这门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化、简单化,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由此可见,高职语文课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道德情操、审美提升、文字运用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职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对燕赵文化进行科学梳理,选择优秀的文化内容进行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融合到河北高职语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中,这不仅会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重建考评体系,还会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道德情操,增强其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传承地域文化,为家乡文化建设发展做贡献。

一、燕赵文化及燕赵文化教学资源

1.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是在战国时期燕国、赵国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区域文化。古燕赵地域以燕山山脉为界,南至黄河,西起太行山山脉,东至渤海,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古的部分区域。[1]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燕赵”是河北的别称,河北是狭义的“燕赵”。我们今天所说的河北平原文化指的是燕赵文化,是在燕国、赵国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区域文化,以河北省为主,经过历史积淀的,随着时代变迁而形成的稳定的地域特色,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1]

2.燕赵文化的发展和分类

从历时角度看燕赵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慷慨悲歌、好气任侠”、舍身救国的抗战精神、众志成城的抗震、抗疫精神。

燕赵文化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刚为主的雄浑、勇武任侠、追求进步、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然而燕赵文化又同中有异,“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国众多的侠士,比如刺秦王荆轲、击筑高渐离等,面对国家危难,不苟且偷生,不惜牺牲的反抗精神,用行动谱写自己的人生,透露出极其深厚的爱国之心。赵国举贤任能,尊重和爱惜人才,李牧、廉颇、蔺相如等对赵国发展起很重要作用。赵国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改革创新、变革图强的精神,扩大税亩制、减轻赋税、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措施,把赵国推向了强国地位。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一书中体现务本求实的精神正是变革图强、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燕赵品质。

在革命战争年代,河北人民的勇敢和爱国精神再次体现,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小兵张嘎等,还有地道战、地雷战、百团大战等都体现了河北人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慷慨悲壮的人文精神。

燕赵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河北人低调、内敛、讲信用,形成了顾大局、团结互助的为人处世方式。面对灾情,河北人用行动证明了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在唐山大地震、抗洪、抗疫面前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无论是河北梆子、丝弦、皮影戏、秧歌、古建筑赵州桥等都体现了河北人创新、进取的精神。经过两千多年抗日战争的历史积淀之后,当代学者对于燕赵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省社科院课题组对当代河北人文精神概括为坚信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2]

从共识的角度看燕赵文化的分类:

燕赵文化内涵很丰富,不仅可以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特征界定,还包括文学、风俗、名人与人文景观等。

燕赵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举不胜举,《诗经》中的“毛诗”“韩诗”就是河北文学史的源头,盛唐时期高适诗歌的直抒胸臆以及新时期的解放文学都体现了燕赵文化中尚质求实的精神内涵。

河北梆子作为明清戏曲的延续在中国戏曲界有很大影响力,唐山皮影戏是河北民间曲艺的代表,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吴桥是中国著名杂技之乡,沧州是中国武术之乡,多样的民俗文化是燕赵文化创新精神的体现。

燕赵名人数不胜数,传说中大战蚩尤的黄帝和补天的女娲,西汉时期“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到现今的作家铁凝等,都向我们传达出燕赵文化中自强不息人格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燕赵地区还拥有众多的革命教育基地,李大钊故居、革命圣地西柏坡、白求恩纪念堂等见证了河北人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慷慨悲壮的爱国精神。

二、燕赵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1.拓展教学内容,建设开放、有活力的“大学语文”课堂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倡导“大学语文”教育。“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与生活结合,关注人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是个体实现自我身心发展的过程。当前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内容上多以古今中外作家作品为主,教学方式多以传统阅读和分析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将燕赵文化文学作品、名人故事融入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中,借助燕赵历史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地域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文化魅力。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育就是“生活化语文”,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使语文课程更具活力。

2.丰富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大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将燕赵文化融入到语文课程中,让学生了解燕赵人物的历史事迹,让学生诵读燕赵文学的经典名篇,熟悉燕赵文化的民俗风情和人文环境,用燕赵文化精神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增长学生的人文常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增强地域文化自豪感,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河北高校生源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都是本地人,深受地域文化熏陶的学子,在情感、思维、习惯等方面留下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在大学语文课中融入燕赵文化,会让学生有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学习、参与燕赵文化的课程和活动,让燕赵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得到广泛传播和传承。

三、燕赵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1.梳理燕赵文学成就,开发课程资源

针对河北高职学生对于燕赵文化了解程度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选择燕赵文化中合适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融合到高职语文课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结合燕赵文学史,按照体裁梳理燕赵经典名篇,分别融入到小说模块、散文模块、诗歌模块和戏剧模块。将燕赵地区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炎黄阪泉之战》《大禹治水》等穿插到小说模块,让学生了解燕赵地区人类的起源;将经典诵读《荀子》的思想融合到散文模块,结合荀子的散文讲解儒家荀子思想与孔孟思想的异同,儒家思想在董仲舒时期的发展演变;将燕赵地域诗歌穿插到诗歌模块,包括爱情诗、边塞诗、建安诗歌和慷慨悲壮的《易水歌》,宋代歌咏燕赵地区的自然山川和名胜古迹的诗,让学生更好了解古代燕赵的地域风貌和名山大川;将燕赵戏曲的地方戏、代表作家作品融入到戏剧模块,比如河北梆子、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增加一个燕赵红色革命文学模块,可以选取孙犁的“荷花淀派”小说、红旗谱小说、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晋察冀文学、报告文学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地方党组织的建立,燕赵儿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体现的崇高爱国主义、视死如归的精神,为了解燕赵红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选择有代表性、有价值的内容开发利用,充分融合到高职语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中,让高职学生学习燕赵文化,成为家乡文化的探寻者、传播者,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和形式,还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使语文课程更具活力。

2.借地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地域文化宣传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了解燕赵历史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燕赵文化魅力。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两个环节,参与实践活动和展示活动成果。实践活动是参观领略文物古迹中的燕赵文化、燕赵儿女、燕赵思想、燕赵革命等。活动成果包含上交作文和讲台展示活动内容(课件或视频)环节。实践教学与经典名篇教学相对应。文物古迹中的燕赵文化模块包括“参观正定文庙——领略儒家文化”活动、“走访名人纪念馆——抒发你心目中的燕赵儿女(赵云庙、封龙书院的数学家李冶等)”活动、“背上行囊——一览燕赵风光”活动(让学生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赵州桥、野三坡、山海关、避暑山庄等)和“走进革命教育基地——心中的家国意识”活动(西柏坡、白洋淀、狼牙山等)。每个活动参观前,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参观时拍摄图片;参观后,学生分工整理资料,形成调查报告,以课件或视频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汇报。

3.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和推介燕赵民俗文化

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安排学生收集家乡代表性民俗素材,配上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抖音或微信新闻。开设学院地域文化专栏宣传燕赵民俗文化:燕赵地区的传统节日文化探寻(以女娲文化为代表),燕赵民俗文化举隅(由元代戏曲引发出河北梆子、井陉拉花、常山战鼓、吴桥杂技、武强木版画、丰宁剪纸、唐山皮影戏等),可以把燕赵民俗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堂中,丰富课程的文化背景,增强教学的文化深度。

4.拓宽教学平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地域文化氛围

立足高职语文课堂,将视角延伸到课外活动,搭建课外活动平台。以“燕赵文化”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经典诵读、学术讲座、演讲比赛、书画展览、戏剧表演,举办燕赵文化艺术节和燕赵文化手工艺术展。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使燕赵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高职语文教学拓展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燕赵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来营造文化氛围,滋养高职学生的心灵,提升其文学素养、道德水平。通过课外活动促进课内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对高职语文课的喜爱和对燕赵文化的热爱,从而实现大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操方面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高职语文课教学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不仅会拓展教学资源,还会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对于地域文化发展和传承有非常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燕赵高职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