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

2021-01-14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民时代农村

尹 宁

(中共邯山区委 宣传部,河北 邯郸 05600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是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也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2018年1月2日。2021年2月21日,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问题的第十八个年头。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显然,若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乡村建设中对文化领域的持续关注。因此,认清新时代、新形势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探索适合这一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十分有必要。

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三农”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反复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与完善乡村建设工作,逐步仔细推进,强调要实现包括产业、生态、文化、人才以及组织在内的一系列乡村振兴建设。当前,我国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全面迈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从现实情况来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发展的短板。质言之,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在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仍将占据重要位置,而文化振兴作为基层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文化振兴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乡村振兴的成效以及传统文脉的传承。因而,文化振兴关乎乡村的复兴,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效能,是检验其成效不可或缺的衡量标准,意义重大。

(一)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近年来,随着历史社会学与历史政治学等研究范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历史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换言之,文化是国家与民族得以发展、传承、延续的支柱力量。纵观历史,作为贯穿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的精神力量,文化以其特有的、持久鲜活的生命力,促进着社会的整体发展与治理。

中国的基础在农村,未来也在农村,农村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整体发展。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崛起之路,更需要依托本国人民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而同样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助力。

(二)文化振兴决定乡村振兴的成效

乡村振兴的成效不只是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乡土文化的振兴方面。作为新时代农村主体的农民,其最基本层面的物质需求已然得到满足,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体现。农民一定是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关心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才会尽己所能助力乡村建设与振兴。

乡村振兴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就必须在兼顾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保证乡村振兴获得高质量成效,要将文化作为建设重点贯穿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以点带面去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助力农村的建设、振兴与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成效。我国乡村治理从“民主管理”走向“治理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进行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打造高效的政府,打破传统强政府、弱社会的旧局面,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双强局面,实现国家——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文化振兴关乎传统文脉的传承

回顾浩浩荡荡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华夏大地的人民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对美好品德的崇尚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并蓄,已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符号。悠久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民族特有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脉的延续与传承。

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般重视历史、重视文化。中国要耸峙于世界舞台中央,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离不开对波澜壮阔的华夏历史累积下的深邃精神文明财富进行挖掘和传承,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脉才能够得以延续和传习,文化的自信才能够建立,从而实现文化振兴,为加快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力量。

二、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依托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复兴。当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与新背景的整体情势下,在理解了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基础上,摸索并找寻乡村文化振兴的可选路径,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能够为我国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特别是能够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符合实际的操作建议。

(一)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元素

我国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的文化总结为“乡土中国”,中华文化与生俱来具有乡土性。简言之,中国文化若要复兴,离不开乡村的复兴,乡村的复兴又与乡村文化复兴具有高度同一性。换言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1.依托政策导向机制

当下正是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关乎国家建设与发展大计的重要阶段。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农村建设的关注度很高,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势必需要依托国家政策导向机制中文化振兴的相关政策,为乡村建设与发展注入力量。

2.利用新媒体技术

当前,我国已然走在后工业时代、数据时代的康庄大道上,新的媒体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依托新技术与流行媒体,可以将传统文化潜濡默化沁入乡土社会,进一步实现农村的发展与振兴,进而推动产业、生态、人才等方面的全面振兴,最终顺利补足国家发展短板,实现2035远景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为乡村振兴打造人才队伍

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一支展现新时代精神面貌的专业人才队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高等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卓越的提升。这也使得城市对乡村的虹吸效应愈发显著。

因此,乡村振兴的实施亟需通过各地自身特点培育人才,在各级乡村建设成一支现代化的、高效的人才队伍,在宣传、制度、管理上与当前的总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需从内在的体制机制上实现青年与建设者再回归乡村。

1.以农村学校为切入点实施文化教育

农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正是农村实现发展的基础根底力量。以农村学校为切入点,开设文化课程,推广文化教育,可以系统宣传农村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乡村教育单位的助推力量,营造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乡土文化氛围,从而为培养更多的乡村建设人才、使更多的新生力量确立乡村文化建设认同感提供可能。

2.积极鼓励农村青年培养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意识是新时代青年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它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的高度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永续进步和发展的强大持久性动力。高度培养文化自觉,在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充分吸收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前提下,实现新的创造性与可持续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种模式层见叠出,为之后乡村人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实践正在表明,乡村振兴战略凭借着专门人才队伍的执行,正在向着全面实现的道路迈进。

(三)为乡村振兴提供民间力量

纵观古今,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乡村,中国的发展与乡村紧密联结,乡村的发展与农民参与正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实施并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民主的观念与效度已深入广大农民心中。换言之,在我国的发展中,农民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实践有着较强的基础。但是,民主作为舶来品,并未与我国乡村社会做到有效衔接。

民间力量的挖掘,既包括农民,也包含乡村的自治组织。要因地制宜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势必要统合各渠道各方面力量。

1.发挥农民主体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建设是“农民的自身价值、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2018年1月2日。。广大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人,他们的参与决定了建设成效。物质基础极大丰富的今天,农业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民便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文化发展,可以通过口口相传,将农村的传统文化散播开来。

2.发挥自治组织力量

村民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新时代若要实现文化振兴,离不开基层协商民主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意识,更离不开自治组织的主动作为。自治组织作为我国的基层组织,对我国基层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基层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因而,在走向现代化之路中,要加强农民和自治组织参与意识的训练,充分调动和扩大文化公共领域的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群众参与文化,使广大农民能够展现其主体性与能动性。

三、结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石,是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的精神源泉,更是新时期重点工作之一。乡村传统文化振兴的有效实现,对于乡村整体的振兴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推动和支撑作用,在解决农业、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必须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因此,在当下新时代与新背景的形势下,找寻一条振兴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的可选途径,是当前推动国家建设、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能够为当前我国推进和实现传统文化的振兴工程提供一些现实借鉴。

猜你喜欢

农民时代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