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空间碰撞中的师生对话
——“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案例

2021-01-14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吴春燕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加减法学生会卡片

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 吴春燕

“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大多数人眼里,这节课内容再浅显不过了,学生会毫无阻碍配合教师完成这节课的内容。可是看似毫无悬念的一节课却被两个小插曲变得神采奕奕。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复习旧知,我提问到“:有6个老朋友要和大家见面了,你们高兴吗?它们是谁呢?”学生们大部分已经猜到了,大声喊到:1、2、3、4、5。我及时补充到“:别忘了还有一个老朋友,它就是——0”。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共同解决了:1.认识、会读0-5。2.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0”表示的含义。在“比大小”这个环节时,我先比较了两个数的大小,然后再比较5、4、3、2、1、0的大小(卡片是混乱摆放的)。这时我针对这6张卡片进行提问:谁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个学生毫不犹豫高举小手,我满以为顺理成章答案就是:0.1.2.3.4.5。可是学生坚定而自信的回答:5.4.3.2.1.0。就在我想怎么纠正时,发现她的这个想法得到部分学生的支持。支持的理由是:从右往左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对的,但他们又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她。这时我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故作玄虚地说“: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学生沉默了。这时有一个学生不敢肯定地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我马上抓住这一契机说“:他刚才说了个关键的词,谁听见了?”一个学生马上说“:他说了一个‘一般’。”我说“:对了,一般就是通常情况下,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要从左往右排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这样的回答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认可。回答问题的这两个学生可以说都是值得表扬的:其中一个学生抓住了“一般”这个词来形容、解释说出自己的观点,佩服学生的敏锐度和词汇量。另外一个学生更值得表扬,因为他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词“一般”来验证这个表述的方法,可见这个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强。我抓住这两个优点分别对这两名学生进行了表扬,并让其他学生把掌声送给他们,两个学生得到了认可都很高兴。这节课出现的小状况说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非常灵活,他们会用充分的理由来“说服你”。正是因为我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才使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一段插曲过后我进行下一个环节,没想到意外的“惊喜”接踵而来。我继续针对这6张卡片进行提问:从左往右数,圈出4张卡片;从右往左数,圈出3张卡片,一共有几张卡片?这是一道复习基数、序数,渗透集合思想的拓展题,没想到也没难倒他们。生1:3+4=7张,粉圈有4张,蓝图有3张合在一起用加法算式表示是3+4=7。生2马上说“:不对,你数一数1、2、3、4、5、6是6张卡片。”凡是学生自己会说的,就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所以我故作不解的样子问:那是怎么回事呢?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开始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积极动脑想办法。而这时的我就是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和讨论的空间。等待讨论的声音渐渐平息我顺势而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3:把4算在粉色圈里,蓝色圈里加2张卡片就行了,所以4+2=6张。生4:如果是这样的话,把4算在蓝圈里,3+3=6也行。生5:从左数1、2、3、4,从右数1、2、3,3+4=7,7-1=6,重复圈了一个4所以要减去。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此时的我就是个倾听者、分享者,在为一个个一年级的“小豆包”能有这样的思维品质而赞叹。

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这节课中,整堂课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敢于去思考的勇气,有了善于思考的品质。更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无可限量的,他们让你永远无法预想到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藏着什么,会说些什么。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当中,表述当中会往往蕴藏着一个“惊喜”。在这节课中我是倾听者、引导者、评价者,课堂教学中我给予学生们时间、空间,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真是收获满满!

猜你喜欢

加减法学生会卡片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一张卡片
“放管服”的加减法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