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纪实与评析
2021-01-14执教者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哈西一校区
执教者: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哈西一校区) 王 倩
评析者: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英明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宁、胸、脯”等10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阅读方法,边默读边思考。结合人物对话,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对孩子的呵护与尊重,理解男孩的天真与诚实。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话的语气,读懂人物的情感。
3.在个人默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边读边思考的训练,养成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借助学习单,激起小组同学思维的碰撞,在思考与表达人物内心想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并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阅读方法,边默读边思考。结合人物对话,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对孩子的呵护与尊重,理解男孩的天真与诚实。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灰雀是怎么叫的呢?
师:你想听听它的声音。
生:我想知道,课文里发生了什么事。
师:你想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生:灰雀长得什么样子?
师:是啊!它好不好看呢?快点把书翻到106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在你没读明白的地方画个小问号。开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我们来交流交流,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师:你知道了灰雀很美丽。(板书灰雀。)你呢?
生:我通过“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这一句,知道了列宁很宠爱它们,生怕它们饿着。
师:你还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板书:列宁、喜爱。)
生:列宁到处找灰雀,也能看出来他喜欢灰雀。
师:你和他的想法一样,也读出了列宁喜欢灰雀。
生:我通过最后一句话读出男孩是诚实的,也知道了我们做什么事也应该诚实。
师:真了不起,不仅读出了男孩的品质,还要向他学习呢!同学们真是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你都从哪里读出列宁喜欢灰雀了吧!(出示文章第一段。)
生:我从“经常给它们带面包渣和谷粒”这一句,感受到列宁喜欢灰雀,不然为什么要给它们带东西吃呢?
师:说得有道理。(在屏幕上圈画关键词句。)还有吗?你还从哪也读出来了?
生:我从列宁每次到公园都要去看看这些灰雀,感受到了他喜爱灰雀。
师:每次都看,得多惦记灰雀啊!
生:我从列宁在郊外养病,都生病了,还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仰着头,看三只欢快的灰雀,感受到灰雀心情好,他也心情好。
师:你都感受到观赏灰雀带给列宁愉悦的心情了。那你读出来列宁为什么这么喜欢灰雀了吗?
生:因为它们长得很漂亮,两只颜色是粉红的,一只颜色是深红的。
师:颜色可真漂亮。还有吗?
生:我还感受到,灰雀歌声也很动听。我从婉转的歌唱读出来的,因为婉转就是非常好听。
师:你现在知道灰雀的叫声什么样了吧!婉转动听。它在树枝间来回跳动也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灰雀?
生:活泼可爱。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从第一段中,我们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那我们在接着往下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地方,是你没读明白,画了小问号的?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我不明白,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时,为什么加省略号。
师:加了省略号,就表示他说话……
生:磕巴、吞吞吐吐。
师:为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生:男孩为什么是诚实的呢?
生:男孩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呢?
师:看来,咱们同学对小男孩和列宁说话时的语言,有一些不理解。如果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小男孩说话时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些问题是不就能解决了?
三、默读课文,思考感悟
师: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写在旁边。(生默读,尝试批注。)
师:同学们读完,有自己的想法了吗?
生:有。
师:现在,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完成学习单。注意在学习单的横线上,我们要填表示列宁和小男孩心情或心里想法的词语。(生小组交流。)
师:很多小组已经交流完成学习单,也有两个小组还差最后一个空没有填完。咱们一起来说一说,看看把你难住的问题,在别的同学启发下,你能不能也有自己的想法了。谁先来说一说,第一次对话的部分,你们组是怎么填的呢?
生:第一个空,我们组填的是着急,因为灰雀不见了,列宁还很喜欢灰雀,就会特别着急。
师:因为喜欢,所以着急。(板书:着急。)还有哪个小组也是这么想的,再来说一说。
生:我们组填的也是着急,因为他喜欢灰雀,灰雀找不着了,所以一定很着急。
师:是啊,我们读书的时候,注意到前文了吗?当他发现灰雀不见了,他在整个树林……
生:找遍了。
师: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个男孩,心里可能怎么想的?
生:他就很放心,这个男孩一定会告诉他灰雀在哪儿。
师:是这样吗?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不是。列宁一定在想赶紧去问问那个男孩,看他知不知道。如果知道,我好去找灰雀。
师:是不是这样,看到男孩就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那小男孩是怎么回答的啊?
生: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因为小男孩听见列宁说的话,心里就很害怕,他怕列宁拆穿他。我觉得他可能是把小鸟捉回家里面了。
师:你通过小孩儿说话的表现又有了这样的猜测?他此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紧张,害怕列宁问他,你是不是把小鸟捉回家了。
师:你都走到小男孩心里面了。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师:读出了两个人说话的语气,我都感受到他们的心情了。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他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列宁伤心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因为列宁那么喜爱灰雀,小男孩又说没看见,他就猜测它是不是已经死了呀!
师:你觉得此时,列宁因为灰雀可能冻死而伤心。(板书:伤心。)有没有人有不一样的想法?列宁此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生:因为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列宁可能就已经知道小男孩抓走了灰雀。但他不想表现出来,他想让小男孩诚实,想让他自己改正错误。
师:真厉害,你在这都读出列宁有这样的用心了。谁也想到了,你再来说说。
生:可能是列宁觉得小男孩很天真,他想让小男孩变得更好。
师:说得真好!那小男孩听到列宁这么说,他心理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觉得他心里很矛盾。因为后面说,他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想说又不敢说。
师:(圈画关键词本来、但又。)你读出了他内心的矛盾。(板书:矛盾。)还有谁也读出来了?
生:我们组填的是进退两难,想要安慰列宁,又害怕露馅被批评。
师:就在小男孩犹豫不决的时候,列宁又说话了。接下来他们心里的想法又有什么变化呢?谁来读一读?(出示7~10自然段。)
(生分角色朗读。)
师:谁听出来他们心里的想法了?
生:通过“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我知道小男孩心里很肯定灰雀一定会飞回来。
师:他为什么这么肯定,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向列宁承认错误,他也许不会批评我,会表扬我。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他会想,我要把灰雀放回来,让列宁高兴。
师: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小男孩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你读出来了吗?
生:我从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读出了列宁的伤心,也许是列宁假装伤心,想要鼓励小男孩,让他放了灰雀。他不批评小男孩,怕男孩害怕。
师:此时为什么要假装呢?(板书假装。)
生:想要教导小男孩,让他诚实。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列宁在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不让他的自尊受到伤害。
师:咱们班的孩子可真会读书。(板书:保护自尊心。)那他此时是在“自言自语”吗?
生:他是想打动小男孩,让小男孩自己承认错误。
师:那他是在自己对自己说吗?
生:对小男孩说。
师:他的目的达到了。听到小男孩的回答,他追问……
生: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回答……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你读出来男孩这两次回答有什么不同了吗?他心里的想法有什么变化?
生:第一次不太肯定,第二次听了列宁这一问,他就非常肯定了。
师:肯定什么?
生:肯定灰雀会飞回来。
师:他心里做了一个什么决定,你读出来了吗?
生:他一定要把灰雀放了。
师:谁能读出小男孩心里的变化?(生分角色朗读。)
师:你注意到这个符号了吗?
生:感叹号。
师:全班一起读。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这么肯定啊!(出示后两次对话)女生读蓝色部分,男生读红色部分。(男女生对读。)
师:读着读着,咱们就走到列宁和小男孩的心里去了。谁再来把2~10段完整地读一读?(生分角色朗读2~10自然段。)
师:就像我们刚才这样,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我们就把文章越读越明白了。现在快速默读11~13自然段。看看你之前的疑问现在自己都能解决了吗?
师:谁先来说一说,说清楚你原来的问题是什么?现在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之前的问题是男孩为什么是诚实的?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他遵守和列宁的约定,把灰雀放回来了。
师:说到做到,就是诚实。(板书:说到就到。)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他在白桦树下低着头。低着头肯定是犯错了,再联系前文,他和列宁对话的地方,知道是他把灰雀带回家。之后他承认了错误,把灰雀放回来了。从这也体现了诚实。
师:能联系上文来感受,体会到了知错就改也是诚实。(板书:知错就改。)还有哪里原来没读明白,现在读明白了?
生:我从“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我知道了,他其实是在和小男孩说话,告诉他,以后不要再捕捉小动物。
师:那他怎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呢?
生:因为列宁觉得小男孩已经把灰雀放回来了,改正了自己之前犯的错,如果再追问,男孩会很惭愧,没有自尊心。
师:在这里,我们也读出了列宁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
四、回顾全文,总结收获
师:经过这一次,小男孩下次再遇见喜欢的东西时,可能会怎么做?
生:多看一会儿。
生:像列宁一样,每天去看他。
师:经过这一次,小男孩成长了,遇见喜欢的东西不再……
生:据为己有。
师:让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同时小男孩也收获了诚实的品质。那你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收获呢?
生:喜欢小动物,不要夺去它的自由,因为这样虽然你开心,但动物会不开心,而在大自然中,小动物才会开心,自己也会开心。
师:你读出来了,真正的喜爱是给它自由。
生:我要向小男孩学习,要诚实,知错就改。
师:真是个好孩子。
生:在自由中,小生命才能展现它更美的一面,要把美好的东西放在心里。
师:说得真好!文中还有谁也带给你感悟吗?
生:我可以向列宁学习,别人犯错误要换位思考,保护别人的自尊心。
师:我们读出来了,小男孩做回一个诚实的孩子,是谁帮助了他呀?
生:列宁。
师:孩子们真会读书!像我们今天这样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是不是文章越读越明白了。希望以后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读书。
评析:
王倩老师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第36届教学“百花奖”活动中执教的《灰雀》一课,是成功导读的一个范例。
阅读是一种实践能力,而这种实践能力不同于某种知识,更不是什么窍门,知而即能。这种实践能力的养成,也必须通过不断实践,而暗夜中独立摸索式的实践,往往收效甚微,发展缓慢。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需要教师的导读。
然而,由于阅读是一种极为个性化和内隐性的心理活动,所以,导读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在课堂上,集体性的导读。
说王倩老师《灰雀》一课是成功的导读,首先是因为我们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到阅读质量的增量。从教学中师生对说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从对话开始时学生对灰雀样子、叫声,以及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的关注,到教学结束前学生文章主旨的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不断由肤浅走向深刻,从零散走入集中,经历了一个自主理解课文的过程。这样有增量的课堂,就是有阅读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
其次,说这是一节成功导读的课堂,还在于教师在学生阅读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引导作用。而本课最成功的导读环节,就在于当学生理解列宁与小男孩子对话发生困难时,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了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心理的阅读方向上来。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深入到人物内心,理解了对话表面没有直说出来的人物心理活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进一步得以显现,学生阅读质量因这一导而出现了质的飞跃。这样导读,才是有质量的导读;也只有在这样的导读之下,学习者的阅读才是有质量的阅读。
再次,说这是一节成功的导读课,还因为教师把握了阅读活动的本质,没有把充满情感交流、发现喜悦的审美活动变成考试答题似的为分析而分析,而是让学生把课文真正当成文章来欣赏,来体会,从他们初读的感受入手,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引导和帮助学生梳理其阅读的收获,不断深化、整合、校正、补充和完善他们的理解,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读懂了这篇含蓄蕴籍的美文。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实现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当然,说这一节成功的导读课,也不是说这节课就没有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空间了。由于目前我们对导读规律认识和把握不足,像这节课一样,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缺憾。比如,这节课开头时,完全没有文体意识的“读题”。再比如,教学接近结尾时对主旨的归纳和升华过程中,教师导读功力的不足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深入探索。